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国建设的加快,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意识越来越强烈。然而同质化严重的综艺市场使文化类节目扎堆,发展势头走低,陷入瓶颈。在以内容为王的时代,怎样激发观众的收视热情,重视文化类节目具有现实意义。由腾讯卫视推出的一档读书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出现在观众面前,让人耳目一新。本文以《一本好书》为例,从文化节目现状、节目创新途径、价值输出等方面来论述在全娱乐时代下文化类节目的困境与突围。
关键词:《一本好书》 节目创新 价值 精英文化 大众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67-02
无论是地方电视台还是网络视频平台,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因为不仅体现着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更重要的是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承载着社会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往谈起文化类节目,人们总带有一种刻板印象,喧嚣浮躁的心态很难让人沉浸其中,但是从2016年年底,蔓延开来的文化类节目持续走热,人们对于文化节目类型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瓦解,富有高水准、深厚内涵的文化类节目纷至沓来,引发了关注的热潮。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洗涤了心灵,填补了物质高速发展下人们的精神刚需。
一、文化類节目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文化类节目是将文化与电视相结合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视频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达给观众,不仅提供了娱乐产品,也担负着传递优质文化和教育的作用[1]。当前我国文化类节目发展渐成气候,成语、诗词、读书等各种题材层出不穷,尤其在政策的驱动下,总局倡导各地方的上星综合频道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标杆,各地方集体发力助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性数量增长,文化类节目得以遍地开花、千姿百态,迎来了井喷期[2]。一些爆款节目相继而出,《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都赢得了受众的关注,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娱活动有了质的提升,奏响了人文精神情怀的主旋律。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最初的爆款频出再到现在的逐渐趋于常态化,文化类节目也不可免俗的落入了创新性难题,同质化严重的综艺市场出现的扎堆文化类综艺节目只是响应政策的号召以数量取胜,忽略了内容的质量[3]。制作的同类题材没有亮点出现,观众欣赏起来显得清汤寡水、索然无味。在受众审美疲劳的状态下,如何在固有的文化困境中实现突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本好书》的节目形态与主题流程
2018年,文化类节目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各类文化节目依据自身定位的特点,融合了多种节目形态。而在2018年10月8日腾讯综艺台上线播出的《一本好书》,成为了近两年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难得的突围之作。它是一档以名字定义节目气质的文化节目,用舞台剧的方式进行演绎,诠释一本经典的书籍,小剧场的设置,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来解读经典的故事,既让观众深入了解到了经典名著的精华部分,又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它首创了全球场景式的读书节目,延续了文化节目的原创力与先锋性。与娱乐性的综艺节目相比,书籍的受众依然是个小众的群体,导演关正文希望能通过发挥视频节目的长处和优势,引起观众用心读书的兴趣。节目首次将镜头视点聚焦于“演绎”的方式上,从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选择经典中的经典,搭建舞台配以另类的选题借助情景再现,经典复刻等艺术手段来加以表达。播出形式本身并不复杂,以书为主题,每一期为90分钟,选择一本书中的关键情节改编成戏剧,明星加盟参演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中间还会串接嘉宾与主持人讨论表演片段的环节,嘉宾与主持对书籍作出解读与论述自己的观点,探讨它的现实意义,起到丰富节目内容的作用。
三、知识内核与综艺外形结合,《一本好书》成就文化高光时刻
在文化节目的自主创新方面,《一本好书》这档节目的核心创新点包含了四个方面。其一,以一种新的形式舞台剧的大声朗读,场景的呈现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是一个阅读的创新项目,而明星加盟来进行参演更显得相得益彰。明星植入的手段,打造品牌节目的同时也俘获了一批年轻的受众。一方面,明星作为角色表演的身份的引入拓展了受众群体,助力节目的年轻化,也是节目收视率的保证。节目组邀请了赵立新、王劲松等实力派演员和梁文道、止庵、蒋方舟等学者大咖的倾情加盟,生动形象地演绎并讲述了书中独特的风景。本身阅读它是属于一种自我的私密性行为,是个人的空间感,但是节目却搬到舞台上呈现在观众面前,戏剧式表演,沉浸式体验,不管是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产生一种我们所注重的临场感。另一方面,节目中还专门设置了第二现场。对于经典书籍的点评,不但强化了节目看点,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读书类文化节目的了解,尤其是不太熟悉的领域。在呈现方式上,大量采用了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它包含了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视插图体现了综合的风格特点。其二,一项教科文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人除了教科书,每年读不到一本书,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维的,但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其中之一。而导演关正文正是基于这么一个情况希望把《一本好书》作为一个阅读支点,掀起全民阅读的浪潮。其三,表现形态也是它的一个创新亮点。以往我们所观看的读书类文化节目,要不然是读一篇文章或是朗读一段话,受众群接触到的只是书籍里的信息内容,并没涉及受众群要阅读兴趣这个点。《一本好书》打破常规,以一种演绎的方式把书本里的内容搬上荧幕展现在观众面前,将文字用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四,从文字到视听时代的升级。将书面文字转换成了戏剧化、视觉化,在有限时间里让观众领略到一本书的独特魅力。在媒介仪式的话语和逻辑场景中,给观众营造出在场感、认同感、审美感于一体,并且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支撑动力。 四、挖掘共融气质,彰显内容价值的文化理念
