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叙事者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事件中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目前,叙事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人们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领悟到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概括地说,教育叙事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叙事者的主观想象。
2.情节性
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事件。
3.体验性
教育叙事要有叙事者及事件关系人的情感体验,以产生生动、感人、引起共鸣的效果。
4.反思性
作为一种研究,仅用事例说话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作者的反思,并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作,这样可以增加教育叙事的理性色彩,从而产生“研究”的效果。
下面是一则简短的教育叙事案例,题目叫作《一包口含片》,我们从中可以具体地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上述特点。
面对总是惹我生气的学生,我的方法便是“疾言厉色”地吼叫,可时间长了,便不再有效。
五年前的一天,有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告诉我,如果孩子们闹得越欢,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这样没准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照同事的建议,再次遇到问题时,我就尽量压低声音。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几个淘气包似乎因为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也收敛了许多,做到尽量不出声。
没费力就把学生们“治”住了,今天我心情特高兴,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提包准备明天的课。
“什么东西?”我自语道。一个用草纸包着的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管是什么,拆开看看吧,总不可能是炸弹吧!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拆开了纸包,原来是一盒金嗓子喉片。谁放进去的?我的嗓子又没病。我的心中画了一大堆问号。
这时,手机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老师,您看到我在您包里放的金嗓子喉片了吗?我听见您的声音沙哑了,给您买的。——您的学生卢小月。”
我的心为之一动,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呀!她的心是那样的细,她的眼睛是那样的尖,老师的举动都在她的眼中,都在她的心中……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连忙拿起手机给卢小月发短信:“谢谢,真让老师感动!”几分钟后,一条简短的信息又回复过来:“不客气。”
虽然这条短信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交流,但这几行字已深深地植入我的心间。今天这个小小的手段“收获”了一份师生间难得的真情,让我激动不已。五年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师生,更多的是朋友,是亲人。也许爱不是用来说的,行动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这一盒小小的口含片,让我坚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步伐,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题材
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题材,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1.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或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比如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利用等)相对完整地叙述出来。教学叙事不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而教学叙事则需要将叙事者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写入相关的“故事情节”中,用“当时我想……” “现在想起来……” “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2.生活叙事
生活叙事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工作叙事。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育人活动并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与学生谈话、家访等。因此,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叙述,包含“德育叙事” “管理叙事” “社会实践叙事”等。
3.自传叙事
自传叙事就是研究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每个教师从“新手”到“熟手”,从“实习教师”到“骨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困惑和反思、汗水和欢乐。教师以“自传叙事”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读“故事”的人则可以从这样的“叙事”中了解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看到他们专业素养和专业绩效的提升。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教育叙事,都将使自己的“专业故事”不再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以研究的形式保留“历史”,赋予那些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活动以独特的体验和韵味,从而沉淀一份难忘的人生感悟。
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策略
1.要勤于学
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科研,不必像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那样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根据研究课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有计划地、深入地、系统地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和文章,提倡同伴共读,及时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2.要敏于事
一些中小学教师常常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和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也许是教师长期忙于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教育问题缺乏敏感性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留意课堂现象、关注身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教书育人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课题。如果能够养成记教育日记、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教师可讲的教育故事就会越来越多,教学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3.要善思考
勤于思考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要求。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深入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更需要深刻反思。思考是研究的灵魂。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教师不仅可以深刻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行动。
4.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广、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教师工作的内容有多广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因此,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需要体现针对性,发挥创造性,使之产生更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当然,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非可以随意而为,它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并满足一定的要求。一般而言,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对故事中有关角色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通过理性反思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对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教师如果掌握了叙事研究的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并经常加以运用,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教育叙事的研究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责 编 子 君)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人们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领悟到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概括地说,教育叙事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叙事者的主观想象。
2.情节性
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事件。
3.体验性
教育叙事要有叙事者及事件关系人的情感体验,以产生生动、感人、引起共鸣的效果。
4.反思性
作为一种研究,仅用事例说话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作者的反思,并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作,这样可以增加教育叙事的理性色彩,从而产生“研究”的效果。
下面是一则简短的教育叙事案例,题目叫作《一包口含片》,我们从中可以具体地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上述特点。
面对总是惹我生气的学生,我的方法便是“疾言厉色”地吼叫,可时间长了,便不再有效。
五年前的一天,有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告诉我,如果孩子们闹得越欢,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这样没准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照同事的建议,再次遇到问题时,我就尽量压低声音。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几个淘气包似乎因为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也收敛了许多,做到尽量不出声。
没费力就把学生们“治”住了,今天我心情特高兴,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提包准备明天的课。
“什么东西?”我自语道。一个用草纸包着的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管是什么,拆开看看吧,总不可能是炸弹吧!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拆开了纸包,原来是一盒金嗓子喉片。谁放进去的?我的嗓子又没病。我的心中画了一大堆问号。
这时,手机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老师,您看到我在您包里放的金嗓子喉片了吗?我听见您的声音沙哑了,给您买的。——您的学生卢小月。”
我的心为之一动,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呀!她的心是那样的细,她的眼睛是那样的尖,老师的举动都在她的眼中,都在她的心中……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连忙拿起手机给卢小月发短信:“谢谢,真让老师感动!”几分钟后,一条简短的信息又回复过来:“不客气。”
虽然这条短信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交流,但这几行字已深深地植入我的心间。今天这个小小的手段“收获”了一份师生间难得的真情,让我激动不已。五年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师生,更多的是朋友,是亲人。也许爱不是用来说的,行动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这一盒小小的口含片,让我坚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步伐,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题材
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题材,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1.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或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比如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利用等)相对完整地叙述出来。教学叙事不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而教学叙事则需要将叙事者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写入相关的“故事情节”中,用“当时我想……” “现在想起来……” “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2.生活叙事
生活叙事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工作叙事。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育人活动并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与学生谈话、家访等。因此,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叙述,包含“德育叙事” “管理叙事” “社会实践叙事”等。
3.自传叙事
自传叙事就是研究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每个教师从“新手”到“熟手”,从“实习教师”到“骨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困惑和反思、汗水和欢乐。教师以“自传叙事”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读“故事”的人则可以从这样的“叙事”中了解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看到他们专业素养和专业绩效的提升。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教育叙事,都将使自己的“专业故事”不再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以研究的形式保留“历史”,赋予那些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活动以独特的体验和韵味,从而沉淀一份难忘的人生感悟。
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策略
1.要勤于学
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科研,不必像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那样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根据研究课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有计划地、深入地、系统地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和文章,提倡同伴共读,及时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2.要敏于事
一些中小学教师常常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和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也许是教师长期忙于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教育问题缺乏敏感性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留意课堂现象、关注身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教书育人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课题。如果能够养成记教育日记、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教师可讲的教育故事就会越来越多,教学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3.要善思考
勤于思考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要求。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深入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更需要深刻反思。思考是研究的灵魂。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教师不仅可以深刻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行动。
4.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广、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教师工作的内容有多广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因此,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需要体现针对性,发挥创造性,使之产生更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当然,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非可以随意而为,它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并满足一定的要求。一般而言,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对故事中有关角色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通过理性反思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对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教师如果掌握了叙事研究的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并经常加以运用,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教育叙事的研究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