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大工作。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内容 方式 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说白了,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纵观目前教育的现状,学生的个性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许多形式主义倾向依然存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已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大工作,也是实现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让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尝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创建
由于数学学科课程内容的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我设想通过对数学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来帮助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赋予内容开放的时空。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只有使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境,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赋予内容情趣的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数学教学中我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如学习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布置漂亮的居室”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布置居室。学生们依据各自个性特点布置居室。在测量、计算、设计、选材、画图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而且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体验了知识的情趣,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二、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务、理解事物和对事物做出反应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表,然后让学生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50分以下、51分~55分、56分~40分、41分以上的各段人数。学生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他们有的在各段的横线上写上完成作业的时间,有的数各段的人数,有的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有的画标记,还有的划去数过的时间。虽然他们整理数据的方法各异,但都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对数据的整理。所以说,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生产性”的爱。
2.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确立了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让不同个性的学习同伴,友好地开展数学学习,优势互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营造
现代数学模式论认为:“数学就是环境的创造。”环境的创造主要指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造。物化环境易得,心里环境难求。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作为课程环境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尊重、热爱,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舒心、学得有意义,充分展示他们学习的个性,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模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从而促进素质提高,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式需要。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内容 方式 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说白了,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纵观目前教育的现状,学生的个性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许多形式主义倾向依然存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已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大工作,也是实现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让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尝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创建
由于数学学科课程内容的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我设想通过对数学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来帮助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赋予内容开放的时空。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只有使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境,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赋予内容情趣的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数学教学中我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如学习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布置漂亮的居室”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布置居室。学生们依据各自个性特点布置居室。在测量、计算、设计、选材、画图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而且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体验了知识的情趣,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二、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务、理解事物和对事物做出反应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表,然后让学生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50分以下、51分~55分、56分~40分、41分以上的各段人数。学生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他们有的在各段的横线上写上完成作业的时间,有的数各段的人数,有的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有的画标记,还有的划去数过的时间。虽然他们整理数据的方法各异,但都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对数据的整理。所以说,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生产性”的爱。
2.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确立了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让不同个性的学习同伴,友好地开展数学学习,优势互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营造
现代数学模式论认为:“数学就是环境的创造。”环境的创造主要指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造。物化环境易得,心里环境难求。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作为课程环境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尊重、热爱,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舒心、学得有意义,充分展示他们学习的个性,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模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从而促进素质提高,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