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与深入,我国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南省是传统旅游大省,有着“河南窗口”之称的河南博物院的作用至关重要,且具有代表性。而英语语言服务在介绍、传播河南文化,建构河南良好国际形象方面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尝试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能力的变化影响着河南国际形象,由此出发发现其语言服务中存在若干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针对如何提升对外窗口语言服务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 建构主义 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7-03
近年来, 随着国家层面上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赋予了中原深远的人文广度和文化内涵,同时创建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是中央给予河南的历史使命。河南博物院集中展示了悠久的中原历史文化,可谓是解读文化的媒介和桥梁,不断加强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能力建设,进而建构河南良好国际形象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它强调主体对现实的建构,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它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被革新,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与研究范式下,国际形象“不再是一个客观既定的个体实物,也不是内生于实物自身的,而是有待被塑造与传播的一种社会或集体实践的产物即社会构建物”[1]。
讨论博物院语言服务和形象建构的论文很多,为本篇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没能很好结合对外窗口开展语言服务与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故而本篇将从形象建构的视角出发,在提升对外窗口语言服务能力方面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探讨研究河南省国际形象建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思考与建议,以此提升河南博物院作为河南窗口的语言服务能力,进而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博物馆英译中的应用,将博物馆英译提升到了宏观角度来探讨,将翻译与形象建构结合起来,不再拘泥于翻译这一单一学科。
一、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现存问题及原因
博物院的对外语言服务主要由展品英译本与英语导服两部分共同组成,本章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找出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现存问题
1.展品英译本有待修缮
解说词属于应用文本,其翻译目的是传达原文信息,侧重实用性和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其具有以下特点:存在大量专有名词翻译,影响博物院展品英译本的整体呈现;偶有文本辞藻过于华丽,造成单词堆砌、意义抽象。
(1)词法错误损害形象。
博物院的展品英译本中经常存在词法错误现象,比如拼写不严谨、词性误用、语法错漏等。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和错误,可能不会对外国游客的阅读和理解产生大的阻碍,却会使得他们对于博物院的整体印象乃至其馆藏文物的价值产生严重的怀疑和轻视。例如在拼写方面的文物英译名称大小写问题,省内各博物馆的译法并不一致。然而国外一些大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官网上对中外文物名称的拼写都保持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我国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均是如此。文物名称都由专家命名,作为专有名词,其首字母应该大写。但河南博物院英译本中专名仅仅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这十分损害博物院整体形象。
(2)句法问题影响形象。
动词优势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由于汉语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在组织句子结构时,汉语往往从动词入手,按照动作的承接或语义的关联性排列动词,所以汉语的句子中有大量动词[2],博物院英譯本出现过多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动词连用现象,并且过度使用并列连词and去连接。
(3)规范方面有待加强。
标点规范方面,英文标点应空格,所以英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及相应空格规范也是语法规则的一部分,在讲解词的印刷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排版布局方面,解说词强调一目了然,深入浅出,所以在排版布局上,最好以年代为线索进行阐述。
2.英语导服有待提升
除了书面的双语解说展板之外,博物院内解说人员的服务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博物院整体形象的展示与建构,解说人员堪称“活的展示牌”。
在队伍配备方面,博物院解说员甚多,但专业的英语解说员少之又少,当外籍来宾前来参观访问或举办外事活动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对当前文化的外宣十分不利。
在人员水平方面,博物院英语解说员中存在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最大的问题即“不专”,大多为业余爱好者。此外,全职的解说员中英语专业的不常见,即使对文物了解够深,但有时英语语言表达十分欠缺,涉及文物介绍等方面双语转换时,有时不能做到灵活把握、即问即答。
在服务用语方面,解说人员对句型选择、语音语调以及讲解词本身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如繁杂冗长的句子使外国游客生烦,甚至觉得不知所云;口语表达本身存在问题,有时发音不清或不准引人误解;对讲解的侧重点和外国游客的兴趣点不甚了解,仅仅是平铺直叙地阐述,甚至对一些自认为“人尽皆知的常识”忽略不解,导致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大大减弱。
(二)原因分析
1.思维方式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两种语言体系,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使得这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各具特點。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呈现较强抽象性,但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则呈现较强的具象性。
2.人才严重不足
欧艳在《文物博物馆翻译初探》一文中指出:文博界懂点英语的人不少,熟悉英语的人不多,精通英语的人极少,呈倒金字塔形。[3]文博翻译领域人才匮乏,担负翻译工作的人员水平良莠不齐,这使译本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培养文博翻译领域专业人才,提升博物院英语语言服务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3.认识存在偏差
