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后,窗外,夏蝉喋喋地聒噪,树叶被骄阳炙烤,犹如伏地求饶的罪人。教室里,伴着老师疲累中强撑出的讲解,我的精神殷望着一场出离身体的叛逃:高中两年,一直像矿泉水瓶盖般被往一个方向紧紧地拧着,迎接高考前的这最后一个暑假里,原本盼望着,暂时抛却课本里的一切,寻回有呼吸、会跳跃的自己,然而,补习班在暑假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我的设想。我快要抓狂了!心底欲哭无泪的嘶喊,身体却还要像被钉住一样绑缚在座椅上。而正在此刻,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侧脸:圆润的面庞,尖尖的下颌,尤其吸引我的是她听课时浅笑的眸子,流动的神采让我豁然想到了她——民国时期最让人尊重和艳羡的女子林徽因。
现在的人说起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确实,她写诗,三言两语便清丽脱俗;她作文,谋篇布局自有周章;她治学,既是思想先行也是理论奠基;就连谈恋爱,也牵动着那个年代不同领域声名卓著的男子。的确,她的经历太过丰富,人生素材太过充沛,以至于想把她描绘成游戏人间的社交名媛,她便奉上绯闻与传说;想把她塑造成旷古难寻的才女佳人,她便奉上家世与诗歌;想把她打造成孤傲清冽的知识分子,她便有等身的著作和名言。
然而,在我的心底,那份尊重与艳羡源于她那个更接地气的身份——建筑学家,源于始终不畏艰辛,坚守本心的她,担起社会责任的勇气和决心。20世纪三四十年代,15年间,我国15个省、200多个县的几百处古建筑中,她和丈夫梁思成的足迹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甚至磕磕绊绊。是的,当年的考察绝不像如今的自驾游,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超我们的想象。林徽因,那个本来弱不禁风的女子,那个家世背景被打上“大小姐”标签的女子,却是爬梁上柱无一不能,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难怪陈占祥会说她“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正是她和同仁的共同努力,彼时当地人都觉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梁、塔寺,成为如今妇孺皆觉自豪的耀眼古建筑遗产:赵州桥、武义延福寺……
林徽因的不畏艰辛、坚守本心,还带着与命运和解达观的态度。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偶感风寒后肺病加剧的林徽因,缠绵病榻4年之久,她从没怨恨生命的不公,反而为追求事业奔波的丈夫安定好小家,照顾教育成长中的子女。即使高烧41度,咳嗽时五脏震颤,苦不堪言,她还是会在疾病稍微缓解的时候,阅读二十四史。而彼时的李庄,是个医药不全,生死皆由命定的去处,每一次高热,每一次剧咳,都可能是夺走她生命的最后一次喧闹。病榻上,她还不忘用发现美好的眼睛,书写《病中杂诗(九首)》,而那一句“感谢生命的讽刺嘲弄着我,会唱的喉咙哑成了无言的歌”表明,她不但没有丝毫抱怨,却以感恩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电闪雷鸣。
回望林徽因的一生,正是因为坚守住了本心,她没有错过生命中任何季节,而且让每个季节都活得繁茂而绚丽。少女时,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博闻强识,陶冶心胸;少妇时,与年貌相当的丈夫携手游学,开启中国女子研习建筑的风气之先;中年时,学贯中西,成为清华的国宝级教授,中国建筑学的先驱。那颗生命不息,努力不止的心支持她不畏艰难,一路向前。
夏蝉的聒噪再次响起,收回凝望同学的眼神,我的思绪回归了课堂。而此刻,老师正在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十根手指,是窗外的枯竹一节一节地在七弦琴上开花,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点一点痛在人们灵魂深处。他向前一步,用一生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挥手舞弦,一曲《广陵散》,伴着风的呢喃,亘古不散。他一袭白衣,在那个纷乱的年代,走出自己的一道清明。他温润如玉,不急不恼,始终坚守着远离朝堂的志愿,纵是好友好心的劝告,也被他视为心中净土的背叛。他将灵魂寄居在那片山林,将满腹心事赋予瑶琴,临刑之前,仍是一派风轻云淡。他的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伴着琴声,伴着信念,穿梭在亘古长河,永不消退。
在老师消却了疲累的声音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嵇康不惧生死、坚守本心的追求,仿佛看到了他坚毅的眼光,听到了他指尖流淌出的琴声,而这些无不展示着那样一种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唯有他,面对死亡,是那樣的从容不迫,当《广陵散》响彻云霄时,谁又能说他不快乐?
