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我们生活在都市还是乡村,当地的建筑、历史、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形成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精神。也正是因为每一座城市拥有历史延续至今,以及当下的精神气质,才让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活得更好。同样,按照城市职能划分,在县一级的城市,同样闪耀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时代光辉。
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够诠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古城当属平遥。
在社会变革的剧烈震荡中,唯独平遥古城幸运地完整保存下来。无论是传统格局,还是历史风貌,都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这座明清时期的县城里,各类建筑和设施,包括城墙、街巷、民居、商铺、衙署、寺观等,依然原汁原味。
1997年12月,平遥古城作为现存唯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大会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一个健康的社会,是有温度、有人情味、能给人以力量的。同样,一个古老而具有特色精神根脉的县城样貌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传统之中,更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拥有的实实在在的群相价值追求。而这种精神,既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指向未来发展的理想与路径。
近年来,平遥县积极培育平遥好人模范建设,选树“平遥好人”,弘扬好人精神;出台《平遥好人表彰评选办法》,每两年从“平遥好人”中评选5至10名感动平遥好人,宣传表彰传递正能量;电视台开办“平遥好人”专栏,平遥政府网开通“平遥好人”网页,在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方面取得了突出效果。
为了深化群众“做好人,做善事”,将善行文化理念传播更广,平遥县持续发力,突出长效抓志愿服务。完善志愿服务招募系统,继续招募志愿者,各乡镇、各文明单位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行动……
砥砺奋进新时代,汇聚平遥精神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全城接力,每一位民众都是这场接力赛场的重要一员,每个人身上都彰显着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特质与精气神。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发挥着自己的正能量和热情,才能共同绘就平遥古城幸福的生活图景。而身边的善行义举,不仅提醒着平遥这座城市,好人就在你我身邊,更直接彰显着平遥这座城市的良心、品性和精神。
不久前,在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江西婺源名列其中。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众多名人的祖籍地。它不仅有古老的村落,更有诗意的自然生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华东局在皖浙赣边建立第二战场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红军游击队战士的足迹;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谱写出了铮铮傲骨与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在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今天,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下,婺源创新提出“绿色+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将红色基因融入旅游发展之中,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婺源县人武部整合革命老区建设等资金1000多万元牵头推动了大鄣山乡莒莙村皖浙赣红军纪念广场建设,将中共皖浙赣特委旧址——吴氏“至德堂”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在许村镇洙坑村恢复了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建成了婺源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太白镇修复了婺源第一个党组织——曹门村党支部旧址……不忘初心,才能汇聚精神,更好地出发。
新时代的婺源精神既包括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也蕴含着往昔古徽州人的文化传统。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目标的引领下,苦干实干的创业精神、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等,都是婺源精神面貌的重要底色。
前不久,婺源开展了“红色家书”精神暨“家风家训”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在赋春镇严田村家风传承教育基地,大家集体诵读朱子家训,分享聆听老党员讲述家风故事;在许村镇洙坑村,大家瞻仰了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和婺源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在点点滴滴中形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在为婺源“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凝聚强大的精神能量。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一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绿色宝石。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1928年,因“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为民勤。
如今,民勤既秉持传统的淳朴乡风,也紧随发展大潮。在民勤县城内,“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宣传语随处可见。
“在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以及文明家庭创建当中,要将体现城市精神的内容转化为创建体系的指标,让更多的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城市的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当中来,真正使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精神气质和文明素养。”民勤县文明办负责人如是说。
阅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民勤县,追求富足的精神世界、增强个人精神力量,致力于全面发展的县域风貌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民勤县把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抓手,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电子借阅机、数字图书馆等公共阅读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面向基层、惠及大众、兼顾重点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民勤县图书馆馆长表示,“在践行城市精神过程中,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努力将全民阅读活动培育成公民教育的品牌项目,让浓厚的文化氛围浸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让崇尚文化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民勤县作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新,比如树种选育、林草自然更新等,以创新精神和实干劲头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崛起。
