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虽然离开我已有十多年了,但她对我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之情,却常萦绕脑际,令我终生难忘。
我11岁离家去外地上高小,开始了漫长的学生生涯。从那时起直到大学,长期离开家乡。每当我离家时,母亲总要帮我挑行李,沿着故乡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送我一程。有时送出村口,有时送过山坳,临别时,总是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不要挂念家里。”记得我上高小时,在校住宿,油盐柴米需要按月交给学校。有一次,母亲挑着满满一担油盐米菜,翻山越岭送我去学校。为了让我免交柴火钱,母亲又到学校附近一位亲友家里借来镰刀和绳子,在附近的山上砍拾干柴,不到半天功夫就砍到干柴近百斤。看到汗流浃背的母亲肩扛一大捆干柴回来,我心里一酸:母亲为了我上学,不知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心血。
最使我难忘的是送我上大学的情景。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农民的儿子考取了省城一所大学。父母听到这一消息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祖祖辈辈种田,头一回出了个大学生;忧的是小小年纪,远离家乡,怎么也有点放心不下。父亲为此,还不时暗自流泪。临行前一晚,全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我一边吃饭,一边聆听父母的嘱咐。母亲含泪对我说:“明天你就要去南昌上大学,这是我们家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喜事。要记住,这真是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啊!出了远门就要一心一意把书读好。”母亲这番语重心长的教诲,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次日凌晨,母亲特地在大门口燃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然后与妹妹一起挑着我的行李为我送行。当我们走出家门口时,村里的许多父老乡亲也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口的小路两旁,向我们挥手送别。由于当年去县城很难坐上交通客车,我们3人只好沿着故乡的山路步行至县城。那天,整整徒步行走了60多里,傍晚才到达县城。
到县城的第二天,我考虑母亲从未来过县城,于是,陪她在县城休息了一天。我陪同母亲和妹妹去参观了我生活和学习了6年的兴国一中,然后在县城的街上走了走,最后,我们一起来到县照相馆,拍了一张3人合影的照片。照片的一角我特地写上“母亲送我上大学”几个字。这张照片至今还珍藏在我的相册里,成了永久的纪念。
第三天早晨,我与母亲和妹妹就要离别了。天刚蒙蒙亮她们就送我到了县汽车站。我上车后,她们一直站在汽车玻璃窗旁。这时,我看到母亲眼眶里又一次噙满了泪水,哽咽着轻轻对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学校写封信回来……”说话间,汽车徐徐开动了。我回头一看,只见母亲和妹妹仍站在那里,目送着我远去……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中央新闻单位工作。每当我回故乡探亲离开家里时,母亲同以往一样,总要在故乡弯弯的山路上送我一程。即使她年过七旬,仍坚持要为我送行。我实在不忍心让她老这么操心,于是婉言谢绝了她的送行。她便站在老家大门口的枣树下,看着我走出村口,走上弯弯的山道,一直到我爬上高高的山坳。这时,我站在山坳上回过头来,只见母亲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家门口那棵枣树下,向山坳这边遥望……
我怀念母亲,永远也忘不了这依依送别的母子情。
我11岁离家去外地上高小,开始了漫长的学生生涯。从那时起直到大学,长期离开家乡。每当我离家时,母亲总要帮我挑行李,沿着故乡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送我一程。有时送出村口,有时送过山坳,临别时,总是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不要挂念家里。”记得我上高小时,在校住宿,油盐柴米需要按月交给学校。有一次,母亲挑着满满一担油盐米菜,翻山越岭送我去学校。为了让我免交柴火钱,母亲又到学校附近一位亲友家里借来镰刀和绳子,在附近的山上砍拾干柴,不到半天功夫就砍到干柴近百斤。看到汗流浃背的母亲肩扛一大捆干柴回来,我心里一酸:母亲为了我上学,不知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心血。
最使我难忘的是送我上大学的情景。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农民的儿子考取了省城一所大学。父母听到这一消息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祖祖辈辈种田,头一回出了个大学生;忧的是小小年纪,远离家乡,怎么也有点放心不下。父亲为此,还不时暗自流泪。临行前一晚,全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我一边吃饭,一边聆听父母的嘱咐。母亲含泪对我说:“明天你就要去南昌上大学,这是我们家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喜事。要记住,这真是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啊!出了远门就要一心一意把书读好。”母亲这番语重心长的教诲,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次日凌晨,母亲特地在大门口燃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然后与妹妹一起挑着我的行李为我送行。当我们走出家门口时,村里的许多父老乡亲也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口的小路两旁,向我们挥手送别。由于当年去县城很难坐上交通客车,我们3人只好沿着故乡的山路步行至县城。那天,整整徒步行走了60多里,傍晚才到达县城。
到县城的第二天,我考虑母亲从未来过县城,于是,陪她在县城休息了一天。我陪同母亲和妹妹去参观了我生活和学习了6年的兴国一中,然后在县城的街上走了走,最后,我们一起来到县照相馆,拍了一张3人合影的照片。照片的一角我特地写上“母亲送我上大学”几个字。这张照片至今还珍藏在我的相册里,成了永久的纪念。
第三天早晨,我与母亲和妹妹就要离别了。天刚蒙蒙亮她们就送我到了县汽车站。我上车后,她们一直站在汽车玻璃窗旁。这时,我看到母亲眼眶里又一次噙满了泪水,哽咽着轻轻对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学校写封信回来……”说话间,汽车徐徐开动了。我回头一看,只见母亲和妹妹仍站在那里,目送着我远去……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中央新闻单位工作。每当我回故乡探亲离开家里时,母亲同以往一样,总要在故乡弯弯的山路上送我一程。即使她年过七旬,仍坚持要为我送行。我实在不忍心让她老这么操心,于是婉言谢绝了她的送行。她便站在老家大门口的枣树下,看着我走出村口,走上弯弯的山道,一直到我爬上高高的山坳。这时,我站在山坳上回过头来,只见母亲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家门口那棵枣树下,向山坳这边遥望……
我怀念母亲,永远也忘不了这依依送别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