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对中重度IUA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Egger检验,分析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14篇RCTs,共11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
【机 构】
: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江西省南昌市3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与能量介入分离法对中重度IUA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Egger检验,分析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14篇RCTs,共11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使用量、术后1个月IUA复发率、术后3个月IUA复发率均显著少/低于能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改善率显著高于能量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宫腔镜下能量介入分离法,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法治疗中重度IUA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膨宫液使用量;可降低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IUA复发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改善率.
其他文献
T细胞作为机体适应性免疫的主力军,可以攻击病原体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作用.其表面存在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能够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呈递的抗原多肽,并将抗原结合信号转换为胞内酪氨酸磷酸化信号,引发下游信号通路来激活T细胞.在临床上,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TCR-T)疗法有望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简要阐述T
免疫治疗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过继细胞治疗等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部分晚期肿瘤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TCR-T)治疗是将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导入到患者的外周T细胞中,制备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然后将这些基因工程T细胞回输患者的治疗方法.该疗法采用天然的TCR信号,具有更高的治疗潜力和更低的
利用靶向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的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TCR-T)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清除肿瘤且无明显副作用,实现令人欣喜的治疗效果.但该治疗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筛选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其对应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极具挑战性.综述TCR-T临床试验项目研究进展,总结神经网络计算机学习在辅助发现潜在抗原和候选TCR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介绍近年来基于多学科综合搭建的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其对应TCR的
慢性肾病(CKD)常伴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CKD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和监测肾功能是预防CK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肾功能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早期CKD中灵敏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高灵敏性的诊断方法.脂质组学是研究脂质紊乱的代谢组学分支,自2003年提出以来,逐渐成为CKD早期诊断和监测的有效手段.综述近年来脂质组学在CKD及相关慢性肾损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涉及的脂质紊乱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以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肠黏膜免疫异常等密切相关.总结目前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治疗方法等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对今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有所裨益.
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TCR-T)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是2种过继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它们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赋予天然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的受体来治疗癌症.CAR-T疗法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中展
与口服或注射等全身性给药相比,吸入药物直接递送至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现有吸入药物难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且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前体药物技术,针对候选药物的缺陷进行个性化修饰以满足吸入治疗要求,是目前可选择的吸入药物开发途径.本文对近20年来前药技术在吸入递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发现:酯化修饰或与大分子化合物偶联的前药技术可以延长药物肺部驻留;甘露糖修饰或酸敏感键连接可以实现肺泡巨噬细胞内释药;个性化修饰的前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