山西平遥:唤醒古城时代生命力
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够诠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古城当属平遥。
在社会变革的剧烈震荡中,唯独平遥古城幸运地完整保存下来。无论是传统格局,还是历史风貌,都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这座明清时期的县城里,各类建筑和设施,包括城墙、街巷、民居、商铺、衙署、寺观等,依然原汁原味。
1997年12月,平遥古城作为现存唯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大会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一个健康的社会,是有温度、有人情味、能给人以力量的。同样,一个古老而具有特色精神根脉的县城样貌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传统之中,更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拥有的实实在在的群相价值追求。而这种精神,既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指向未来发展的理想与路径。
近年来,平遥县积极培育平遥好人模范建设,选树“平遥好人”,弘扬好人精神;出台《平遥好人表彰评选办法》,每两年从“平遥好人”中评选5至10名感动平遥好人,宣传表彰传递正能量;电视台开办“平遥好人”专栏,平遥政府网开通“平遥好人”网页,在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方面取得了突出效果。
为了深化群众“做好人,做善事”,将善行文化理念传播更广,平遥县持续发力,突出长效抓志愿服务。完善志愿服务招募系统,继续招募志愿者,各乡镇、各文明单位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行动……
砥砺奋进新时代,汇聚平遥精神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全城接力,每一位民众都是这场接力赛场的重要一员,每个人身上都彰显着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特质与精气神。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发挥着自己的正能量和热情,才能共同绘就平遥古城幸福的生活图景。而身边的善行义举,不仅提醒着平遥这座城市,好人就在你我身邊,更直接彰显着平遥这座城市的良心、品性和精神。
江西婺源:不忘初心,建设最美乡村
不久前,在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江西婺源名列其中。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众多名人的祖籍地。它不仅有古老的村落,更有诗意的自然生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华东局在皖浙赣边建立第二战场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红军游击队战士的足迹;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谱写出了铮铮傲骨与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在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今天,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下,婺源创新提出“绿色+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将红色基因融入旅游发展之中,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婺源县人武部整合革命老区建设等资金1000多万元牵头推动了大鄣山乡莒莙村皖浙赣红军纪念广场建设,将中共皖浙赣特委旧址——吴氏“至德堂”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在许村镇洙坑村恢复了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建成了婺源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太白镇修复了婺源第一个党组织——曹门村党支部旧址……不忘初心,才能汇聚精神,更好地出发。
新时代的婺源精神既包括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也蕴含着往昔古徽州人的文化传统。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目标的引领下,苦干实干的创业精神、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等,都是婺源精神面貌的重要底色。
前不久,婺源开展了“红色家书”精神暨“家风家训”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在赋春镇严田村家风传承教育基地,大家集体诵读朱子家训,分享聆听老党员讲述家风故事;在许村镇洙坑村,大家瞻仰了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和婺源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在点点滴滴中形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在为婺源“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凝聚强大的精神能量。
甘肃民勤:包容创新,绿色崛起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一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绿色宝石。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1928年,因“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为民勤。
如今,民勤既秉持传统的淳朴乡风,也紧随发展大潮。在民勤县城内,“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宣传语随处可见。
“在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以及文明家庭创建当中,要将体现城市精神的内容转化为创建体系的指标,让更多的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城市的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当中来,真正使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精神气质和文明素养。”民勤县文明办负责人如是说。
阅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民勤县,追求富足的精神世界、增强个人精神力量,致力于全面发展的县域风貌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民勤县把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抓手,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电子借阅机、数字图书馆等公共阅读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面向基层、惠及大众、兼顾重点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民勤县图书馆馆长表示,“在践行城市精神过程中,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努力将全民阅读活动培育成公民教育的品牌项目,让浓厚的文化氛围浸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让崇尚文化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民勤县作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新,比如树种选育、林草自然更新等,以创新精神和实干劲头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