在当前的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冲击使得占主流媒体阶层的精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一本好书》通过用文学作品串联了社会大众之间的情感,用戏剧演绎的形式表达内心,是典型的精英文化进入到大众文化的一种积极探索。它让我们去发现它,品味它,享受它。对于它的模式建构,用搭建的舞台戏剧演绎一本本书中的故事,将书面文字的二维平面延伸到了三维立体式的场景化表演,演绎书中的精华,是最本质的核心内容,起着一种导读作用。
五、媒介场域下《一本好书》的社会传播意义
《一本好书》将经典文化实现从抽象化到具象化的深刻表达,给观众营造出沉浸感。在承载内容的形态架构方面,节目融入了文化普及的元素,嘉宾与主持在表演片段相关的主题内容进行探讨,碰撞出文学的思想火花,从而提升了节目的叙事动力。而受众的参与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强化了观看的粘和性,精彩的演绎,嘉宾的互动讨论都是节目的点睛之笔。
它的传播意义在于逐步的促进了精英化阅读向大众化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大众与经典的距離,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打破了文化知识的灌输式填压和宣传说教[4]。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传递,也是带动观众去阅读经典的最佳方式。
文化类节目常常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风格厚重,有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另一种是过度追求娱乐形式而使节目风格没有文化质感。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霸屏的当下,这部综艺清新突围,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浮躁的心灵慢慢的沉淀下来,把人们从文化焦虑上拉回到正轨,感染了观众,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它用崭新的节目形式、智趣的视听盛宴,滋润了思想,深刻挖掘了当下的情感和文化二合一的价值,持续创新,营造的社会文化氛围直抵观众内心深处。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节目会覆盖更加广泛的观众群,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肖杰,张鑫智.从《国家宝藏》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8,(19).
[2]余海龙.浅析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之道——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
[3]李郁.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新闻知识,2018,(10).
[4]张步中,张曦予.当“朗读”成为极致的“情感体验”——浅析《朗读者》第二季的突破与创新[J].新闻战线,2018,(16).
关键词:《一本好书》 节目创新 价值 精英文化 大众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67-02
无论是地方电视台还是网络视频平台,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因为不仅体现着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更重要的是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承载着社会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往谈起文化类节目,人们总带有一种刻板印象,喧嚣浮躁的心态很难让人沉浸其中,但是从2016年年底,蔓延开来的文化类节目持续走热,人们对于文化节目类型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瓦解,富有高水准、深厚内涵的文化类节目纷至沓来,引发了关注的热潮。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洗涤了心灵,填补了物质高速发展下人们的精神刚需。
一、文化類节目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文化类节目是将文化与电视相结合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视频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达给观众,不仅提供了娱乐产品,也担负着传递优质文化和教育的作用[1]。当前我国文化类节目发展渐成气候,成语、诗词、读书等各种题材层出不穷,尤其在政策的驱动下,总局倡导各地方的上星综合频道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标杆,各地方集体发力助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性数量增长,文化类节目得以遍地开花、千姿百态,迎来了井喷期[2]。一些爆款节目相继而出,《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都赢得了受众的关注,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娱活动有了质的提升,奏响了人文精神情怀的主旋律。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最初的爆款频出再到现在的逐渐趋于常态化,文化类节目也不可免俗的落入了创新性难题,同质化严重的综艺市场出现的扎堆文化类综艺节目只是响应政策的号召以数量取胜,忽略了内容的质量[3]。制作的同类题材没有亮点出现,观众欣赏起来显得清汤寡水、索然无味。在受众审美疲劳的状态下,如何在固有的文化困境中实现突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本好书》的节目形态与主题流程
