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这是我在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的点滴体会。
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用以下的“新法手”敲开课堂教学的“高效门”,让课堂精彩,使学生发展。
一、创建新型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我根据班上的56名学生从性别、成长环境、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将学生分成6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并且对学习小组进行如下科学构建。
第一,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第二,设立副组长、观察员、记分员、声控员、各个学科代表,学科组长。
老师给每个组员分好工,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非常乐意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我让每个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班级和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
第四,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每个小组的成员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A、BB、CC、DD四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D1、D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第五,定出简单的组规章程、组歌,组旗。
二、实施自主互动的教学流程
小学课堂的一般模式为: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下面我以语文课为例,谈一谈教学流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操作每一个环节呢?
第一步,巧设导学案,让学生独学。
课上发放导学案,给学生一段时间独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小组内的对学和群学。
小组长把组内学生独学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先安排帮扶对子给予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拿到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发挥组内对学和群学的作用,最后组内解决不了的报告给老师,老师再把它拿到班级其他组看是否能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就由老师处理。
第三步,小展示、大展示。
群学后,由小组抽签到黑板展示。展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都学不会的不展示”这一原则;展示前老师根据题量和难易程度规定时间和评价标准;展示的题目要分层次,对应层次的学生完成对应层次的问题,以便进行评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每个小组间进行讲评。讲评时不一定每个小组都一一去讲,这要根据时间多少而定,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选择重点题目来讲。最后对每个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很多,例如,由老师一一评价,组间相互评价,还是有选择的评价,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机来评价。原则是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评价是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第四步,整理导学案,反思提升。
通过大展示,经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点拨,解决学生导学案上的疑难问题,扫清了展示问题中的思维障碍,这时学生要把导学案上的在对学、群学未解决的题目都完成。然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把解题的规律、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记载在导学案上,以便指导后继学习。
第五步,检测反馈。
语文科一般是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的编排在习题中,要求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题量不能太大,测试时间一般5分钟。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调整教学进度,达到有效高效不失误。
总之,课堂改革实践,促使作为一线课改教师的我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向编剧、导演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呈现出了“老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课堂上学生 “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展示欲望强烈了,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学生实质性的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让学生获得最大学习效益。
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用以下的“新法手”敲开课堂教学的“高效门”,让课堂精彩,使学生发展。
一、创建新型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我根据班上的56名学生从性别、成长环境、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将学生分成6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并且对学习小组进行如下科学构建。
第一,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第二,设立副组长、观察员、记分员、声控员、各个学科代表,学科组长。
老师给每个组员分好工,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非常乐意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我让每个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班级和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
第四,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每个小组的成员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A、BB、CC、DD四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D1、D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第五,定出简单的组规章程、组歌,组旗。
二、实施自主互动的教学流程
小学课堂的一般模式为: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下面我以语文课为例,谈一谈教学流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操作每一个环节呢?
第一步,巧设导学案,让学生独学。
课上发放导学案,给学生一段时间独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小组内的对学和群学。
小组长把组内学生独学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先安排帮扶对子给予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拿到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发挥组内对学和群学的作用,最后组内解决不了的报告给老师,老师再把它拿到班级其他组看是否能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就由老师处理。
第三步,小展示、大展示。
群学后,由小组抽签到黑板展示。展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都学不会的不展示”这一原则;展示前老师根据题量和难易程度规定时间和评价标准;展示的题目要分层次,对应层次的学生完成对应层次的问题,以便进行评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每个小组间进行讲评。讲评时不一定每个小组都一一去讲,这要根据时间多少而定,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选择重点题目来讲。最后对每个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很多,例如,由老师一一评价,组间相互评价,还是有选择的评价,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机来评价。原则是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评价是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第四步,整理导学案,反思提升。
通过大展示,经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点拨,解决学生导学案上的疑难问题,扫清了展示问题中的思维障碍,这时学生要把导学案上的在对学、群学未解决的题目都完成。然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把解题的规律、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记载在导学案上,以便指导后继学习。
第五步,检测反馈。
语文科一般是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的编排在习题中,要求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题量不能太大,测试时间一般5分钟。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调整教学进度,达到有效高效不失误。
总之,课堂改革实践,促使作为一线课改教师的我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向编剧、导演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呈现出了“老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课堂上学生 “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展示欲望强烈了,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学生实质性的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让学生获得最大学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