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探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当中,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利用读书、联想、培养心理素质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做法。
一、读书有三道:眼到,口到,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以后,如若考不上的,也有大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熟悉了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目前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2)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
2.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上。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做一些解释。(2)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有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工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画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6)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7)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利用联想和让学生参与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让学生参与活动提升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努力证明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合理的,在不同的争议中学生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听、说、读、写数学,他们将学会数学地交流。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3)自信心和意志力。(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习惯。(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这些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可能在某一节课或设一节训练课来完成。而应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的教学内容、数学的实際应用、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等教学因素,在不断地渗透、引导、启迪中形成。
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将数学素质看成有机的整体,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地“看”,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信地“说”,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地“猜”,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活泼地“动”,培养操作能力;让学生勇敢地“表现”,培养探索能力,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 河北省磁县磁州镇学区)
一、读书有三道:眼到,口到,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以后,如若考不上的,也有大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熟悉了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目前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2)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
2.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上。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做一些解释。(2)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有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工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画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6)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7)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利用联想和让学生参与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让学生参与活动提升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努力证明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合理的,在不同的争议中学生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听、说、读、写数学,他们将学会数学地交流。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3)自信心和意志力。(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习惯。(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这些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可能在某一节课或设一节训练课来完成。而应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的教学内容、数学的实際应用、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等教学因素,在不断地渗透、引导、启迪中形成。
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将数学素质看成有机的整体,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地“看”,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信地“说”,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地“猜”,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活泼地“动”,培养操作能力;让学生勇敢地“表现”,培养探索能力,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 河北省磁县磁州镇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