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叶圣陶
这是我们很久以前就明确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所描绘的情况呢?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生活与作文脱节,阅读与吸收脱节是很重要的原因。生活经验与作文内容,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需要有一个相连接的环节,那就是“交流”。学生写作缺乏交流的情境。沿着这样一个思考的路子,我们提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交流情境的创设架构起他们之间的桥梁!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交流是桥梁!
针对这两点,我开展了“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探索。
一、以书信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如学生给在书信中朋友介绍新老师,就可以看作是一次写人作文训练;当学生在书信中介绍自己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就可以看作一次记事作文训练;当学生在书信中介绍新型玩具,那又可以看成一次状物作文训练……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多写信,创设文字交流情境,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1.开展同龄人书信“手拉手”活动,与远方同龄人建立笔友关系。通过任课老师,给学生介绍笔友,让他们通过文字交流,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情况、身边的新鲜事。每个月的写信、收信,会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写信也会成为他们自觉、主动的作文行为。
2.师生相互通信,既是阅读,又是写作,更是教育。学生在与别人书信往来过程中,收到书信是快乐的,如果能收到老师写的书信,那是更快乐的事。因此,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写信,主动承担起文字交流的发起人。这样的通信,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感情的倾诉,思维的碰撞。会使更多的同学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二、网络互动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近几年,各地信息化装备发展很快。很多学校普通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设备,拥有家庭电脑的学生也逐渐增多。通过网络创设文字情境,可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QQ聊天、BBS留言等自由有创意的表达,都会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网络阅读与网络发表,为“吸收”与“倾吐”提供最廉价的平台。教师在可以经常向学生推荐网络优秀作文,让学生经常在课外进行网络阅读;同时,也要把学生优秀作文发到校园相关网站,让学生体会发表文章的成就感。让网络架构起“阅读”与“发表”的桥梁,实现文字交流,提高作文能力。
2.BBS、博客交流,自由独立,方便快捷。教师可建立博客或者论坛,一方面利用博客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撰写论文;另一方而也利用博客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博客留言表达观点。这样,条件成熟(家庭有电脑)的同学可以进行网络作文,学生利用BBS完成作文后,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互相批改,写出评语。这样的活动,生师最大程度地进行了交流,实现了人机交互。同时教师通过博客回复功能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指导。学生可以在网上讨论,教师也可通过控制平台参与学生讨论和交流,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广泛互动。
三、创新日记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以说,让学生多记日记是对这一点的最好实践。我们应该创设更多交流情境,让学生日记有人阅读、喜欢被人阅读、喜欢阅读日记,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1.建立“日记小屋”,让记日记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为了调动学生记日记的积极性,我给每个学生发下一本日记本,在教室后面布置好“口记小屋”,每天早上将学生上交的日记集中到“小屋”中去。同时要求学生这样去利用“日记小屋”:
I.每天放学后到“口记小屋”取回日记本,回家写日记。
Ⅱ.第二天到校后把写好的日记本挂到小屋中去,供同学们阅读。
Ⅲ.课间可以取任意同学的日记阅读,读后有想法与同学交流的,在日记后面留言。
Ⅳ.阅读完后将日记本挂回原来位置,可以继续阅读其他人日记。
……
通过“口记小屋”的交流活动,大大地激发了他们记日记的兴趣。
2.采取“循环日记”,既当读者也当作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作交流。“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交流——写作——交流”的良性循环轨道,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写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互改互评”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认识,学生完成初稿以后,教师给出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在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比较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叶圣陶
这是我们很久以前就明确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所描绘的情况呢?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生活与作文脱节,阅读与吸收脱节是很重要的原因。生活经验与作文内容,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需要有一个相连接的环节,那就是“交流”。学生写作缺乏交流的情境。沿着这样一个思考的路子,我们提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交流情境的创设架构起他们之间的桥梁!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交流是桥梁!
针对这两点,我开展了“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探索。
一、以书信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如学生给在书信中朋友介绍新老师,就可以看作是一次写人作文训练;当学生在书信中介绍自己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就可以看作一次记事作文训练;当学生在书信中介绍新型玩具,那又可以看成一次状物作文训练……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多写信,创设文字交流情境,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1.开展同龄人书信“手拉手”活动,与远方同龄人建立笔友关系。通过任课老师,给学生介绍笔友,让他们通过文字交流,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情况、身边的新鲜事。每个月的写信、收信,会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写信也会成为他们自觉、主动的作文行为。
2.师生相互通信,既是阅读,又是写作,更是教育。学生在与别人书信往来过程中,收到书信是快乐的,如果能收到老师写的书信,那是更快乐的事。因此,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写信,主动承担起文字交流的发起人。这样的通信,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感情的倾诉,思维的碰撞。会使更多的同学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二、网络互动创设文字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近几年,各地信息化装备发展很快。很多学校普通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设备,拥有家庭电脑的学生也逐渐增多。通过网络创设文字情境,可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QQ聊天、BBS留言等自由有创意的表达,都会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网络阅读与网络发表,为“吸收”与“倾吐”提供最廉价的平台。教师在可以经常向学生推荐网络优秀作文,让学生经常在课外进行网络阅读;同时,也要把学生优秀作文发到校园相关网站,让学生体会发表文章的成就感。让网络架构起“阅读”与“发表”的桥梁,实现文字交流,提高作文能力。
2.BBS、博客交流,自由独立,方便快捷。教师可建立博客或者论坛,一方面利用博客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撰写论文;另一方而也利用博客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博客留言表达观点。这样,条件成熟(家庭有电脑)的同学可以进行网络作文,学生利用BBS完成作文后,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互相批改,写出评语。这样的活动,生师最大程度地进行了交流,实现了人机交互。同时教师通过博客回复功能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指导。学生可以在网上讨论,教师也可通过控制平台参与学生讨论和交流,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广泛互动。
三、创新日记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以说,让学生多记日记是对这一点的最好实践。我们应该创设更多交流情境,让学生日记有人阅读、喜欢被人阅读、喜欢阅读日记,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1.建立“日记小屋”,让记日记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为了调动学生记日记的积极性,我给每个学生发下一本日记本,在教室后面布置好“口记小屋”,每天早上将学生上交的日记集中到“小屋”中去。同时要求学生这样去利用“日记小屋”:
I.每天放学后到“口记小屋”取回日记本,回家写日记。
Ⅱ.第二天到校后把写好的日记本挂到小屋中去,供同学们阅读。
Ⅲ.课间可以取任意同学的日记阅读,读后有想法与同学交流的,在日记后面留言。
Ⅳ.阅读完后将日记本挂回原来位置,可以继续阅读其他人日记。
……
通过“口记小屋”的交流活动,大大地激发了他们记日记的兴趣。
2.采取“循环日记”,既当读者也当作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作交流。“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交流——写作——交流”的良性循环轨道,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写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互改互评”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认识,学生完成初稿以后,教师给出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在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比较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