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该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患病猪表现繁殖障碍、呼吸困难、高热、眼睑水肿等临床症状。该病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因此,及时做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扑灭和预防该病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诊断 防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猪是该病原的惟一宿主,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具有易感性,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与病猪接触传染。从国内多个实验室的病毒分离和序列分析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毒株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国内分离株均在Nsp2蛋白处有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GPS等主要结构蛋白和中和抗体相关蛋白基因也有较大变异。攻毒试验表明,病毒的毒力较强。该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多样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虽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但如果防控不及时,将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
1.临床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大体表现为仔猪精神沉郁,喜卧,挤堆或独居,站立困难,共济失调,肌肉震颤,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食欲减少或废绝,消瘦,有的呼吸急促、困难。体温40.2℃~41℃,粪便较干,有的腹泻,有的鼻孔内流黄色液体,眼睑水肿,死后可视黏膜充血。病重猪和病死猪口、鼻、耳、四肢末端及肛门周围呈蓝紫色,有的还见于胸腹部;有的病猪包皮积茶红色液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以上。肉猪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肉猪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40%以上。母猪娠期延长,多数由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弱仔;怀孕后期感染母猪,多数表现3d~5d的低热或中热、采食下降或拒绝采食症状,同时伴发早产、产弱仔和发育不良的瘦小仔症状。不论怀孕早期感染,或者怀孕中、后期感染,所产的活仔或死胎,体表苍白、瘦弱,母猪产下大小不等的死胎等。母猪流产率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病理变化。主要剖检表现为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症,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症等;部分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实验室诊断。取病变样品经过处理后接种于已形成细胞单层的细胞板相应的孔内(第1代)。细胞板加盖后,放入37℃、体积分数为5%CO2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病变作用(CPE),CPE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呈现细胞圆缩,最后溶解脱落。然后作培养物盲传,根据第1代培养物CPE出现的情况(在接种后的第2天)盲传,各取孔内混悬液25μL,移入新细胞板相应的孔内。再于37℃、体积分数为5%CO2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CPE在第4天出现,呈现细胞圆缩,最后溶解脱落。最后在第2代培养结束时,对所有的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终判,结果在荧光显微镜采用蓝紫光(激发滤板通常用BG12,吸收滤板用OG1),在5倍~10倍目镜下检查。①发现标准阳性血清对照中感染细胞孔出现典型的特异性荧光,未感染细胞孔没有出现特异性荧光。②标准阴性血清对照、空白对照中感染细胞孔和未感染细胞孔均未见有特异性荧光。③被检血清对照中未感染细胞孔没有出现特异性荧光。被检血清样品感染细胞孔出现特异性胞浆亮绿色荧光。通过鲜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马丁肉汤37℃细菌分离培养48h,均未检出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猪蓝耳病。
4.处理。
4.1 封锁发病猪场,严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严禁人员随意进出,各幢舍的饲养员严禁互串。对病死猪、淘汰猪作无害化处理,用复合醛类消毒药按1:250稀释,对猪栏内外部环境每天进行3次严格消毒,未发病猪带猪喷雾消毒,猪场生活区每日消毒1次,1周以后改为1:500稀释液进行消毒,防止疫病扩散蔓延。
4.2 对发生疫情猪场的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3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4 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畜禽混养。规模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饲养,育肥猪坚持“全进全出”,出栏后猪舍彻底消毒,严格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猪舍;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力;同时,要坚决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
4.5 对发现疫情的猪场及时报告,坚决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养殖户发现病猪后,要及时隔离病猪,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在当地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4.6 对仔猪和病猪注射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损失。
5.临床病例的治疗。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猪采取扑杀措施,而对一般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猪可进行隔离治疗。挑出病猪,在猪场200m以外的单独隔离观察舍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应根据病例的病程长短和主要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黄芪多糖0.1mL/kg~0.2mL/kg,清开灵5mL~10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氟苯尼考复方制剂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药2d~3d。
