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由于农村初中寄宿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学生存在着情绪情感障碍,反映出了学习困难、适应性差、社会性发展不良等问题,他们占到校园违纪学生的大多数。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略作探讨。
农村初中寄宿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作为班主任,与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一些心理偏差,如内心封闭、行为孤僻、自卑懦弱、悲观消极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着他们的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数是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寄宿学生与非寄宿学生的比较、寄宿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的影响等方面。如研究表明,寄宿学生孤独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寄宿学生,寄宿学生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6个因子及总分高于非寄宿学生;农村初中寄宿生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堪忧。此外有部分研究表明,父母至少一方长期外出务工会给其寄宿子女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往往远离老家,与寄宿子女见面机会较少,沟通频率较低,不能为子女提供及时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帮助,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其与子女的感情联系。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寄宿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倾向方面寄宿和非寄宿学生存在差异。寄宿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非寄宿初中生。
影响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外出务工家长实际仅是孩子学习与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父母因经济拮据而极少回家,与孩子沟通大都以电话进行,所涉及内容也只不过是对学习与生活的简单询问,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亲子之间陌生感的滋生。
二是学校主导教育不強。学校对寄宿学生关注不够。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长期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很少有学校对寄宿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那些成绩较差、表现差的寄宿子女就在教师放任自流中受到伤害甚至滋生厌世心理。
三是社会教育环境不利。寄宿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解决的对策与途径
健全住宿制度,开设亲情热线,抓好爱的教育
寄宿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住校的。他们平时在学校上课,周末才回家和家人团聚。住宿生相对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也相对比较容易,作为学校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度,最好能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对寄宿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生活教师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与寄宿学生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要多提醒;在生活上,多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加鼓励和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孤独,保持其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作为班主任,要为寄宿学生和家长建立起亲情的交流平台。首先,要求每个住宿生的父母都建立了家校通平台,如果孩子平时出现了不好或不良的苗头,能及时发信息给学生家长,并要求家长及时打电话给学生,和学生聊天。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了心与心的联系。通过电话谈心,让孩子有了倾听的对象,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亲情的温暖和可贵,孩子的心事和烦恼少了,不再是生活在“孤独城堡”里,就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增设心理辅导员、学生班级心理联络员
在班级增设心理辅导员、学生班级心里联络员可以有效的关注学生中尤其是寄宿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通过班级心理联络员的信息反馈,让心理辅导员有效的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进行疏导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增设心理咨询室
为寄宿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室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地更好的为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尤其是当下的很多寄宿学生相应的一些一系列问题。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才应进行心理咨询,由此可见,学校要凭借心理咨询室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使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意义、性质和作用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我们就可以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优势,不仅去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更多的是帮助大多数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会他们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的方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同学互助友爱活动,建立班级大家庭
为解决寄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交际障碍,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班队活动,鼓励寄宿学生融入到班集体活动中,感受班集体带来的温暖。如每当有寄宿学生生病时,班主任便提醒学生三五成群去探望他们,或煎药,或喂药,或补课。对于孤僻、没有朋友的学生,在他生日那一天,班主任可安排一些同学去他家里或到宿舍里为其庆祝生日,每人都带去自己的一段祝辞和一份自制的礼物。当事人在获得了意外惊喜之时,感受到了友谊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改善了孤寂的情绪。
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成才。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心理健康研究是提高寄宿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淤溪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寄宿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作为班主任,与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一些心理偏差,如内心封闭、行为孤僻、自卑懦弱、悲观消极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着他们的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数是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寄宿学生与非寄宿学生的比较、寄宿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的影响等方面。如研究表明,寄宿学生孤独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寄宿学生,寄宿学生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6个因子及总分高于非寄宿学生;农村初中寄宿生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堪忧。此外有部分研究表明,父母至少一方长期外出务工会给其寄宿子女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往往远离老家,与寄宿子女见面机会较少,沟通频率较低,不能为子女提供及时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帮助,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其与子女的感情联系。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寄宿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倾向方面寄宿和非寄宿学生存在差异。寄宿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非寄宿初中生。
影响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外出务工家长实际仅是孩子学习与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父母因经济拮据而极少回家,与孩子沟通大都以电话进行,所涉及内容也只不过是对学习与生活的简单询问,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亲子之间陌生感的滋生。
二是学校主导教育不強。学校对寄宿学生关注不够。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长期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很少有学校对寄宿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那些成绩较差、表现差的寄宿子女就在教师放任自流中受到伤害甚至滋生厌世心理。
三是社会教育环境不利。寄宿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解决的对策与途径
健全住宿制度,开设亲情热线,抓好爱的教育
寄宿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住校的。他们平时在学校上课,周末才回家和家人团聚。住宿生相对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也相对比较容易,作为学校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度,最好能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对寄宿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生活教师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与寄宿学生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要多提醒;在生活上,多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加鼓励和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孤独,保持其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作为班主任,要为寄宿学生和家长建立起亲情的交流平台。首先,要求每个住宿生的父母都建立了家校通平台,如果孩子平时出现了不好或不良的苗头,能及时发信息给学生家长,并要求家长及时打电话给学生,和学生聊天。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了心与心的联系。通过电话谈心,让孩子有了倾听的对象,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亲情的温暖和可贵,孩子的心事和烦恼少了,不再是生活在“孤独城堡”里,就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增设心理辅导员、学生班级心理联络员
在班级增设心理辅导员、学生班级心里联络员可以有效的关注学生中尤其是寄宿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通过班级心理联络员的信息反馈,让心理辅导员有效的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进行疏导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增设心理咨询室
为寄宿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室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地更好的为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尤其是当下的很多寄宿学生相应的一些一系列问题。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才应进行心理咨询,由此可见,学校要凭借心理咨询室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使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意义、性质和作用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我们就可以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优势,不仅去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更多的是帮助大多数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会他们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的方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同学互助友爱活动,建立班级大家庭
为解决寄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交际障碍,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班队活动,鼓励寄宿学生融入到班集体活动中,感受班集体带来的温暖。如每当有寄宿学生生病时,班主任便提醒学生三五成群去探望他们,或煎药,或喂药,或补课。对于孤僻、没有朋友的学生,在他生日那一天,班主任可安排一些同学去他家里或到宿舍里为其庆祝生日,每人都带去自己的一段祝辞和一份自制的礼物。当事人在获得了意外惊喜之时,感受到了友谊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改善了孤寂的情绪。
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成才。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群体心理健康研究是提高寄宿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淤溪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