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事务协同治理机制的建构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体制,但是其有效运行依赖于跨组织间的协同治理。源自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本质上忽视了公共部门的协调与整合问题,导致了治理碎片化现象,无法指导中国的民族工作实践。随着风险社会治理愈发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以纵向秩序整合机制为主导的协调机制,在治理城市流动性、风险性、跨界性问题时,出现了协同失调现象。参照整体性治理理论,城市政府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理念指导,以机制创新实现跨层级、跨功能、跨部门的有效整合,以信息与网络技术搭建协同
其他文献
民族信任是反映民族关系状况的一个概念,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彼此信赖的一种心理态度及关系状态。民族信任具有信任主体的平等性、信任行为的目的自愿性、信任关系的
审计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监督机制,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来一系列审计失败的发生,审计质量引起了各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注册会
将“分类”这一人类普遍心理和行为作为分析对象,探讨群体认同的行为基础与现代困境。在对差异的关注和符号象征能力产生的前提下,人们通过分类认知世界和创建秩序,个体被安
<正>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十九大逐渐强调了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积极互动,强化多元主体协同能力。《中
会议
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预测,如果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沿线国家能够成功,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将为全球带来80%的GDP增量和30亿新中产阶层。麦肯锡也对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出”“非遗+互联
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潜在支配和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情这一特征考验国家治理能力,民族问题的处理效果是考量国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极致表现,是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针对经典的热传导推荐算法准确度低以及物质扩散推荐算法多样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热传导和物质扩散的混合推荐算法。考虑用户活跃度对推荐算法的影响,通过引入可调参数θ
网络涉民族信息的传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网络正向涉民族信息的传播促进网络群体的国情认知,增强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网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