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人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以启示: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可以凭借阅读教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是反观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在接到语文书的时候,兴趣盎然的翻开课本,粗略的阅读一遍就不愿意再看课文,即使老师为了授课而要求学生精细再读文章,学生也是极不情愿的翻翻看看,以至于真正到分析解读或者再创作的时候,就无话可说了。看来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首要问题。
一、巧用故事,激发阅读激兴趣
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为学生补充了这样的一段故事。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钱,分为多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给马正卿写了一首诗,以示谢意: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篇故事一给出,学生兴趣大增,我又及时补充准备好的导入语“来到黄州的苏东坡,还有更多的感悟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其时情怀呢?那就读课文吧!”学生们立刻精神振奋的大声阅读起来。
二、巧设方式,引导理解文章
课文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默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读、角色朗读……不同方式的阅读合理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张弛有度,变换学习的步伐。我们在学习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散文时,学生更是草草读一遍就要停口,说实话,我读起来也做不到兴趣盎然,我一看,这样的阅读肯定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欣赏不到文章的绝妙哲理,所以我就灵机一动,按照课件设计的提醒,做了如下阅读提示。
请你这样读:(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男生)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女生)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男生)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女生)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仍催逼着他向前走……(合)终于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学生这样一读就感到兴趣盎然了。
有时候,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添加感叹词的方式阅读诗歌等设计,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有的学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有的专门挑错,在读与听读的时候,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三、创意解读,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有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时候可以在课堂学习的中间穿插一些语言训练,进行创意解读,而且及时有效地表扬和评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从而也推进阅读教学的力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教过《蒹葭》之后,感到学生的课堂感受较强于平常,就临时决定做一次创意解读的训练,要求同学们从“意境”“形象”“主题”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解读诗歌。再给学生相当的时间当堂训练,老师收上来之后,感到特别的惊喜:有了对诗歌的充分阅读,学生的文采也能够飞扬起来!现录几个片段。
秋风吹过,芦苇丛沙沙作响,。站在岸边的少年,顺着秋风的来向,懒懒前行。忽然,芦苇丛中出现一位长发飘飘,面带笑容的姑娘,又一阵秋风吹来,芦苇丛随风摆动,那娇美的姑娘隐没在芦苇丛中,少年疾步向前,却看不到姑娘的踪影,他决定,乘舟前行,上溯追寻! ——翟婉孜
深秋的早晨,河边。微风吹过片片芦苇,惊醒了河岸上酣睡的少年,他站起来,轻轻整理一下衣带,正要前行,忽然抬眼,在潺潺的河水那边,有一位面容姣好、举止优雅的白衣女子,黑发如瀑,这番情景让少年脚步伫立,他正欲上前,立刻清醒的意识到面前险阻重重,正欲绕道追寻,那美丽的姑娘好似有渐行渐远…… ——曾加华
深秋的露珠在微黄的草尖凝结,空气中薄雾浮动,树尖几片将落未落的黄叶微微抖动。一阵强风吹过,叶落,旋转着落入河水敞开的怀抱,激起微微的圈圈涟漪。在河的那边,雾气缭绕中,一位绿衣女子飘然而立,衣裙飘飘间,宛若深秋的最后一抹生机,女子突然起身向前走去,如误入凡间的仙子,走的那般匆匆,少年急忙向前追赶…… ——侯利君
看看这几则,是不是有点意思?我把十来则优秀的练笔打印出来,在班级里展示两天,让小作者们体验一下写作变铅字的喜悦!
阅读教学在名家的魔法棒下,精彩纷呈。当然我们也知道:教无定法,但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向名家学习,力争打造自己的魅力语文课堂。
继续加油!
可是反观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在接到语文书的时候,兴趣盎然的翻开课本,粗略的阅读一遍就不愿意再看课文,即使老师为了授课而要求学生精细再读文章,学生也是极不情愿的翻翻看看,以至于真正到分析解读或者再创作的时候,就无话可说了。看来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首要问题。
一、巧用故事,激发阅读激兴趣
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为学生补充了这样的一段故事。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钱,分为多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给马正卿写了一首诗,以示谢意: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篇故事一给出,学生兴趣大增,我又及时补充准备好的导入语“来到黄州的苏东坡,还有更多的感悟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其时情怀呢?那就读课文吧!”学生们立刻精神振奋的大声阅读起来。
二、巧设方式,引导理解文章
课文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默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读、角色朗读……不同方式的阅读合理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张弛有度,变换学习的步伐。我们在学习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散文时,学生更是草草读一遍就要停口,说实话,我读起来也做不到兴趣盎然,我一看,这样的阅读肯定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欣赏不到文章的绝妙哲理,所以我就灵机一动,按照课件设计的提醒,做了如下阅读提示。
请你这样读:(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男生)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女生)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男生)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女生)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仍催逼着他向前走……(合)终于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学生这样一读就感到兴趣盎然了。
有时候,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添加感叹词的方式阅读诗歌等设计,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有的学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有的专门挑错,在读与听读的时候,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三、创意解读,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有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时候可以在课堂学习的中间穿插一些语言训练,进行创意解读,而且及时有效地表扬和评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从而也推进阅读教学的力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教过《蒹葭》之后,感到学生的课堂感受较强于平常,就临时决定做一次创意解读的训练,要求同学们从“意境”“形象”“主题”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解读诗歌。再给学生相当的时间当堂训练,老师收上来之后,感到特别的惊喜:有了对诗歌的充分阅读,学生的文采也能够飞扬起来!现录几个片段。
秋风吹过,芦苇丛沙沙作响,。站在岸边的少年,顺着秋风的来向,懒懒前行。忽然,芦苇丛中出现一位长发飘飘,面带笑容的姑娘,又一阵秋风吹来,芦苇丛随风摆动,那娇美的姑娘隐没在芦苇丛中,少年疾步向前,却看不到姑娘的踪影,他决定,乘舟前行,上溯追寻! ——翟婉孜
深秋的早晨,河边。微风吹过片片芦苇,惊醒了河岸上酣睡的少年,他站起来,轻轻整理一下衣带,正要前行,忽然抬眼,在潺潺的河水那边,有一位面容姣好、举止优雅的白衣女子,黑发如瀑,这番情景让少年脚步伫立,他正欲上前,立刻清醒的意识到面前险阻重重,正欲绕道追寻,那美丽的姑娘好似有渐行渐远…… ——曾加华
深秋的露珠在微黄的草尖凝结,空气中薄雾浮动,树尖几片将落未落的黄叶微微抖动。一阵强风吹过,叶落,旋转着落入河水敞开的怀抱,激起微微的圈圈涟漪。在河的那边,雾气缭绕中,一位绿衣女子飘然而立,衣裙飘飘间,宛若深秋的最后一抹生机,女子突然起身向前走去,如误入凡间的仙子,走的那般匆匆,少年急忙向前追赶…… ——侯利君
看看这几则,是不是有点意思?我把十来则优秀的练笔打印出来,在班级里展示两天,让小作者们体验一下写作变铅字的喜悦!
阅读教学在名家的魔法棒下,精彩纷呈。当然我们也知道:教无定法,但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向名家学习,力争打造自己的魅力语文课堂。
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