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根基和灵魂,直接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普及和大众化,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广泛深入人民群众内心。在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团结振兴、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心价值观”的新要求。但事实上,整体而言,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部分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彻底性。基于此,必须努力探寻学生乐于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逐渐增大,但西方势力仍有觊觎,仍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通过网络造谣抹黑攻击中国政府,如曲解某张图片含义,利用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又或将一些普通事件归咎于“体制问题”,想以此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激化矛盾,斗争形势异常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某些当代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推崇,马克思主义信仰淡薄,给了西方势力可乘之机。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抢得先机,取得最终胜利。
2.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军事、经济等所展现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为代表的“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根据木桶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文化建设”已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更是以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确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核心价值观反映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大领域,对人民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起到了引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一种价值观的兴起与没落,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如封建社会的覆灭,与当时人民对其价值观的否定关系巨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
3.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在面对更好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健康向上,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尤其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便利之时,也使其他势力入侵有可乘之机。大学生往往对网上信息不加辨别地转载、点赞,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为传播虚假消息而触犯法律,这显然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学生提供了理论武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大体可分为思政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和专业教师。其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价值观、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高低,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把好选聘关,辅导员、班主任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必须拥护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现如今许多高校选拔辅导员对政治面貌要求必须是党员,也正是基于此考虑。要对队伍开展长期持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只有少部分是思想政治或相关专业毕业,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党团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因此进行针对性培训很有必要。
对专业教师而言,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具有留学背景,生活在他国,耳濡目染之下更容易受他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回国后事业刚起步,难免有诸多不顺,少数者就将这些怨气不满发泄在了课堂上。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高校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三个自信,在专业教学中影响学生,逐渐形成以思想政治队伍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2.树立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具有正能量,是脱离于理论的现实的“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是艰巨的,需大量先进典型来引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广泛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人们学习各行各业的楷模,见贤思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尤其是雷锋形象的塑造,培育了人们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一穷二白情况下顺利起步。即使是在今天,雷锋精神仍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突出强调先进典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号召全党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习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的表率作用。
在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时代在变化,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做法,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维方式树立典型。要避免树立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高大上”典型,这样不仅效果差,还可能引发学生对其真伪的质疑,起到负面作用。尽量选择“接地气”的典型,充分肯定普通大学生的榜样作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典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学习。二是树立多种类型的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分为“爱国、诚信、敬业、友善”,高校应分类树立各个方面的典型,榜样的多样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立体化。三是加强对典型的宣传。可通过设立网络专栏、风采牌展示、成立宣讲团走入各学院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视角了解学习。
3.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对培育核心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思潮,形成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是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以竞赛、演讲、趣味问答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促使大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全方位灌输,使得他们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三是加强网络管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我们不仅要利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成果,更要管理好网络,净化信息源头,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营造良好实践氛围。“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更教导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始终停留在理论的高度,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在校学习期间,可组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重庆地区的张自忠将军烈士陵园、歌乐山红岩纪念馆、渣滓洞等,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或者进行“学雷锋”进社区活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当地居民。寒暑假期间,可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党情、国情和社情的了解,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头脑,就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好了舵,掌控好了方向;树立了典型,使得大学生学习的对象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而是身边实在的普通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贴近实际的学习模板,更有代入感;营造良好氛围,就是给大学生机会自己去学习、实践,就如同学习绝大多数技术一般,听得再好,看得再好,终不如自己亲手操作一遍实在。
参考文献:
[1]张奕阳.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
[2]洪晓楠,林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7).
[3]汪早容,潘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J].黑河学刊,2014(8).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SWU1409527);西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13SWUDJJD12)。
作者简介:白祯(1987— ),女,四川营山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根基和灵魂,直接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普及和大众化,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广泛深入人民群众内心。在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团结振兴、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心价值观”的新要求。但事实上,整体而言,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部分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彻底性。基于此,必须努力探寻学生乐于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逐渐增大,但西方势力仍有觊觎,仍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通过网络造谣抹黑攻击中国政府,如曲解某张图片含义,利用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又或将一些普通事件归咎于“体制问题”,想以此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激化矛盾,斗争形势异常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某些当代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推崇,马克思主义信仰淡薄,给了西方势力可乘之机。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抢得先机,取得最终胜利。
2.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军事、经济等所展现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为代表的“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根据木桶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文化建设”已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更是以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确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核心价值观反映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大领域,对人民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起到了引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一种价值观的兴起与没落,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如封建社会的覆灭,与当时人民对其价值观的否定关系巨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
3.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在面对更好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健康向上,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尤其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便利之时,也使其他势力入侵有可乘之机。大学生往往对网上信息不加辨别地转载、点赞,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为传播虚假消息而触犯法律,这显然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学生提供了理论武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大体可分为思政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和专业教师。其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价值观、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高低,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把好选聘关,辅导员、班主任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必须拥护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现如今许多高校选拔辅导员对政治面貌要求必须是党员,也正是基于此考虑。要对队伍开展长期持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只有少部分是思想政治或相关专业毕业,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党团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因此进行针对性培训很有必要。
对专业教师而言,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具有留学背景,生活在他国,耳濡目染之下更容易受他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回国后事业刚起步,难免有诸多不顺,少数者就将这些怨气不满发泄在了课堂上。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高校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三个自信,在专业教学中影响学生,逐渐形成以思想政治队伍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2.树立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具有正能量,是脱离于理论的现实的“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是艰巨的,需大量先进典型来引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广泛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人们学习各行各业的楷模,见贤思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尤其是雷锋形象的塑造,培育了人们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一穷二白情况下顺利起步。即使是在今天,雷锋精神仍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突出强调先进典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号召全党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习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的表率作用。
在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时代在变化,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做法,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维方式树立典型。要避免树立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高大上”典型,这样不仅效果差,还可能引发学生对其真伪的质疑,起到负面作用。尽量选择“接地气”的典型,充分肯定普通大学生的榜样作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典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学习。二是树立多种类型的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分为“爱国、诚信、敬业、友善”,高校应分类树立各个方面的典型,榜样的多样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立体化。三是加强对典型的宣传。可通过设立网络专栏、风采牌展示、成立宣讲团走入各学院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视角了解学习。
3.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对培育核心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思潮,形成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是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以竞赛、演讲、趣味问答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促使大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全方位灌输,使得他们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三是加强网络管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我们不仅要利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成果,更要管理好网络,净化信息源头,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营造良好实践氛围。“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更教导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始终停留在理论的高度,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在校学习期间,可组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重庆地区的张自忠将军烈士陵园、歌乐山红岩纪念馆、渣滓洞等,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或者进行“学雷锋”进社区活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当地居民。寒暑假期间,可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党情、国情和社情的了解,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头脑,就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好了舵,掌控好了方向;树立了典型,使得大学生学习的对象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而是身边实在的普通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贴近实际的学习模板,更有代入感;营造良好氛围,就是给大学生机会自己去学习、实践,就如同学习绝大多数技术一般,听得再好,看得再好,终不如自己亲手操作一遍实在。
参考文献:
[1]张奕阳.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
[2]洪晓楠,林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7).
[3]汪早容,潘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J].黑河学刊,2014(8).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SWU1409527);西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13SWUDJJD12)。
作者简介:白祯(1987— ),女,四川营山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