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在这个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以下两种现象。
一、通览教材,把握全局能力不够
有些教师在通览教材时往往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读与懂之间“想”这座桥没能架设好,陷入了误区;一种是细嚼慢咽,一遍遍地看教材、看教参,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
二、品读教材,把握细节做得不好
当面临单元知识、一节教材解读的时候,有些教师不能够明晰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不出单元内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至于每节课所呈现的内容结构、问题情境、练习题、旁注、留白等不能够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理解,不能够透彻地了解其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其后果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缺少紧密性、层次性,费力费时,效率低下。
读懂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安排,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
义务教育(人教版或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信息资源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从两个层面进行细致的理解和把握。
三、通览教材,把握全局
初读教材,了解手中教材涵盖了哪些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找准各知识点间的因果性、关联性,以及在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度。
四、品读教材,注重细节
在通览了教材,把握了整本教材的逻辑系统以后,就要进入品读教材环节,这一环节大体分两步:
1 进行单元知识的解读
了解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内在规律。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知道“是什么”;理解——知道“为什么”;运用——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然后,确定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 进行一节教材的解读
(1)读懂“主题图”
①“主题图”具有三大特色
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它打破了老教材原有的编排形式,以大大小小的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主题图”是借用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理念和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三大特色:
一是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②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了解了“主题图”三大特色,那么怎样把握这些各具特色的主题图进行教学呢?我觉得应该做到: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这幅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学期《温度》一课的主题图。
这幅图整体上介绍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温度。从这幅图中学生很容易知道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温度,这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应该关注右面给大家的细节提示:零下2℃比0℃还要低2℃。把它扩展开来应该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零下温度和0℃、零上温度和0℃、零上和零上温度、零下和零下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的温度差。
在上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国气温的整体特点: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温度逐渐降低。
这幅图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一课的主题图。从整体上看,这幅图讲述的是猴子到桃园摘桃子的小故事,树下有4只小猴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得出0÷4=0:仔细观察,后面还藏着1只小猴子,得出0÷5=0。我们在上课时,绝不能停留4只、5只小猴子这个层面,应该引导学生说出有更多的小猴子,每只猴子也只能得到0个桃子(8)其核心是要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为下面内容的进行做好铺垫。
③立足实际,灵活运用
各课主题图设计虽好,但有时也会出现不适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立足实际,采用灵活的方式加以修正和完善。
(2)读懂“例题”
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
①读懂例题的内容
例如:《一天的时间》重点讲的是24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方法。
《送温暖》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不够商1的除法。
《淘气的猴子》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分饼》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
②读懂例题中的对话。
实验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
(3)读懂“练习”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是有区别的。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试一试、练一练、填一填、整理和复习。练一练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都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试一试、填一填、数学游戏属于例题的拓展与提高。它不但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摸球游戏》这节课的两道练习。1题:看似非常简单,我们不妨让它复杂化一些。比如,我们可以追问一下:盒子10白还可以怎么说?盒子10红呢?盒子2白8红呢?盒子8白2红呢?等等,同学们会说出一定不是红球;一定是红球;很可能是红球:红球的可能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追问与回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定、很可能、可能性小、一定不能”等结论所具备的条件。
再看看2题:首先教师说出这样一句话:“冬天下雪是什么事件?”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一定”、“很少”、“不可能”等事件会随着某些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再如《一天的时间》这节课里面的“填一填”:这两道题就是例题的拓展与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右面的那道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
总之,义务教育(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每个旁白、每道练习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通览教材,把握全局能力不够
有些教师在通览教材时往往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读与懂之间“想”这座桥没能架设好,陷入了误区;一种是细嚼慢咽,一遍遍地看教材、看教参,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
二、品读教材,把握细节做得不好
当面临单元知识、一节教材解读的时候,有些教师不能够明晰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不出单元内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至于每节课所呈现的内容结构、问题情境、练习题、旁注、留白等不能够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理解,不能够透彻地了解其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其后果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缺少紧密性、层次性,费力费时,效率低下。
读懂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安排,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
义务教育(人教版或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信息资源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从两个层面进行细致的理解和把握。
三、通览教材,把握全局
初读教材,了解手中教材涵盖了哪些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找准各知识点间的因果性、关联性,以及在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度。
四、品读教材,注重细节
在通览了教材,把握了整本教材的逻辑系统以后,就要进入品读教材环节,这一环节大体分两步:
1 进行单元知识的解读
了解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内在规律。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知道“是什么”;理解——知道“为什么”;运用——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然后,确定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 进行一节教材的解读
(1)读懂“主题图”
①“主题图”具有三大特色
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它打破了老教材原有的编排形式,以大大小小的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主题图”是借用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理念和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三大特色:
一是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②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了解了“主题图”三大特色,那么怎样把握这些各具特色的主题图进行教学呢?我觉得应该做到: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这幅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学期《温度》一课的主题图。
这幅图整体上介绍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温度。从这幅图中学生很容易知道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温度,这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应该关注右面给大家的细节提示:零下2℃比0℃还要低2℃。把它扩展开来应该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零下温度和0℃、零上温度和0℃、零上和零上温度、零下和零下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的温度差。
在上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国气温的整体特点: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温度逐渐降低。
这幅图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一课的主题图。从整体上看,这幅图讲述的是猴子到桃园摘桃子的小故事,树下有4只小猴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得出0÷4=0:仔细观察,后面还藏着1只小猴子,得出0÷5=0。我们在上课时,绝不能停留4只、5只小猴子这个层面,应该引导学生说出有更多的小猴子,每只猴子也只能得到0个桃子(8)其核心是要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为下面内容的进行做好铺垫。
③立足实际,灵活运用
各课主题图设计虽好,但有时也会出现不适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立足实际,采用灵活的方式加以修正和完善。
(2)读懂“例题”
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
①读懂例题的内容
例如:《一天的时间》重点讲的是24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方法。
《送温暖》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不够商1的除法。
《淘气的猴子》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分饼》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
②读懂例题中的对话。
实验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
(3)读懂“练习”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是有区别的。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试一试、练一练、填一填、整理和复习。练一练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都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试一试、填一填、数学游戏属于例题的拓展与提高。它不但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摸球游戏》这节课的两道练习。1题:看似非常简单,我们不妨让它复杂化一些。比如,我们可以追问一下:盒子10白还可以怎么说?盒子10红呢?盒子2白8红呢?盒子8白2红呢?等等,同学们会说出一定不是红球;一定是红球;很可能是红球:红球的可能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追问与回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定、很可能、可能性小、一定不能”等结论所具备的条件。
再看看2题:首先教师说出这样一句话:“冬天下雪是什么事件?”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一定”、“很少”、“不可能”等事件会随着某些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再如《一天的时间》这节课里面的“填一填”:这两道题就是例题的拓展与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右面的那道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
总之,义务教育(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每个旁白、每道练习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