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发展设想。
[关键词]举国体制 奥运会 竞技体育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金、21银、28铜、共100枚奖牌的好成绩,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被问及这是不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发挥效力时,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表示,51块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国体制”是有效的。然而体育举国体制背后巨大的经济投入和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
一、“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对保证部分重点项目优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举国体制面临的困惑
1.由举国体制管理特点决定的困惑
举国体制下的行政管理, 政府包办一切,极大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进程,削弱了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国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经费,排斥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困惑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计划存在缺陷。政府无法完全把握经济运行信息,政府的利益无法体现中性原则,政府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第二,市场存在缺陷。市场垄断可以扭曲市场行为,使资源效率降低。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化问题,相反却有恶化收入分配差距的倾向。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体育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上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道路上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体育事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如何完善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笔者现提供以下思路。
1.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保证竞技体育资金的落实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首先表现在强化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上,如美、法等国,政府由原来的间接管理变成现在的直接干预。其次在资金投入的力度上,许多国家尽管竞技体育经费占政府体育经费的比例和人均体育经费的数额已经很大,但近几年的投入又不断增加。这样就明显地提高了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也必须加大。这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竞技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对竞技体育的市场进行开发和有效的监控
目前,我们对待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因为世界大赛出现了过度的商业化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一些做法。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加大国际交往的力度
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是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一些最先进的服装、器材和训练方法,大量地运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体育的未来充满了生机,也为各国的竞技体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现阶段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必然。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实践证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特有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也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也会不断发展和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征,使之与整个社会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主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相适应。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只要奥林匹克运动和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只要我们在国际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中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因素和合理内核仍然会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会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并且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丽.评说雅典,遥望奥运——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麦久[J].体育视角,2004(2):20-22.
[2]李志坚.核心表现——为08备战鼓与呼[N].中国体育报,2005-2-7.
[关键词]举国体制 奥运会 竞技体育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金、21银、28铜、共100枚奖牌的好成绩,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被问及这是不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发挥效力时,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表示,51块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国体制”是有效的。然而体育举国体制背后巨大的经济投入和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
一、“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对保证部分重点项目优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举国体制面临的困惑
1.由举国体制管理特点决定的困惑
举国体制下的行政管理, 政府包办一切,极大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进程,削弱了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国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经费,排斥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困惑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计划存在缺陷。政府无法完全把握经济运行信息,政府的利益无法体现中性原则,政府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第二,市场存在缺陷。市场垄断可以扭曲市场行为,使资源效率降低。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化问题,相反却有恶化收入分配差距的倾向。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体育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上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道路上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体育事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如何完善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笔者现提供以下思路。
1.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保证竞技体育资金的落实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首先表现在强化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上,如美、法等国,政府由原来的间接管理变成现在的直接干预。其次在资金投入的力度上,许多国家尽管竞技体育经费占政府体育经费的比例和人均体育经费的数额已经很大,但近几年的投入又不断增加。这样就明显地提高了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也必须加大。这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竞技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对竞技体育的市场进行开发和有效的监控
目前,我们对待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因为世界大赛出现了过度的商业化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一些做法。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加大国际交往的力度
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是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一些最先进的服装、器材和训练方法,大量地运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体育的未来充满了生机,也为各国的竞技体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现阶段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必然。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实践证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特有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也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也会不断发展和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征,使之与整个社会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主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相适应。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只要奥林匹克运动和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只要我们在国际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中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因素和合理内核仍然会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会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并且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丽.评说雅典,遥望奥运——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麦久[J].体育视角,2004(2):20-22.
[2]李志坚.核心表现——为08备战鼓与呼[N].中国体育报,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