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分别从充分认识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组织;组织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紧跟共青团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下的我校团委、各院系团委、团总支及团支部等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現就加强和改进大连海事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强调,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高校团组织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团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与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当前我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团员意识淡薄、内在活力不足、思想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应有职能的发挥。因此,我校应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团员的教育阵地、思想堡垒,使团的工作在加强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为基础,以切实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团的思想教育,突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阵地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激发共青团组织活力。
三、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工作指导
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在同级党委(党总支)的领导下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引导、管理服务支部团员、所属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各项职责,明确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职责,提供工作项目、载体、资源等支持,强化团支部育人作用;定期召开团员代表大会讨论解决团内重大事宜,领导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解决学生关心的重大事项,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团组织具体负责,团员共同参与的工作管理格局。创新团学工作形式,加强对研究生、青年教工、后勤教辅人员等群体的服务引导,鼓励开展线上活动,将之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推动团建工作信息化、便捷化、创新化。
(二)规范完善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构建一套切合基层实际、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对于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完善制度建设,重在规范、创新、落实,包括执行、落实好已有的制度、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制度及时进行修订补充、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当前我校在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要重点做好基层组织设置、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基层团干部选拔培养制度等方面工作。
(三)完善监督机制
在推动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同时,应注重完善和落实基层监督机制。強化督导考核,优化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办法,建立支部、支委工作述职评议机制。每年(或每学年)对各基层团组织进行考核检查,包括:团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团员发展及非团员管理情况;团支部“推优”工作;团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团员青年的认可度、满意度为基本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
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职能作用
始终牢记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时代特征、青年特点、海大特色的工作载体,切实推动共青团职能作用的发挥,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提高组织动员能力为关键,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和谐校园努力奋斗
1.加强基层团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组织动员能力的突破口。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活跃共青团工作。各院系要进一步完善团的基层委员会和团的支部委员会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生相长、红专并重的团干部队伍。
2.完善组织动员青年的工作载体。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团建工作新格局。提升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好微博、微信、微邦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动员领域,深化工作内涵,更加广泛地动员团员青年、影响团员青年。 3.加强团员队伍建设。规范团员代表大会,树立广大青年团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团校对学生团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交流作用;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创新研究生团支部建设,不断深化“第二课堂”教育,促进团建体系的科学完善;做好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等工作;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将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优秀团员青年推荐给党组织,为党的建设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二)以加强引导青年为重点,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性
1.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青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各基层团组织应積极响应学校号召,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工程抓实抓好。组织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创办理论刊物、编写学习材料等多种方式,用先进、正确的理论抢占团员青年思想阵地;注意把握时间节点,抓住节庆日契机,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中的成绩、问题和矛盾,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途径,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选派优秀团干部参加国家、省、市级青马班培训,帮助团学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为依托,举办红色时尚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和荣校爱校意识。
3.选树各类优秀学生、学生集体典型。树立青年榜样典型,发挥榜样引领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各基层团组织应全力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先进表彰活动,积极推荐、培养、选树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典型。分团委可以组织院(系)五四表彰活动,以事迹挖掘、选拔表彰、典型宣传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青年成长的特殊作用,做到典型育人、榜样育人。
4.着力打造影响青年的团属媒体体系。充分发挥传媒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善于把教育引导目标、内容通过各种传媒有效渗透、传递给团员青年。各基层团组织应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包括《海大青年》杂志、广播台、校团委网站等,新兴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邦、贴吧等,不断增强、扩大这些阵地对学生思想潮流的引领和对校园舆论方向的引导。充分发挥青年之声、Myouth等平台的宣传作用,并将其作为考核团支部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以深化服务青年为核心,促进广大青年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1.全面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各基层团组织依托学校和院系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广泛开展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學精神;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类社团和研究生会的作用,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扎实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各基层团组织以“立足校园,立足社会,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深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呼吁团员青年关心社会、关注民生,以感恩的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积极组织号召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团员青年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
3.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各基层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丰富各种渠道和形式,不断开拓就业见习基地,为团员青年参与各种实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发挥团组织优势,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引导鼓励自主创业,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有利条件;联合就业网组织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帮助我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创业政策。
4.打造海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以半军事管理文化、航海文化、蓝色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海大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团,做好各项文体比赛和活动的组织工作,推动艺术普及活动开展,不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服务于学生情商培养与成长成才。
