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走出误区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保障初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这充分显示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全面展开,涉及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着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忽视了自然课程资源。
  在中小学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为教师表现的亮点,很多教师认为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资源。还有的老师欣喜于多媒体呈现的形象化、便捷性,课前用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精心制作幻灯片讲义,上课时,大部分时间花在“点击式”呈现上,教师沿着课前设计好的顺序,主导着课堂。这种新型的“灌输式”课堂,与学生的交流就变得流于形式,也就最终导致了学生资源的闲置。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在许多情况下,利用实物教学反倒更直观形象,没有必要都用课件的形式表现,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自然课程资源,包括各种自然现象、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
  对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用三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可不拘形式和内容,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等。
  误区二:只注重校内课程资源,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
  有些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包括校园内的科普宣传栏、科技景点、地方课程开发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但这些往往只局限于条件较好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又往往会“妄自尊大”,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很少与外界有接触,对于社会教育资源,如科技馆、游乐园、公共图书馆等校外课程资源,根本谈不上利用。实际上,学校条件再好,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缺。让学生走出校门,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加以检验和应用,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策:引导利用课外读物。教师不能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使学生最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活动服务。
  农村学校的孩子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怎样开发和利用他们手中的读物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课前五分钟读报。利用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读报刊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内容给同学听,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从报刊中筛选信息,又从同学读报的内容中获取了信息。
  (2)推荐好文章。各教学班可以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中的藏书带来交换阅读,这样,即使缺少学习资源的农村学生也可以有较多的资源可共享了。学校可安排一定的课时作阅读交流,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学。这样,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著。
  (3)设置信息采集本,教会学生摘录。语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有阅读的积累。因此,让学生设置信息采集本,教会学生摘录就成为学生阅读积累的好方法。
  指导学生摘录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并给摘录的语段写上心得,写清摘录的内容的出处,摘录的时间。每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段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让他们摘录到信息采集本上,并学着教师指导的方法,在课外读物中进行摘录。当你每周检查一次他们的信息采集本时,你会发现,学生的采集本里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好词好句,有精彩片断,还有诗歌、谚语、春联,甚至还有剪报贴报,他们自己画的图画等等。
  信息的采集,让学生的语言和信息得到贮存,并能在写作等实践活动中及时提取,学以致用,起到厚积薄发之功效。
  误区三:只注重了“物”,忽视了“人”。
  这也是本文最想说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跟上潮流,完成一些硬性指标,有些学校不惜斥巨资,进行大量的课程资源建设:大量购进文字类教学资源,包括各种版本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用书以及各种科普图书、画报、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课外读物等;购进教学挂图,美化亮化教室;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扩大规模:各种幻灯片、录像带、碟片、光盘、教学软件,直至电子书籍、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应有尽有,可谓下了血本。但却忽视了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人。
  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是最为重要的。
  先说教师。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再说学生。学生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等,也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长期课题。简单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都可视为无形的课程资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如果我们抛开了学生,那我们开发课程资源还有什么意义呢?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所用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这一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免误入歧途。
其他文献
邓小平党政关系思想是建立在对政党政治和以党治国的深刻体会和把握的基础上的.邓小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率先提出反对以党治国和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重要思想.建国后,邓小平
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命题”、“选材”、“写作形式”、“作文指导”等方面显得过于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无话可说”。因此,新课标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应当有新的走向。    一、命题方式走向自主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剥夺了学生作文
儿歌之所以吸引、感染幼儿的主要魅力在于其具有独特的音韵羡、形象关、情感美、童趣美等艺术特征。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理论指导.毛泽东
每一个时期的文章都有它独特的文学特点。19世纪的美国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多继承了西方传统的观念模式。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浪漫主义的小说家,霍桑在作品中采用了象征手法,尤其是对地点描写,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为主人公提供了表达思想的空间。    一、监狱     监狱这个场景在小说中曾多次出现,也可以说小说是以监狱开篇, 它揭露了《红字》主题之一,即人人心中皆有的“恶”。在小说的一开始就有这样
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加剧,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影响、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既是民族地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培养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工作。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作文教学的难度深有体会。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也出现了学生怕写、不会写、
旅游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宁夏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促进宁夏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对旅游业进行系统的规划。
农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1993年至2003年10年间金融支持农业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金融信贷与宁夏农业之间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业对金融的
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在历次阅卷中.本大题得分均在10分左右.有时甚至还要低。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