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形势下,教师必须完成角色的重新定位,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从而完成教学过程的重新判断,正确处置教学语言,完成教学语言艺术的蜕变。我认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有新的追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由独白的线性到对话互动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语言是线性的,是对知识形态的再现,教师是是权威,是传话者,学生是听话者,没有说话的机会和必要。而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是互动的,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的碰撞的主阵地。碰撞必然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达到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的目标。
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告诉我们,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为主体并不等同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熟练、精炼的语言,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所选的对话中来,在对话中予以必要的指导、点拨、激励使思维的碰撞朝着可控、有效的方向前进。
2、注重由置身物外到披文入情
据说鲁迅讲课,他的言辞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悦耳动听,但他的声音里充满感情的魅力,让每个听他课的学生都觉得意味深长,觉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渗透在自己的心里。
因此,语文老师运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推动师生对话的展开,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语文教师要在内心真正深刻理解贝多芬,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沉郁痛苦及抗争,感受他的孤僻、暴躁、甚至粗鲁,从而在内心塑造一个丰满的贝多芬。教师只有自己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章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把文本情感与自己内在情感水乳交融为艺术化的课堂语言,才能指导学生披情入文,使课堂的氛围与文本的情境趋于一致,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感悟出文章的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内心深处得到沐浴和熏陶。我想,没有教师的情感渗透,就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由单纯灌输到引导激思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填鸭式”“喂”学生,结果不但引起消化不良,而且也丧失了觅食的本领。而事实是,课堂应是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含蓄委婉的烘托、激情洋溢的阐发、引人深思的发问等多种多样的语言艺术,使学生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引发自由地联想和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独立地去获取知识。
富有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运用得适时适度,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提出了鲁迅先生若健在,会对杭州人民建议重建雷峰塔持什么態度这个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把视野投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巧设问题,是教师常用的启发手段。问题要在重点和难点上做文章,在问题的精巧上下功夫,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问题的实质,得到提升。如一位教师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明确了这篇文章写了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两部分后,提出了“那么,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很快得出了“前者是快乐而自由,后者是枯燥而乏味的”的结论,引导学生快捷地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主旨。4、注重由单一化到多样审美性
教师教学用语单一、风格单调,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审美的语言,因为教学内容中所寄托的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智慧,只有通过多样的、具有审美的语言才能作用于学生。
要做到语言的多样审美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书面语与口语甚至适当的方言相结合,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但是要讲究词语的运用,做到规范而又生动活泼。
(2)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气,突出强调不同的主题,长短交错,抑扬顿挫,不但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自有一种音韵美。
(3)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意味深长,或对仗工整,或气贯长虹……
语文教师要调整好教学语言的声调、速度和节奏,使教学语言铿锵悦耳,产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注重由批评到赏识的激励性
中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中恰当表扬学生。注意表扬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上海中学语文教师马骉在讲授《风筝》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抓的那句确实更有说服力……你的眼界开阔”,“果然高,你的细致分析让我佩服”,“这个词语抓的好,能说明问题……请详细说。”[25]这种表扬方式,既不会使学生“飘飘然”,又能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要注重由庄重到诙谐的幽默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要使自身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提高,就得学会一些幽默的小技巧。有位老师在学宋词前问学生:“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回答:“喜欢。”老师说:“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一一宋词。”这种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轻松入题,兴味盎然。如果在课堂上答试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乱用箭头提示答题内容,你会怎么批评他呢?我们不妨说,有的同学自以为是将军,用几个箭头,就命令老师东征西讨。同学们会在笑声中,明白答题应注意卷面整洁,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主编,《魅力教师的修炼》[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注重由独白的线性到对话互动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语言是线性的,是对知识形态的再现,教师是是权威,是传话者,学生是听话者,没有说话的机会和必要。而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是互动的,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的碰撞的主阵地。碰撞必然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达到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的目标。
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告诉我们,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为主体并不等同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熟练、精炼的语言,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所选的对话中来,在对话中予以必要的指导、点拨、激励使思维的碰撞朝着可控、有效的方向前进。
2、注重由置身物外到披文入情
据说鲁迅讲课,他的言辞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悦耳动听,但他的声音里充满感情的魅力,让每个听他课的学生都觉得意味深长,觉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渗透在自己的心里。
因此,语文老师运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推动师生对话的展开,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语文教师要在内心真正深刻理解贝多芬,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沉郁痛苦及抗争,感受他的孤僻、暴躁、甚至粗鲁,从而在内心塑造一个丰满的贝多芬。教师只有自己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章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把文本情感与自己内在情感水乳交融为艺术化的课堂语言,才能指导学生披情入文,使课堂的氛围与文本的情境趋于一致,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感悟出文章的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内心深处得到沐浴和熏陶。我想,没有教师的情感渗透,就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由单纯灌输到引导激思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填鸭式”“喂”学生,结果不但引起消化不良,而且也丧失了觅食的本领。而事实是,课堂应是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含蓄委婉的烘托、激情洋溢的阐发、引人深思的发问等多种多样的语言艺术,使学生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引发自由地联想和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独立地去获取知识。
富有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运用得适时适度,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提出了鲁迅先生若健在,会对杭州人民建议重建雷峰塔持什么態度这个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把视野投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巧设问题,是教师常用的启发手段。问题要在重点和难点上做文章,在问题的精巧上下功夫,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问题的实质,得到提升。如一位教师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明确了这篇文章写了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两部分后,提出了“那么,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很快得出了“前者是快乐而自由,后者是枯燥而乏味的”的结论,引导学生快捷地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主旨。4、注重由单一化到多样审美性
教师教学用语单一、风格单调,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审美的语言,因为教学内容中所寄托的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智慧,只有通过多样的、具有审美的语言才能作用于学生。
要做到语言的多样审美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书面语与口语甚至适当的方言相结合,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但是要讲究词语的运用,做到规范而又生动活泼。
(2)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气,突出强调不同的主题,长短交错,抑扬顿挫,不但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自有一种音韵美。
(3)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意味深长,或对仗工整,或气贯长虹……
语文教师要调整好教学语言的声调、速度和节奏,使教学语言铿锵悦耳,产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注重由批评到赏识的激励性
中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中恰当表扬学生。注意表扬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上海中学语文教师马骉在讲授《风筝》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抓的那句确实更有说服力……你的眼界开阔”,“果然高,你的细致分析让我佩服”,“这个词语抓的好,能说明问题……请详细说。”[25]这种表扬方式,既不会使学生“飘飘然”,又能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要注重由庄重到诙谐的幽默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要使自身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提高,就得学会一些幽默的小技巧。有位老师在学宋词前问学生:“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回答:“喜欢。”老师说:“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一一宋词。”这种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轻松入题,兴味盎然。如果在课堂上答试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乱用箭头提示答题内容,你会怎么批评他呢?我们不妨说,有的同学自以为是将军,用几个箭头,就命令老师东征西讨。同学们会在笑声中,明白答题应注意卷面整洁,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主编,《魅力教师的修炼》[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