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文章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提出创新的物理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上,而探究和创新都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重点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学习重点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显著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建立师生友好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必须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分析教学重点,不再通过课堂上拥有的引导权力去命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是让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自由探究者。课堂不仅是教师的主导战场,还应该是学生的知识选择场所。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才会更加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从“不敢问”逐渐发展到“随意问”,从“想问”逐渐发展到“好问”“乐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特意设置了一个较为经典的受力分析题,将受力分析图标得较为凌乱,出现了很多重复性受力图标。目的是先让学生寻找绘制图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探究该问题的核心。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鼓励其重新构建思路,寻找自己的错误点,向教师提出全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摩擦力方向怎么标记?弹力分析怎么做?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此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主动提出了此题的解决方法。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学生提出的问题愈加复杂,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深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所有学生都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尽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接受来自教师的鼓励,大胆地质疑、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寻找问题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最好的刺激,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感,树立学习高中物理的自信心。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需要教师创设一些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逐渐提出问题。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科技图画、章节图画、引导图画、标注图画,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这些图画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且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加持更多的形象图画,让学生讨论图画中的“反常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波的形成和传播”这节课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波”的存在方式和传播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探究活动中。为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寻找“波”的传播动图,如水面波纹动图、3D声波动图、超声速飞机气浪图等,并将多个教学素材融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在教学活动开始后,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最为常见的水波动图,就是将一粒石子抛向水面,引起波纹形状的动作。教师完成动图播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波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的?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随后,教师播放了其他几组声波动图,让学生再次证实自己刚才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可能会问教师:波的存在与受力有直接关系吗?教师则需要将教学重点引向能量传递,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逐渐接近。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营造学习气氛,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总而言之,学生如果能够从不提问题到喜欢提问题,就是一种进步,学生再从提出简单问题变为提出复杂问题又是一种进步。在物理教师的培养下,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逐渐弥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動的主体,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敏. 高中物理教师问题意识及欠缺归因的调查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
[2]王塔娜.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
[3]王彦成. 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一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04,22(9).
[4]杨宇轩.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智慧,2018(26).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上,而探究和创新都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重点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学习重点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显著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建立师生友好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必须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分析教学重点,不再通过课堂上拥有的引导权力去命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是让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自由探究者。课堂不仅是教师的主导战场,还应该是学生的知识选择场所。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才会更加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从“不敢问”逐渐发展到“随意问”,从“想问”逐渐发展到“好问”“乐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特意设置了一个较为经典的受力分析题,将受力分析图标得较为凌乱,出现了很多重复性受力图标。目的是先让学生寻找绘制图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探究该问题的核心。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鼓励其重新构建思路,寻找自己的错误点,向教师提出全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摩擦力方向怎么标记?弹力分析怎么做?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此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主动提出了此题的解决方法。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学生提出的问题愈加复杂,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深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所有学生都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尽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接受来自教师的鼓励,大胆地质疑、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寻找问题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最好的刺激,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感,树立学习高中物理的自信心。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需要教师创设一些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逐渐提出问题。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科技图画、章节图画、引导图画、标注图画,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这些图画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且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加持更多的形象图画,让学生讨论图画中的“反常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波的形成和传播”这节课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波”的存在方式和传播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探究活动中。为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寻找“波”的传播动图,如水面波纹动图、3D声波动图、超声速飞机气浪图等,并将多个教学素材融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在教学活动开始后,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最为常见的水波动图,就是将一粒石子抛向水面,引起波纹形状的动作。教师完成动图播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波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的?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随后,教师播放了其他几组声波动图,让学生再次证实自己刚才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可能会问教师:波的存在与受力有直接关系吗?教师则需要将教学重点引向能量传递,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逐渐接近。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营造学习气氛,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总而言之,学生如果能够从不提问题到喜欢提问题,就是一种进步,学生再从提出简单问题变为提出复杂问题又是一种进步。在物理教师的培养下,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逐渐弥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動的主体,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敏. 高中物理教师问题意识及欠缺归因的调查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
[2]王塔娜.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
[3]王彦成. 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一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04,22(9).
[4]杨宇轩.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智慧,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