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最著名的理论是“生活即教育”,旨在强调:生活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来生活,并借助生活促进教育。文章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6-0029-01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我国的现代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被大家所认可并使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
1.达到锻炼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認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一思想逐渐被教育界所认可。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只有拥有了健康,学生才能够去学习文化知识。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宗旨。
2.锻炼全民的能力
关于体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将教育落实到生活中,并提出了体育和生活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思想非常符合时代背景,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陶行知先生创建了山海工学团。他认为应该将工厂、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三者虽然为不同的行业,但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等,还可以开展各种运动会。他要求我国人民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在现代体育的教学中,学生们缺少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系非常适合体育教学,如果能够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系和体育教学相融合,那么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牢记最初的思想
当今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年轻人的运动观念淡薄,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并且经常熬夜,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还应该让学生树立一种体育运动的思想,只有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才不会将体育运动遗忘在压力之中。
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主体研究体育教学方法
1.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现代教学中,体育教学的主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健康的认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家长、教师都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但是所有的文化课能否学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课。所以,身体健康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
2.创新体育课堂上的活动内容
想要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就一定要对体育课堂上的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符合学生的运动承受能力。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体育锻炼活动一定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育训练活动相结合,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活动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与生活相结合。
3.将体育和生活联系起来,注重课外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的生活和体育联系起来,让体育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到体育之中。教师一定要制定一个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目标,并且设计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拥有基础的体育思想,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具备经常运动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活和运动相结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享受运动的乐趣以及运动带来的好处。
三、结束语
总之,运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只不过在现在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下,人们运动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减少。其实,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所以,根据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要将生活和体育教学结合,让体育融入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传豹.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2]王永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现代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关键词:体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6-0029-01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我国的现代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被大家所认可并使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
1.达到锻炼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認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一思想逐渐被教育界所认可。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只有拥有了健康,学生才能够去学习文化知识。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宗旨。
2.锻炼全民的能力
关于体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将教育落实到生活中,并提出了体育和生活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思想非常符合时代背景,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陶行知先生创建了山海工学团。他认为应该将工厂、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三者虽然为不同的行业,但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等,还可以开展各种运动会。他要求我国人民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在现代体育的教学中,学生们缺少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系非常适合体育教学,如果能够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系和体育教学相融合,那么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牢记最初的思想
当今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年轻人的运动观念淡薄,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并且经常熬夜,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还应该让学生树立一种体育运动的思想,只有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才不会将体育运动遗忘在压力之中。
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主体研究体育教学方法
1.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现代教学中,体育教学的主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健康的认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家长、教师都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但是所有的文化课能否学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课。所以,身体健康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
2.创新体育课堂上的活动内容
想要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就一定要对体育课堂上的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符合学生的运动承受能力。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体育锻炼活动一定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育训练活动相结合,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活动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与生活相结合。
3.将体育和生活联系起来,注重课外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的生活和体育联系起来,让体育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到体育之中。教师一定要制定一个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目标,并且设计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拥有基础的体育思想,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具备经常运动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活和运动相结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享受运动的乐趣以及运动带来的好处。
三、结束语
总之,运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只不过在现在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下,人们运动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减少。其实,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所以,根据陶行知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要将生活和体育教学结合,让体育融入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传豹.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2]王永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现代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