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联理论最初提出是从心理学角度探寻人类的认知行为,随着翻译学的不断发展,学界逐步发现人类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会话本身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而不是单单的会话本身。而隐喻是中外语言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人类在日常生活、写作创作中都会使用到隐喻,学界在从事翻译工作时,遇到隐喻的情况必须结合特定的背景,所以将关联理论和隐喻翻译结合起来有助于翻译工作的进行,并且有中国读者对原著中心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关联;心理学;翻译;隐喻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联理论,把Grice会话含意理论发展成了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为研究语用学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过程。”[1]明示在语言学和交际学中是最常见的交往模式,而推理简言之就是个体通过话语或词句的表面意思去推测更深层次的意思。例如我们交流时听到对方说英文短语“dog tired”的时候,字面意思是指狗累了,那样我们可能会觉得对方说话莫名其妙,所以需要结合语境推理更深层次意思,即“像狗一样累,或累的像狗一样,”那么对方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即他很累。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关联理论的体现,从明示到推理更深层意思的过程。
从关联理论的体现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听话者自身的理解对推理过程有极大的影响,他们需要结合不同的语境,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准来推理出最终结果。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种基础性作用,如果语境比较差,那么关联性也就较差,所以听话者或是翻译者在理解推理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反之若是语境比较强,关联性就会随之增大,理解推理的难度就会降低,便于探析深层次的意思。
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语境,但如果是阅读即成的文本,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构建良好的语境。所以应当结合前后文发挥联想,通过自身认知能力从不同语境中获取最好的关联效果,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文本意思理解。
二、隐喻的修辞手法
(一)基本概念阐释
隐喻又称暗喻,无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人们在日常交流、写作创作中为了是语言更加具有特色常常会使用隐喻来代替传统直接明了的明喻手法。
近年来隐喻凭借其独特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国内外众多学科如语言学、翻译学等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隐喻本身所蕴涵的认知功能受到学界的重视。从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来看,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语言修辞层面,国外则逐步转向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隐喻从而探究人类在使用隐喻时的心理认知变化。从这种角度来看隐喻的话,我们可以认为隐喻的使用是人类认知和感知外部事物乃至世界的一种手段,隐喻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要结合国内外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隐喻使用方法可以看做是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二)翻译学中的隐喻
翻译学中的隐喻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以英文翻译为例,英文使用人众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欧美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较大,所以使用隐喻的对象与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将传统的中式思维应用其中,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文本中的叙述背景。
“隐喻反映并且形成我们的概念系统。人类通过隐喻构造出现实世界,当需要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求助于隐喻。尽管隐喻是普遍性的,但在选择使用的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正是由于这些差异,隐喻在翻译的过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2]所以针对外文文献中的隐喻,如何正确翻译、理解作者意思成为翻译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
(一)二者之间联系
从关联理论来说,说话人在使用隐喻时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交流方式,从心理学上看并没有刻意遵守某种原则,他们在使用隐喻时会尽量使用双方都熟悉的喻体,从而达到很好的语言交流效果。从关联理论来看隐喻,无论是关联理论自身还是隐喻这种修辞手法都十分注重语境的构建。不同的语境对于关联不同的事物有很大影响,而不同的事物则造成了不同的喻体(隐喻中的喻体)。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同一对象可能成为普通的字面意思,有的却成为隐喻的喻体,用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二)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进行隐喻翻译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隐喻的翻译,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学会构建一种动态的语境,从宏观的局面来看待翻译对象到底是单一的字面意思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隐喻。在前文我们也已经提到,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对象与语境的关联性越强就越利于译者对文字的理解,反之亦反。影响构建语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中国译者最大的影响或是干扰来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明喻我们可以直接从“like,as”等词中直接辨认出,而隐喻往往没有直接的指示词。所以在翻译时是需要注意的,例如“He is a man with a stony heart.”如果是在英文童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这个男人有一颗石头做的心。”但如果是在普通的小说中,那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这个男人有些铁石心肠,用来表示这个男人的冷酷无情,因为现实中人的心不可能是用石头做成的。这一很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不同语境在文本表述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结语
关联理论在最初提出的时候并不是用来指导翻译工作,但是通过关联理论却可以很好的解释翻译过程中一些无法理解的概念,对于同一段文字不同的译者可能有不同的翻译方式,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却是大相庭径。所以我们在翻译或是阅读外文文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关联理论,通过分析不同的语境从而得出文本最终要表达的意思。