(四)把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作为凝聚青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权的关键是要将青年组织起来,并使青年能够借助于组织的形式理性而有序地主张“维护”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努力做到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所拥有权益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并能够比较积极稳妥、平和理性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各基层团组织要积极搭建团员青年与院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交流的平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借助“青年之声”平台正确维护和代表团员青年的合法利益,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我校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来。
五、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
1.强化支部覆盖。在巩固传统班级建立团支部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生社团普遍建立团支部,同时鼓励创新探索建立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鼓励探索网络建团的有效方式。
2.做实基础团务。规范团员发展,按规范流程积极发展团员;严格团费收缴、使用,加强收缴登记、使用公示;加强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取党组织支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推优入党”候选人全面考察、充分评议,形成团支部意见,并由团员大会讨论通过。 3.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团支部及支委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团支部建设和工作的经验总结、知识传承等机制;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三会”指团支部团员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两制”指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和年度团籍注册制度,“一课”指团课),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提高团课的吸引力,拓宽团课的参与面;创新团日活动的形式载体,紧密结合团员学生兴趣特点进行策划设计,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
4.理顺班团关系。突出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结合支部实际,理顺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发挥团支部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运行、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重要事务须经支委会通过,由团员学生大会决定。
(二)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
1.明确职责功能。落实上级团组织要求,根据支部特点,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常规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明确支部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团建团务、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网络宣传、文体活动、互助帮扶、推优入党等方面);强化品牌建设,继承本院系本班级优良传统,建设团支部工作品牌项目体系,谋求特色發展。
2.做好新媒体工作。加强支部微信、微博、微邦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院系工作,科学设置主题,引导和鼓励团员学生为促进学校发展、优化自身成长环境等建言献策;推动每名支部成员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中积极发声,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三)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
1.扩大支部民主。按照团章规定,保障团员权利、按时定期换届,高校基层团支部一年换届一次,学生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严格支部委员任期制度,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任期一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团支部换届实行差额选举,支部书记不指定候选人,通过公开竞争、民主选举产生;保障团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支部成员对工作开展、推优评奖等事务的话语权。
2.合理设置支委。在传统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成员设置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需要,改革支部成员构成,可与班委会成员一体化统筹设置,适当增加实践委员、网络委员等委员设置和数量,并可面向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等领域设置委员;厘清工作职责,明确支部委员会、支部成员在支部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中承担的具体责任。
3.联系服务团员。加强支委与支部成员的联系,关心困难同学,及时了解、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及利益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委或支部成员与各类困难同学进行结对,通过服务贴近同学、团结同学、引导同学、赢得同学;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学校、院系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联系同学的桥梁纽带。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组织;组织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紧跟共青团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下的我校团委、各院系团委、团总支及团支部等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現就加强和改进大连海事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强调,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高校团组织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团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与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当前我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团员意识淡薄、内在活力不足、思想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应有职能的发挥。因此,我校应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团员的教育阵地、思想堡垒,使团的工作在加强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为基础,以切实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团的思想教育,突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阵地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激发共青团组织活力。
三、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工作指导
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在同级党委(党总支)的领导下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引导、管理服务支部团员、所属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各项职责,明确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职责,提供工作项目、载体、资源等支持,强化团支部育人作用;定期召开团员代表大会讨论解决团内重大事宜,领导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解决学生关心的重大事项,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团组织具体负责,团员共同参与的工作管理格局。创新团学工作形式,加强对研究生、青年教工、后勤教辅人员等群体的服务引导,鼓励开展线上活动,将之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推动团建工作信息化、便捷化、创新化。
(二)规范完善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构建一套切合基层实际、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对于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完善制度建设,重在规范、创新、落实,包括执行、落实好已有的制度、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制度及时进行修订补充、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当前我校在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要重点做好基层组织设置、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基层团干部选拔培养制度等方面工作。
(三)完善监督机制
在推动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同时,应注重完善和落实基层监督机制。強化督导考核,优化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办法,建立支部、支委工作述职评议机制。每年(或每学年)对各基层团组织进行考核检查,包括:团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团员发展及非团员管理情况;团支部“推优”工作;团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团员青年的认可度、满意度为基本标准的工作评价体系。
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职能作用
始终牢记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时代特征、青年特点、海大特色的工作载体,切实推动共青团职能作用的发挥,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提高组织动员能力为关键,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和谐校园努力奋斗
1.加强基层团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组织动员能力的突破口。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活跃共青团工作。各院系要进一步完善团的基层委员会和团的支部委员会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生相长、红专并重的团干部队伍。
2.完善组织动员青年的工作载体。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团建工作新格局。提升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好微博、微信、微邦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动员领域,深化工作内涵,更加广泛地动员团员青年、影响团员青年。 3.加强团员队伍建设。规范团员代表大会,树立广大青年团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团校对学生团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交流作用;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创新研究生团支部建设,不断深化“第二课堂”教育,促进团建体系的科学完善;做好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等工作;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将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优秀团员青年推荐给党组织,为党的建设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二)以加强引导青年为重点,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性