翻译不是语言间简单的转换,而是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源语文化信息,这需要翻译人员付出大量的努力。目前人们对文博翻译认识上存有偏差,不少人对文物翻译太过想当然,认为只要懂点英语,随便转换下语言即可。无论选择什么翻译方法,都要符合“忠实、通顺”标准,不能“随便翻译”。[4]
二、思考及建议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主体对现实的建构,现实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通过实践和改造不断被建构出来的。正是由于现实是通过行动者建构出来的,河南国际形象即为一个变量,而非一个常量。所以,河南博物院作为河南重要窗口,其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河南国际形象的建构。下面将根据以上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译后审校
目前博物院译本中出现的问题十分有损博物院的整体形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甚至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以博物院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学习或者委托相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就馆内现存的翻译问题进行校对和修改。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规范译入语的表达,规避低级错误;适当附加注释;慎重择词,以免混淆和误导;完善句式表达,迎合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
(二)注重翻译策略
翻译人员在进行博物院翻译时应重视翻译策略的选择,将服务读者作为直接目的,通过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本“既能连贯自如地传达原作内容,又符合目的语规范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有效实现翻译目的”[5]。
重视原文的潜在意义而不追求语言形式,善于打破原文句式,有选择地进行改译、增译,补全必要的文化信息。在文博翻譯中,为了使外国游客获得輕松且清晰的参观体验,有时需要给予他们更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这就要求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对原文选择性改译、增译,提供可能会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的背景知识。同时勇于减译,避免过度关注原文外在形式,尽可能满足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
(三)提升导服质量
1.培养专业队伍
文博翻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意味着这不是一项可以随意外包给翻译公司即可完成的任务。满足专业性要求,是保证博物馆翻译实用性、目的性的根本所在,亦是博物馆翻译发展成熟、日趋规范的前提。当下博物馆翻译中出现的混乱及不规范的问题,急切需要各博物馆努力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一批既精通文物知识又擅长英语翻译的专业人才,唯此博物馆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此外,积极鼓励专业的翻译人才逐渐把目光转向文博翻译方向,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投身博物馆翻译领域,为提升博物馆对外语言服务水平贡献出一份力量。
2.改善服务用语
博物馆内,英语语言服务表现形式多为现场的和即时的解说,这就要求解说人员能通过英语语言现场解决问题, 立竿见影地沟通感情。因此, 其服务用语应尽量达到严谨、生动、准确,同时明白易懂、明快简洁、完整完善。
第一,句型选取上多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杂句,少用结构复杂的复合句。简单句短小精练,结构简明,表意准确,拥有良好的传情达意功能,连续运用简单句还会达到干脆有力的效果,提高外国游客对所讲内容的接受性。
第二,加强口语训练,规范语音语调。英语讲解员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口语表达,包括习惯用语、发音习惯等,多听多看国外有关方面的原始音频、视频资料,基于模仿再进一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多做练习,与同行交流,以逐步提升服务水准。
第三,灵活处理讲解词。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中外文化差异较大,各自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外国游客往往对我们人尽皆知的情况不一定了解。所以,讲解时有必要灵活处理用语,多做解释,补充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一是帮助理解,二是唤起兴趣。
(四)提升外宣水平
对外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外宣的前提,同时外宣水平的提升也催化语言服务能力的改善。为了应对环境、对象、范围的各类变化,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不能继续采用老一套的宣传方式,应积极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
理念创新,即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努力用新的思想认识开创工作新局面。
手段创新,即要努力探索有助于解决外宣工作难题的新措施新方式,尤其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新状况,充分利用新技术革新媒体传播手段。同时,致力于增强对外宣传吸引力,创新对外宣传内容也是十分必需的,对外宣传不单单应关注外在层面,更要关注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三、结语
河南国际形象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将河南国际形象以及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水平看做变量,通过分析河南博物院在语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推动变量变化的因素,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想法与建议,以促使河南博物院语言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
同时,我们发现博物馆各类解说文本中蕴含大量丰富的文化因素,给文博翻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植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西方人群在文化方面存有很多差异。故在文博翻译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完全掌握译入语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展该项翻译工作。只有确立语言服务对象、目的及翻译原则和标准,创建合理的机制,进一步发展文博领域相关的翻译理论,鼓励专业人才投身翻译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终极目的,让世界读懂河南,了解河南,帮助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5.
[2]林同济.从汉语次序看长句翻译[A].汉译英实践与技巧[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92.
