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管理中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管理过程中,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管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与合理化。
【关键词】 护理风险 管理 血液透析 安全 对策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就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进行了探讨,现将报告整理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基线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21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10.21)岁,其中有1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9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1±10.19)岁,其中有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血液透析指证,且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其他严重病史(并发症)或透析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对比后证实P>0.05,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室管理,按照医生的指示准备好相关的器材,结束血液透析后,对血透室进行清理和打扫。
1.2.2 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的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化;
(2)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
(3)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治疗流程,以减少相关的风险隐患;
(4)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任何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护理总有效率越高,代表管理效果越好。护理总有效=显效+有效,评价标准如下:
显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上;有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在70-90分之间;无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小于70分。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血液透析室是专科性较强的护理科室,血液透析机使用的技术性与技巧性要求较高,加上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多,因此,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血液透析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医院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设备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血液透析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突发性故障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2];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性不强,操作过程中出现感染、错误操作等均会引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患者自身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负面的心理治疗情绪均是增加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3]。
针对相关的护理安全隐患,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做到:(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并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操作,注意细菌感染;(2)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相关的护理误差;(3)在患者结束治疗前,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简单的疾病知识及治疗知识,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4)应加大财政力度,及时更新透析设备[4]。
本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为92.68%,远远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2] 李静.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9-3000.
[3] 罗珍,唐宁波,梁冰煢等.浅谈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765-766.
[4] 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8-10.
【关键词】 护理风险 管理 血液透析 安全 对策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就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进行了探讨,现将报告整理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基线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21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10.21)岁,其中有1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9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1±10.19)岁,其中有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血液透析指证,且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其他严重病史(并发症)或透析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对比后证实P>0.05,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室管理,按照医生的指示准备好相关的器材,结束血液透析后,对血透室进行清理和打扫。
1.2.2 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的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化;
(2)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
(3)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治疗流程,以减少相关的风险隐患;
(4)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任何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护理总有效率越高,代表管理效果越好。护理总有效=显效+有效,评价标准如下:
显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上;有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在70-90分之间;无效:护理风险评估得分小于70分。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血液透析室是专科性较强的护理科室,血液透析机使用的技术性与技巧性要求较高,加上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多,因此,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血液透析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医院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设备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血液透析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突发性故障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2];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性不强,操作过程中出现感染、错误操作等均会引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患者自身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负面的心理治疗情绪均是增加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3]。
针对相关的护理安全隐患,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做到:(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并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操作,注意细菌感染;(2)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相关的护理误差;(3)在患者结束治疗前,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简单的疾病知识及治疗知识,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4)应加大财政力度,及时更新透析设备[4]。
本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为92.68%,远远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2] 李静.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9-3000.
[3] 罗珍,唐宁波,梁冰煢等.浅谈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765-766.
[4] 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