坚守本心,这么严肃的话题,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子,似乎仅仅是为赋新词的顾影自怜。然而,这一刻,少小初闻嵇康时的由衷钦佩,豆蔻得知林徽因时的难掩赞叹,一刻翻涌而起,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些为人颂扬的身影承受艰苦、承受病痛、不畏不惧,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追求超越、牺牲生命在所不惜。而我,仅仅一时的疲累,便忘却了成为更优秀自己的初衷,学业的单调便让我有了暂且搁置的放松,这样的自己简直让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神游许久的思绪渐渐回归身躯,我舒展开佝偻已久的脊背,挺起扫除了茫然又填充上信心的胸膛。在这个酷热的夏季午后,我知道自己寻回了本心,更有了面对未来所有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这个夏季的午后,我也想告诉所有正在经历迷茫的朋友们:暂且搁下负担,仰望湛蓝的天空,让温润的色彩浸入眼帘,由柔和的阳光氤氲腮边。即便无奈再次来袭,擦除掉尘埃的眼睛,也必能看到壮阔潮水和夕阳熔金。因为嘈杂渐渐隐去之后,你所见、所守、所坚持的必定是一直在那里的你的本心。
(天津师范大学)
现在的人说起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确实,她写诗,三言两语便清丽脱俗;她作文,谋篇布局自有周章;她治学,既是思想先行也是理论奠基;就连谈恋爱,也牵动着那个年代不同领域声名卓著的男子。的确,她的经历太过丰富,人生素材太过充沛,以至于想把她描绘成游戏人间的社交名媛,她便奉上绯闻与传说;想把她塑造成旷古难寻的才女佳人,她便奉上家世与诗歌;想把她打造成孤傲清冽的知识分子,她便有等身的著作和名言。
然而,在我的心底,那份尊重与艳羡源于她那个更接地气的身份——建筑学家,源于始终不畏艰辛,坚守本心的她,担起社会责任的勇气和决心。20世纪三四十年代,15年间,我国15个省、200多个县的几百处古建筑中,她和丈夫梁思成的足迹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甚至磕磕绊绊。是的,当年的考察绝不像如今的自驾游,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超我们的想象。林徽因,那个本来弱不禁风的女子,那个家世背景被打上“大小姐”标签的女子,却是爬梁上柱无一不能,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难怪陈占祥会说她“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正是她和同仁的共同努力,彼时当地人都觉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梁、塔寺,成为如今妇孺皆觉自豪的耀眼古建筑遗产:赵州桥、武义延福寺……
林徽因的不畏艰辛、坚守本心,还带着与命运和解达观的态度。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偶感风寒后肺病加剧的林徽因,缠绵病榻4年之久,她从没怨恨生命的不公,反而为追求事业奔波的丈夫安定好小家,照顾教育成长中的子女。即使高烧41度,咳嗽时五脏震颤,苦不堪言,她还是会在疾病稍微缓解的时候,阅读二十四史。而彼时的李庄,是个医药不全,生死皆由命定的去处,每一次高热,每一次剧咳,都可能是夺走她生命的最后一次喧闹。病榻上,她还不忘用发现美好的眼睛,书写《病中杂诗(九首)》,而那一句“感谢生命的讽刺嘲弄着我,会唱的喉咙哑成了无言的歌”表明,她不但没有丝毫抱怨,却以感恩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电闪雷鸣。
回望林徽因的一生,正是因为坚守住了本心,她没有错过生命中任何季节,而且让每个季节都活得繁茂而绚丽。少女时,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博闻强识,陶冶心胸;少妇时,与年貌相当的丈夫携手游学,开启中国女子研习建筑的风气之先;中年时,学贯中西,成为清华的国宝级教授,中国建筑学的先驱。那颗生命不息,努力不止的心支持她不畏艰难,一路向前。
夏蝉的聒噪再次响起,收回凝望同学的眼神,我的思绪回归了课堂。而此刻,老师正在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十根手指,是窗外的枯竹一节一节地在七弦琴上开花,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点一点痛在人们灵魂深处。他向前一步,用一生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挥手舞弦,一曲《广陵散》,伴着风的呢喃,亘古不散。他一袭白衣,在那个纷乱的年代,走出自己的一道清明。他温润如玉,不急不恼,始终坚守着远离朝堂的志愿,纵是好友好心的劝告,也被他视为心中净土的背叛。他将灵魂寄居在那片山林,将满腹心事赋予瑶琴,临刑之前,仍是一派风轻云淡。他的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伴着琴声,伴着信念,穿梭在亘古长河,永不消退。
在老师消却了疲累的声音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嵇康不惧生死、坚守本心的追求,仿佛看到了他坚毅的眼光,听到了他指尖流淌出的琴声,而这些无不展示着那样一种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唯有他,面对死亡,是那樣的从容不迫,当《广陵散》响彻云霄时,谁又能说他不快乐?
坚守本心,这么严肃的话题,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子,似乎仅仅是为赋新词的顾影自怜。然而,这一刻,少小初闻嵇康时的由衷钦佩,豆蔻得知林徽因时的难掩赞叹,一刻翻涌而起,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些为人颂扬的身影承受艰苦、承受病痛、不畏不惧,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追求超越、牺牲生命在所不惜。而我,仅仅一时的疲累,便忘却了成为更优秀自己的初衷,学业的单调便让我有了暂且搁置的放松,这样的自己简直让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神游许久的思绪渐渐回归身躯,我舒展开佝偻已久的脊背,挺起扫除了茫然又填充上信心的胸膛。在这个酷热的夏季午后,我知道自己寻回了本心,更有了面对未来所有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这个夏季的午后,我也想告诉所有正在经历迷茫的朋友们:暂且搁下负担,仰望湛蓝的天空,让温润的色彩浸入眼帘,由柔和的阳光氤氲腮边。即便无奈再次来袭,擦除掉尘埃的眼睛,也必能看到壮阔潮水和夕阳熔金。因为嘈杂渐渐隐去之后,你所见、所守、所坚持的必定是一直在那里的你的本心。
(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