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应用“任务驱动”进行信息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课程,它有极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同时又蕴含着时代发展性特点。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1、设计要具体明确,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任务时应体现教学的重点。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渗透。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2、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思维
“任务驱动”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和小组协作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3、设计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微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他们公司开发的Windows系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其源代码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一个人来开发,相信一辈子都难以完成。所以微软的产品都是靠无数个程序员合作开发的,如果没有一点合作精神要完成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真比登天还难。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在任务中多给学生一点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多接受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三、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分析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4、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应用“任务驱动”进行信息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课程,它有极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同时又蕴含着时代发展性特点。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1、设计要具体明确,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任务时应体现教学的重点。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渗透。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2、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思维
“任务驱动”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和小组协作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3、设计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微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他们公司开发的Windows系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其源代码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一个人来开发,相信一辈子都难以完成。所以微软的产品都是靠无数个程序员合作开发的,如果没有一点合作精神要完成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真比登天还难。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在任务中多给学生一点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多接受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三、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分析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4、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