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葛洪《神仙传》记载,服食为修道之人追求长生成仙的第一途径,人们直接食用草木矿物或炼制服用丹药求仙。服食登仙的故事,本身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为后世保存了许多方术知识,在传递宗教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古代医学与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葛洪;《神仙传》;服食;登仙;道教
  作者简介:邢馨元(1993.1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长生不死、羽化登仙是其宗教信仰的核心。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了众多仙人的事迹,展示了神奇的法术与求仙的途径。凡人想要长生登仙,需要内修外养,而服食几乎是修道之人共同的选择。
  1、登仙第一途径——服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描摹神山奇境、宣扬求仙修道的题材随处可见,葛洪的《神仙传》就是这类故事的代表。他以生动的描述展示了神奇的法术和求道的途径,以修仙成功的具体实例为佐证,向世人说明神仙实有,成仙可学。在葛洪的思想中,求道的途径有内修与外养两大类。所谓“内修”,就是人在精神层面的修炼,要求修道者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仅有内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外养辅助。《神仙传》中提到的外养主要有服食、导引、行气等方式,其中服食修仙者占多数。服食术又可以分为直接食用草木矿物和炼制服用丹药两种。
  第一种方式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比较容易实行的。这些在修仙之人眼中具有成仙特效的花果草木,多是人们在自然界中可以发现的一些植物,比如松叶、茯苓、黄精、枸杞根、桃葩等等。如《神仙传·王兴》记载,王兴听闻仙人教导武帝服食菖蒲后,“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除了食用这些植物外,古人认为服食一些具有药物价值的天然矿物质也可以帮助人们修道成仙。在《神仙传》中,有隐遁仙人白石生,“常煮白石为粮”;也有“服云母得仙”的中山人士卫叔卿,将仙方传授于其子卫度世。卫度世与梁伯之二人服食五色云母后也都成仙了。
  与直接食用比较容易得到的草木矿物相比,服用丹药就复杂多了。葛洪《抱朴子·金丹》云:“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外物以自坚固。”可见,葛洪认为金丹具有坚刚不朽、持久不变的物性,服用这两种东西,人们就可以获得长久的寿命。他在《神仙传》中借彭祖之口又说:“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者,当用金丹,此元君太一所服,白日升天也。”除此之外,《神仙传》中还有很多服食金丹得以成仙的例子,如玉子、九灵子、北极子、绝洞子、太阳女。太阴女、南极子、马鸣生、左慈、张道陵、李少君等。
  葛洪的仙术,属于魏晋神仙道教中直接继承燕齐方仙道寻找和制造不死之药传统的金丹派,所以,在《神仙传》中,绝大部分修道之人都是通过服食或者服药与其他修道方式相结合而实现登仙的。显而易见,服食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登仙方式,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蕴。
  2、服食登仙的宗教内涵与现实意义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对人类最大的诱惑就是长生不死、得道升天。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生命是没有保障的,而神仙道教却主张肉身成仙,否定死亡,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修习确保生命安全进而争取现世利益的道教方术,是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具吸引力因而更为执着地加以追求的。服食与其他登仙方式相比,更加具有可行性。人们就会按照方术之士的指导或依据那些流传下来的所谓道教“仙方”进行修炼、服食,期盼某日能够登天仙去。如此看来,服食的兴起,使得神仙思想带有更加广泛的普遍性,为其在下层劳苦民众中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神仙传》为后人保存了许多方术知识,向世人介绍了当时的神仙道教思想,也为后世了解当时的服食文化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可以说,是以文学手段传播了宗教文化。
  服食登仙,本身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现代人看来,并不完全是荒诞迷信的东西,其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修道者服食的草木,多是一些具有养生特效的植物或能够医治疾病的草药。比如,被认作仙药之上品的黄精,就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的药物,有“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和“食之驻颜断谷”的功效。再如,现代养生家们也认为松脂久服延年,可降血脂、防治血管硬化。此外,神仙道教不仅将金石药列为仙药的上品直接服食,而且用这些石药作为金丹术的原料,由此逐步积累了中药学中大量矿物药的知识并掌握了多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容置疑的是,炼丹家们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客观上推动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总之,作为魏晋时期道教的求仙手段,服食,尤其是直接食用自然界中矿植物类仙药的修仙方式,以其简易可行的特点,得到了修道者的普遍认同。服食登仙类故事的流传,是以文学手段传播宗教文化。同时应该客观地认识到,修道求仙是古代先民弘扬生命意识的外在表现,食用草木类仙药的记载为现代医学与养生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资料,而金丹术的发展则是中国化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獻:
  [1]葛洪撰.胡守为校释.神仙传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孙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对于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那种变化万千、姿态迥异的水更是滋养了艺术的精华。本文浅析了李白诗中“水”意象的功能,诗因水的存在而增灵魂,水因诗的参与而生灵气。  关键词:李白诗歌;水;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诗仙李白以其雄浑瑰丽的诗歌展现出了璀璨的浪漫主义光
摘 要:悼祭文是以言辞文字向亡人致哀悼之意的一种应用文体,优秀的悼祭文感情沉痛真切,具有催人泪下的力量。刘禹锡的悼祭文思想内涵丰富,不仅表达了对亡友的追悼,也融入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对黑暗政治的指斥,表现了人生失意的宿命悲慨意识。  关键词:刘禹锡;悼祭文;思想内容  作者简介:刘梦圆(1994-),女,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为明清诗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分析研究《三国演义》中人物名与字的语义关系,旨在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的语义系统,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了解这些姓名文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三国演义》中三种主要的名与字的语义关系入手,即名与字语义关系相同或相近,名与字语义关系相辅,名与字语义关系相反,通过查阅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单个人物中名与字的语义关系,并分析了这些姓名文化由来已久的成因。文中就语义相同和相辅所依赖的文
摘 要:在《红楼梦》这部著作中,曹雪芹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塑造跃然纸上,美轮美奂的古典园林建筑,它不仅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同时他也是曹雪芹先生结合当时的江南园林和帝王园囿的美学特质而创造出来的世外桃源。他之所以能被世人赞叹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座建筑,而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不同角度解析大观园来使我们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史记·佞幸列传》主要记述了以男色获得帝王的宠爱和权势的佞幸之臣。这些人主要依靠“男色”来得宠于皇帝,但因为处于被统治的一方,大多不得善终。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汉代男色文化的本质。  关键词:史记;男色;佞幸  作者简介:尹东洋(1992-),女,汉族,河南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项目基金;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诗》之"兴"与《易》之"象"辨析。项目编号:2016yks014  摘 要:“象”为中国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构成《易》的本质和灵魂。“象”在《易》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而微妙的内涵,易道无论多广大深邃,都有一个得以生成的始源,这个始源就是象,或者说,易之道,始于象、源于象,没有象,就没有易。本文试图通过对《易》之“象”提出的背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