板蓝根、蒲公英、大青叶各100g,栀子、紫苏叶各40g,连翘、柴胡各50g,白术60g。均匀混合按10g/kg~15g/kg拌料饲喂7d~15d。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诊断 防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猪是该病原的惟一宿主,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具有易感性,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与病猪接触传染。从国内多个实验室的病毒分离和序列分析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毒株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国内分离株均在Nsp2蛋白处有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GPS等主要结构蛋白和中和抗体相关蛋白基因也有较大变异。攻毒试验表明,病毒的毒力较强。该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多样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虽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但如果防控不及时,将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
1.临床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大体表现为仔猪精神沉郁,喜卧,挤堆或独居,站立困难,共济失调,肌肉震颤,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食欲减少或废绝,消瘦,有的呼吸急促、困难。体温40.2℃~41℃,粪便较干,有的腹泻,有的鼻孔内流黄色液体,眼睑水肿,死后可视黏膜充血。病重猪和病死猪口、鼻、耳、四肢末端及肛门周围呈蓝紫色,有的还见于胸腹部;有的病猪包皮积茶红色液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以上。肉猪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肉猪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40%以上。母猪娠期延长,多数由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弱仔;怀孕后期感染母猪,多数表现3d~5d的低热或中热、采食下降或拒绝采食症状,同时伴发早产、产弱仔和发育不良的瘦小仔症状。不论怀孕早期感染,或者怀孕中、后期感染,所产的活仔或死胎,体表苍白、瘦弱,母猪产下大小不等的死胎等。母猪流产率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病理变化。主要剖检表现为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症,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症等;部分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实验室诊断。取病变样品经过处理后接种于已形成细胞单层的细胞板相应的孔内(第1代)。细胞板加盖后,放入37℃、体积分数为5%CO2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病变作用(CPE),CPE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呈现细胞圆缩,最后溶解脱落。然后作培养物盲传,根据第1代培养物CPE出现的情况(在接种后的第2天)盲传,各取孔内混悬液25μL,移入新细胞板相应的孔内。再于37℃、体积分数为5%CO2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CPE在第4天出现,呈现细胞圆缩,最后溶解脱落。最后在第2代培养结束时,对所有的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终判,结果在荧光显微镜采用蓝紫光(激发滤板通常用BG12,吸收滤板用OG1),在5倍~10倍目镜下检查。①发现标准阳性血清对照中感染细胞孔出现典型的特异性荧光,未感染细胞孔没有出现特异性荧光。②标准阴性血清对照、空白对照中感染细胞孔和未感染细胞孔均未见有特异性荧光。③被检血清对照中未感染细胞孔没有出现特异性荧光。被检血清样品感染细胞孔出现特异性胞浆亮绿色荧光。通过鲜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马丁肉汤37℃细菌分离培养48h,均未检出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猪蓝耳病。
4.处理。
4.1 封锁发病猪场,严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严禁人员随意进出,各幢舍的饲养员严禁互串。对病死猪、淘汰猪作无害化处理,用复合醛类消毒药按1:250稀释,对猪栏内外部环境每天进行3次严格消毒,未发病猪带猪喷雾消毒,猪场生活区每日消毒1次,1周以后改为1:500稀释液进行消毒,防止疫病扩散蔓延。
4.2 对发生疫情猪场的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3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4 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畜禽混养。规模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饲养,育肥猪坚持“全进全出”,出栏后猪舍彻底消毒,严格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猪舍;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力;同时,要坚决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
4.5 对发现疫情的猪场及时报告,坚决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养殖户发现病猪后,要及时隔离病猪,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在当地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4.6 对仔猪和病猪注射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损失。
5.临床病例的治疗。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猪采取扑杀措施,而对一般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猪可进行隔离治疗。挑出病猪,在猪场200m以外的单独隔离观察舍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应根据病例的病程长短和主要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黄芪多糖0.1mL/kg~0.2mL/kg,清开灵5mL~10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氟苯尼考复方制剂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药2d~3d。
板蓝根、蒲公英、大青叶各100g,栀子、紫苏叶各40g,连翘、柴胡各50g,白术60g。均匀混合按10g/kg~15g/kg拌料饲喂7d~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