[3]欧艳.文物博物馆翻译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86.
[4]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7.
[5]贾文波.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J].中南大学学报,2004,10(3):377.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 建构主义 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7-03
近年来, 随着国家层面上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赋予了中原深远的人文广度和文化内涵,同时创建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是中央给予河南的历史使命。河南博物院集中展示了悠久的中原历史文化,可谓是解读文化的媒介和桥梁,不断加强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能力建设,进而建构河南良好国际形象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它强调主体对现实的建构,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它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被革新,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与研究范式下,国际形象“不再是一个客观既定的个体实物,也不是内生于实物自身的,而是有待被塑造与传播的一种社会或集体实践的产物即社会构建物”[1]。
讨论博物院语言服务和形象建构的论文很多,为本篇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没能很好结合对外窗口开展语言服务与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故而本篇将从形象建构的视角出发,在提升对外窗口语言服务能力方面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探讨研究河南省国际形象建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思考与建议,以此提升河南博物院作为河南窗口的语言服务能力,进而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博物馆英译中的应用,将博物馆英译提升到了宏观角度来探讨,将翻译与形象建构结合起来,不再拘泥于翻译这一单一学科。
一、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现存问题及原因
博物院的对外语言服务主要由展品英译本与英语导服两部分共同组成,本章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找出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现存问题
1.展品英译本有待修缮
解说词属于应用文本,其翻译目的是传达原文信息,侧重实用性和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其具有以下特点:存在大量专有名词翻译,影响博物院展品英译本的整体呈现;偶有文本辞藻过于华丽,造成单词堆砌、意义抽象。
(1)词法错误损害形象。
博物院的展品英译本中经常存在词法错误现象,比如拼写不严谨、词性误用、语法错漏等。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和错误,可能不会对外国游客的阅读和理解产生大的阻碍,却会使得他们对于博物院的整体印象乃至其馆藏文物的价值产生严重的怀疑和轻视。例如在拼写方面的文物英译名称大小写问题,省内各博物馆的译法并不一致。然而国外一些大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官网上对中外文物名称的拼写都保持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我国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均是如此。文物名称都由专家命名,作为专有名词,其首字母应该大写。但河南博物院英译本中专名仅仅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这十分损害博物院整体形象。
(2)句法问题影响形象。
动词优势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由于汉语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在组织句子结构时,汉语往往从动词入手,按照动作的承接或语义的关联性排列动词,所以汉语的句子中有大量动词[2],博物院英譯本出现过多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动词连用现象,并且过度使用并列连词and去连接。
(3)规范方面有待加强。
标点规范方面,英文标点应空格,所以英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及相应空格规范也是语法规则的一部分,在讲解词的印刷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排版布局方面,解说词强调一目了然,深入浅出,所以在排版布局上,最好以年代为线索进行阐述。
2.英语导服有待提升
除了书面的双语解说展板之外,博物院内解说人员的服务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博物院整体形象的展示与建构,解说人员堪称“活的展示牌”。
在队伍配备方面,博物院解说员甚多,但专业的英语解说员少之又少,当外籍来宾前来参观访问或举办外事活动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对当前文化的外宣十分不利。
在人员水平方面,博物院英语解说员中存在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最大的问题即“不专”,大多为业余爱好者。此外,全职的解说员中英语专业的不常见,即使对文物了解够深,但有时英语语言表达十分欠缺,涉及文物介绍等方面双语转换时,有时不能做到灵活把握、即问即答。
在服务用语方面,解说人员对句型选择、语音语调以及讲解词本身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如繁杂冗长的句子使外国游客生烦,甚至觉得不知所云;口语表达本身存在问题,有时发音不清或不准引人误解;对讲解的侧重点和外国游客的兴趣点不甚了解,仅仅是平铺直叙地阐述,甚至对一些自认为“人尽皆知的常识”忽略不解,导致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大大减弱。
(二)原因分析
1.思维方式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两种语言体系,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使得这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各具特點。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呈现较强抽象性,但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则呈现较强的具象性。
2.人才严重不足
欧艳在《文物博物馆翻译初探》一文中指出:文博界懂点英语的人不少,熟悉英语的人不多,精通英语的人极少,呈倒金字塔形。[3]文博翻译领域人才匮乏,担负翻译工作的人员水平良莠不齐,这使译本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培养文博翻译领域专业人才,提升博物院英语语言服务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3.认识存在偏差
翻译不是语言间简单的转换,而是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源语文化信息,这需要翻译人员付出大量的努力。目前人们对文博翻译认识上存有偏差,不少人对文物翻译太过想当然,认为只要懂点英语,随便转换下语言即可。无论选择什么翻译方法,都要符合“忠实、通顺”标准,不能“随便翻译”。[4]