参考文献:
[1]黄丽媛、孙芳琴.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翻译策略[J].贵州文史丛刊,2011(03)
[2]丁芳芳.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2008(06)
关键词:关联;心理学;翻译;隐喻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联理论,把Grice会话含意理论发展成了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为研究语用学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过程。”[1]明示在语言学和交际学中是最常见的交往模式,而推理简言之就是个体通过话语或词句的表面意思去推测更深层次的意思。例如我们交流时听到对方说英文短语“dog tired”的时候,字面意思是指狗累了,那样我们可能会觉得对方说话莫名其妙,所以需要结合语境推理更深层次意思,即“像狗一样累,或累的像狗一样,”那么对方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即他很累。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关联理论的体现,从明示到推理更深层意思的过程。
从关联理论的体现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听话者自身的理解对推理过程有极大的影响,他们需要结合不同的语境,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准来推理出最终结果。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种基础性作用,如果语境比较差,那么关联性也就较差,所以听话者或是翻译者在理解推理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反之若是语境比较强,关联性就会随之增大,理解推理的难度就会降低,便于探析深层次的意思。
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语境,但如果是阅读即成的文本,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构建良好的语境。所以应当结合前后文发挥联想,通过自身认知能力从不同语境中获取最好的关联效果,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文本意思理解。
二、隐喻的修辞手法
(一)基本概念阐释
隐喻又称暗喻,无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人们在日常交流、写作创作中为了是语言更加具有特色常常会使用隐喻来代替传统直接明了的明喻手法。
近年来隐喻凭借其独特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国内外众多学科如语言学、翻译学等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隐喻本身所蕴涵的认知功能受到学界的重视。从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来看,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语言修辞层面,国外则逐步转向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隐喻从而探究人类在使用隐喻时的心理认知变化。从这种角度来看隐喻的话,我们可以认为隐喻的使用是人类认知和感知外部事物乃至世界的一种手段,隐喻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要结合国内外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隐喻使用方法可以看做是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二)翻译学中的隐喻
翻译学中的隐喻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以英文翻译为例,英文使用人众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欧美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较大,所以使用隐喻的对象与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将传统的中式思维应用其中,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文本中的叙述背景。
“隐喻反映并且形成我们的概念系统。人类通过隐喻构造出现实世界,当需要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求助于隐喻。尽管隐喻是普遍性的,但在选择使用的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正是由于这些差异,隐喻在翻译的过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2]所以针对外文文献中的隐喻,如何正确翻译、理解作者意思成为翻译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
(一)二者之间联系
从关联理论来说,说话人在使用隐喻时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交流方式,从心理学上看并没有刻意遵守某种原则,他们在使用隐喻时会尽量使用双方都熟悉的喻体,从而达到很好的语言交流效果。从关联理论来看隐喻,无论是关联理论自身还是隐喻这种修辞手法都十分注重语境的构建。不同的语境对于关联不同的事物有很大影响,而不同的事物则造成了不同的喻体(隐喻中的喻体)。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同一对象可能成为普通的字面意思,有的却成为隐喻的喻体,用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二)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进行隐喻翻译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隐喻的翻译,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学会构建一种动态的语境,从宏观的局面来看待翻译对象到底是单一的字面意思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隐喻。在前文我们也已经提到,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对象与语境的关联性越强就越利于译者对文字的理解,反之亦反。影响构建语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中国译者最大的影响或是干扰来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明喻我们可以直接从“like,as”等词中直接辨认出,而隐喻往往没有直接的指示词。所以在翻译时是需要注意的,例如“He is a man with a stony heart.”如果是在英文童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这个男人有一颗石头做的心。”但如果是在普通的小说中,那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这个男人有些铁石心肠,用来表示这个男人的冷酷无情,因为现实中人的心不可能是用石头做成的。这一很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不同语境在文本表述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结语
关联理论在最初提出的时候并不是用来指导翻译工作,但是通过关联理论却可以很好的解释翻译过程中一些无法理解的概念,对于同一段文字不同的译者可能有不同的翻译方式,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却是大相庭径。所以我们在翻译或是阅读外文文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关联理论,通过分析不同的语境从而得出文本最终要表达的意思。
参考文献:
[1]黄丽媛、孙芳琴.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翻译策略[J].贵州文史丛刊,2011(03)
[2]丁芳芳.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