2018年,文化类节目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各类文化节目依据自身定位的特点,融合了多种节目形态。而在2018年10月8日腾讯综艺台上线播出的《一本好书》,成为了近两年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难得的突围之作。它是一档以名字定义节目气质的文化节目,用舞台剧的方式进行演绎,诠释一本经典的书籍,小剧场的设置,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来解读经典的故事,既让观众深入了解到了经典名著的精华部分,又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它首创了全球场景式的读书节目,延续了文化节目的原创力与先锋性。与娱乐性的综艺节目相比,书籍的受众依然是个小众的群体,导演关正文希望能通过发挥视频节目的长处和优势,引起观众用心读书的兴趣。节目首次将镜头视点聚焦于“演绎”的方式上,从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选择经典中的经典,搭建舞台配以另类的选题借助情景再现,经典复刻等艺术手段来加以表达。播出形式本身并不复杂,以书为主题,每一期为90分钟,选择一本书中的关键情节改编成戏剧,明星加盟参演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中间还会串接嘉宾与主持人讨论表演片段的环节,嘉宾与主持对书籍作出解读与论述自己的观点,探讨它的现实意义,起到丰富节目内容的作用。
三、知识内核与综艺外形结合,《一本好书》成就文化高光时刻
在文化节目的自主创新方面,《一本好书》这档节目的核心创新点包含了四个方面。其一,以一种新的形式舞台剧的大声朗读,场景的呈现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是一个阅读的创新项目,而明星加盟来进行参演更显得相得益彰。明星植入的手段,打造品牌节目的同时也俘获了一批年轻的受众。一方面,明星作为角色表演的身份的引入拓展了受众群体,助力节目的年轻化,也是节目收视率的保证。节目组邀请了赵立新、王劲松等实力派演员和梁文道、止庵、蒋方舟等学者大咖的倾情加盟,生动形象地演绎并讲述了书中独特的风景。本身阅读它是属于一种自我的私密性行为,是个人的空间感,但是节目却搬到舞台上呈现在观众面前,戏剧式表演,沉浸式体验,不管是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产生一种我们所注重的临场感。另一方面,节目中还专门设置了第二现场。对于经典书籍的点评,不但强化了节目看点,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读书类文化节目的了解,尤其是不太熟悉的领域。在呈现方式上,大量采用了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它包含了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视插图体现了综合的风格特点。其二,一项教科文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人除了教科书,每年读不到一本书,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维的,但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其中之一。而导演关正文正是基于这么一个情况希望把《一本好书》作为一个阅读支点,掀起全民阅读的浪潮。其三,表现形态也是它的一个创新亮点。以往我们所观看的读书类文化节目,要不然是读一篇文章或是朗读一段话,受众群接触到的只是书籍里的信息内容,并没涉及受众群要阅读兴趣这个点。《一本好书》打破常规,以一种演绎的方式把书本里的内容搬上荧幕展现在观众面前,将文字用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四,从文字到视听时代的升级。将书面文字转换成了戏剧化、视觉化,在有限时间里让观众领略到一本书的独特魅力。在媒介仪式的话语和逻辑场景中,给观众营造出在场感、认同感、审美感于一体,并且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支撑动力。 四、挖掘共融气质,彰显内容价值的文化理念
在当前的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冲击使得占主流媒体阶层的精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一本好书》通过用文学作品串联了社会大众之间的情感,用戏剧演绎的形式表达内心,是典型的精英文化进入到大众文化的一种积极探索。它让我们去发现它,品味它,享受它。对于它的模式建构,用搭建的舞台戏剧演绎一本本书中的故事,将书面文字的二维平面延伸到了三维立体式的场景化表演,演绎书中的精华,是最本质的核心内容,起着一种导读作用。
五、媒介场域下《一本好书》的社会传播意义
《一本好书》将经典文化实现从抽象化到具象化的深刻表达,给观众营造出沉浸感。在承载内容的形态架构方面,节目融入了文化普及的元素,嘉宾与主持在表演片段相关的主题内容进行探讨,碰撞出文学的思想火花,从而提升了节目的叙事动力。而受众的参与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强化了观看的粘和性,精彩的演绎,嘉宾的互动讨论都是节目的点睛之笔。
它的传播意义在于逐步的促进了精英化阅读向大众化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大众与经典的距離,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打破了文化知识的灌输式填压和宣传说教[4]。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传递,也是带动观众去阅读经典的最佳方式。
文化类节目常常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风格厚重,有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另一种是过度追求娱乐形式而使节目风格没有文化质感。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霸屏的当下,这部综艺清新突围,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浮躁的心灵慢慢的沉淀下来,把人们从文化焦虑上拉回到正轨,感染了观众,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它用崭新的节目形式、智趣的视听盛宴,滋润了思想,深刻挖掘了当下的情感和文化二合一的价值,持续创新,营造的社会文化氛围直抵观众内心深处。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节目会覆盖更加广泛的观众群,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肖杰,张鑫智.从《国家宝藏》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8,(19).
[2]余海龙.浅析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之道——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
[3]李郁.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新闻知识,2018,(10).
[4]张步中,张曦予.当“朗读”成为极致的“情感体验”——浅析《朗读者》第二季的突破与创新[J].新闻战线,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