二、思考及建议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主体对现实的建构,现实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通过实践和改造不断被建构出来的。正是由于现实是通过行动者建构出来的,河南国际形象即为一个变量,而非一个常量。所以,河南博物院作为河南重要窗口,其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河南国际形象的建构。下面将根据以上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译后审校
目前博物院译本中出现的问题十分有损博物院的整体形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甚至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以博物院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学习或者委托相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就馆内现存的翻译问题进行校对和修改。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规范译入语的表达,规避低级错误;适当附加注释;慎重择词,以免混淆和误导;完善句式表达,迎合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
(二)注重翻译策略
翻译人员在进行博物院翻译时应重视翻译策略的选择,将服务读者作为直接目的,通过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本“既能连贯自如地传达原作内容,又符合目的语规范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有效实现翻译目的”[5]。
重视原文的潜在意义而不追求语言形式,善于打破原文句式,有选择地进行改译、增译,补全必要的文化信息。在文博翻譯中,为了使外国游客获得輕松且清晰的参观体验,有时需要给予他们更丰富的背景文化知识。这就要求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对原文选择性改译、增译,提供可能会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的背景知识。同时勇于减译,避免过度关注原文外在形式,尽可能满足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
(三)提升导服质量
1.培养专业队伍
文博翻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意味着这不是一项可以随意外包给翻译公司即可完成的任务。满足专业性要求,是保证博物馆翻译实用性、目的性的根本所在,亦是博物馆翻译发展成熟、日趋规范的前提。当下博物馆翻译中出现的混乱及不规范的问题,急切需要各博物馆努力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一批既精通文物知识又擅长英语翻译的专业人才,唯此博物馆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此外,积极鼓励专业的翻译人才逐渐把目光转向文博翻译方向,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投身博物馆翻译领域,为提升博物馆对外语言服务水平贡献出一份力量。
2.改善服务用语
博物馆内,英语语言服务表现形式多为现场的和即时的解说,这就要求解说人员能通过英语语言现场解决问题, 立竿见影地沟通感情。因此, 其服务用语应尽量达到严谨、生动、准确,同时明白易懂、明快简洁、完整完善。
第一,句型选取上多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杂句,少用结构复杂的复合句。简单句短小精练,结构简明,表意准确,拥有良好的传情达意功能,连续运用简单句还会达到干脆有力的效果,提高外国游客对所讲内容的接受性。
第二,加强口语训练,规范语音语调。英语讲解员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口语表达,包括习惯用语、发音习惯等,多听多看国外有关方面的原始音频、视频资料,基于模仿再进一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多做练习,与同行交流,以逐步提升服务水准。
第三,灵活处理讲解词。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中外文化差异较大,各自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外国游客往往对我们人尽皆知的情况不一定了解。所以,讲解时有必要灵活处理用语,多做解释,补充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一是帮助理解,二是唤起兴趣。
(四)提升外宣水平
对外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外宣的前提,同时外宣水平的提升也催化语言服务能力的改善。为了应对环境、对象、范围的各类变化,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不能继续采用老一套的宣传方式,应积极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
理念创新,即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努力用新的思想认识开创工作新局面。
手段创新,即要努力探索有助于解决外宣工作难题的新措施新方式,尤其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新状况,充分利用新技术革新媒体传播手段。同时,致力于增强对外宣传吸引力,创新对外宣传内容也是十分必需的,对外宣传不单单应关注外在层面,更要关注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三、结语
河南国际形象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将河南国际形象以及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水平看做变量,通过分析河南博物院在语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推动变量变化的因素,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想法与建议,以促使河南博物院语言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
同时,我们发现博物馆各类解说文本中蕴含大量丰富的文化因素,给文博翻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植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西方人群在文化方面存有很多差异。故在文博翻译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完全掌握译入语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展该项翻译工作。只有确立语言服务对象、目的及翻译原则和标准,创建合理的机制,进一步发展文博领域相关的翻译理论,鼓励专业人才投身翻译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终极目的,让世界读懂河南,了解河南,帮助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5.
[2]林同济.从汉语次序看长句翻译[A].汉译英实践与技巧[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92.
[3]欧艳.文物博物馆翻译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86.
[4]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7.
[5]贾文波.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J].中南大学学报,2004,10(3):37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