1.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青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各基层团组织应積极响应学校号召,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工程抓实抓好。组织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创办理论刊物、编写学习材料等多种方式,用先进、正确的理论抢占团员青年思想阵地;注意把握时间节点,抓住节庆日契机,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中的成绩、问题和矛盾,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途径,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选派优秀团干部参加国家、省、市级青马班培训,帮助团学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为依托,举办红色时尚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和荣校爱校意识。
3.选树各类优秀学生、学生集体典型。树立青年榜样典型,发挥榜样引领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各基层团组织应全力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先进表彰活动,积极推荐、培养、选树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典型。分团委可以组织院(系)五四表彰活动,以事迹挖掘、选拔表彰、典型宣传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青年成长的特殊作用,做到典型育人、榜样育人。
4.着力打造影响青年的团属媒体体系。充分发挥传媒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善于把教育引导目标、内容通过各种传媒有效渗透、传递给团员青年。各基层团组织应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包括《海大青年》杂志、广播台、校团委网站等,新兴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邦、贴吧等,不断增强、扩大这些阵地对学生思想潮流的引领和对校园舆论方向的引导。充分发挥青年之声、Myouth等平台的宣传作用,并将其作为考核团支部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以深化服务青年为核心,促进广大青年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1.全面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各基层团组织依托学校和院系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广泛开展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學精神;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类社团和研究生会的作用,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扎实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各基层团组织以“立足校园,立足社会,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深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呼吁团员青年关心社会、关注民生,以感恩的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积极组织号召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团员青年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
3.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各基层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丰富各种渠道和形式,不断开拓就业见习基地,为团员青年参与各种实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发挥团组织优势,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引导鼓励自主创业,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有利条件;联合就业网组织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帮助我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创业政策。
4.打造海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以半军事管理文化、航海文化、蓝色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海大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团,做好各项文体比赛和活动的组织工作,推动艺术普及活动开展,不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服务于学生情商培养与成长成才。
(四)把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作为凝聚青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权的关键是要将青年组织起来,并使青年能够借助于组织的形式理性而有序地主张“维护”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努力做到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所拥有权益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并能够比较积极稳妥、平和理性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各基层团组织要积极搭建团员青年与院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交流的平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借助“青年之声”平台正确维护和代表团员青年的合法利益,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我校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来。
五、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
1.强化支部覆盖。在巩固传统班级建立团支部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生社团普遍建立团支部,同时鼓励创新探索建立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鼓励探索网络建团的有效方式。
2.做实基础团务。规范团员发展,按规范流程积极发展团员;严格团费收缴、使用,加强收缴登记、使用公示;加强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取党组织支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推优入党”候选人全面考察、充分评议,形成团支部意见,并由团员大会讨论通过。 3.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团支部及支委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团支部建设和工作的经验总结、知识传承等机制;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三会”指团支部团员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两制”指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和年度团籍注册制度,“一课”指团课),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提高团课的吸引力,拓宽团课的参与面;创新团日活动的形式载体,紧密结合团员学生兴趣特点进行策划设计,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
4.理顺班团关系。突出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结合支部实际,理顺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发挥团支部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运行、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重要事务须经支委会通过,由团员学生大会决定。
(二)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
1.明确职责功能。落实上级团组织要求,根据支部特点,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常规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明确支部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团建团务、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网络宣传、文体活动、互助帮扶、推优入党等方面);强化品牌建设,继承本院系本班级优良传统,建设团支部工作品牌项目体系,谋求特色發展。
2.做好新媒体工作。加强支部微信、微博、微邦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院系工作,科学设置主题,引导和鼓励团员学生为促进学校发展、优化自身成长环境等建言献策;推动每名支部成员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中积极发声,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三)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
1.扩大支部民主。按照团章规定,保障团员权利、按时定期换届,高校基层团支部一年换届一次,学生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严格支部委员任期制度,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任期一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团支部换届实行差额选举,支部书记不指定候选人,通过公开竞争、民主选举产生;保障团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支部成员对工作开展、推优评奖等事务的话语权。
2.合理设置支委。在传统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成员设置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需要,改革支部成员构成,可与班委会成员一体化统筹设置,适当增加实践委员、网络委员等委员设置和数量,并可面向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等领域设置委员;厘清工作职责,明确支部委员会、支部成员在支部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中承担的具体责任。
3.联系服务团员。加强支委与支部成员的联系,关心困难同学,及时了解、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及利益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委或支部成员与各类困难同学进行结对,通过服务贴近同学、团结同学、引导同学、赢得同学;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学校、院系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联系同学的桥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