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和要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质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人文环境。“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在教学中就更要创设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政治课时效性强,教学内容更改快,与生活联系少,增加了政治课教学的难度,特别是情景创设应采用什么策略和有何要求的问题难以明析。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一、问题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二、主题讨论法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有一个政治教师曾经组织学生针对“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展开自由式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足足用了三十分钟仍未分出胜负。在这场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申述理由,也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这堂课的所谓“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我觉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印象特别深刻,理解也特别透彻。总之,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
  
  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
  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灵活多变、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一个概念或原理后,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⑴、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⑵、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⑶、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⑷、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3、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材料要精,不能滥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作者单位:342700江西省石城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我每次上英语课,都会进行课堂演练,也就是说,教师做示范之后,再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仿照老师的语音、语调、内容进行练习的一个过程。  在教Unit 1,My name is Gina时,我与一位学生进行一段对话。  师:“What is your name。”  生:“Alan。”  之后,我就叫学生来讲台上演练。  师:“张琪,你找一位同伴来演练对话。”  生:“邓危过来,我和你练习。”  (两位学
期刊
初中学生步入高中,面临的化学知识从启蒙的原子、分子……深化于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计算、实验等纵横交叉发展中。单靠死记硬背、机械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成绩是较困难的。学生只有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分析概括、提高思维能力,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不过,在一个人的多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应变创新的能力。而这种应变创新能力的中心是
期刊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学生作文的力度,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运用媒体,激发兴趣    让学生表演或借助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对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
期刊
怎样上好考前英语复习课是每位毕业班英语教师的一个话题。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把所学过的英语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是上好英语复习课的关键。因此,我通常把每节课分为听力、基础知识、阅读或写作这三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要训练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坚持经常练、天天练。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我通常利用前十分钟来训练听力。训练题型包括五种类型,即:听句
期刊
英译汉是将获取的英语信息用正确的汉语表达出来,它要求译文准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英译汉中的难句通常有以下特点:    一、用词比较庄重,典雅    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力求给人以持重感,一般多用拉丁语,德语、法语等来源的大词、长词、抽象词。    二、句子长、结构复杂,或者句型特殊,习语生疏    在英译汉过程中,这些难句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不管句子有多么长,多么复杂,都有一定的规律可
期刊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地组织好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工作,是广大毕业班的教师长期研讨的课题。我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面对高中化学总复习具有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要想提高复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期刊
偶然,刚读初一的女儿回家,高兴地告诉我:“妈,我喜欢历史课,历史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春秋时期的典故,下周历史课将上台讲述。”我听她这么一说,再看她那高兴劲,更加明白:尽管历史学科在现实中不像外语、数学那样有人请你辅导,有经济效益,但绝不是学生心中的“偏科”,只要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历史,一定会学好历史。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众多途径中,搞好历史活动课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如
期刊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学会共处,学会交往”是四大支柱之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合作精神与能力更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应加强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乐于合作,从中吸取积极的营养,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那么,何
期刊
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路上遇到的阻力相当大,旧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应试教育以及评价机制仍是占主体地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显得很无奈,也无能为力,但我们深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尽量尽快的朝这一方面去努力。作为一名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政治教学?结合本人从教15年的实践
期刊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那么,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要从孩童开始,从中小学抓起。初中地理是阐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教师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任务。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