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记叙文优劣好差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对材料的安排、情节的处理却是写好记叙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想写好记叙文就不能不考虑情节这个要素。“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在记叙文里是由记叙的材料组合构建而成,所以在谈材料的安排、情节的处理之前,必须保证所用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提炼过的,全都是能够服从于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在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高中学生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更要注重对这些材料进行巧妙的安排,在构思上下功夫,真正使写出的作文言简意赅,文短情长。构思巧拙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行文的状态和情节的呈现以致整篇文章的成败,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小说,这都是必须面对且无可回避的问题。构思情节时,下面几种方法是较为实用的。
  一、悬念法
  所谓“悬念法”,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表现手法。巧设悬念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既可以用在文章开头,也可以在全篇行文中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兴波澜,生变化。铺陈得当,释悬精妙,会产生一种虽峰回路转却终于恍然大悟或释然长叹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毛病是,由于匆忙揭开谜底而弄巧成拙,起不到设悬的效果;或者运用的只限于倒叙设悬,行文套路相似,如出一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巧设悬念”的“巧”字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巧”就是要合乎情理,叙写的结果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其次,“巧”体现在叙写的内容要与悬念紧密相关,要能丝丝入扣,不枝不蔓;再次,叙写的过程中要把与悬念有关的内容写充实,然后再接触悬念点,即运用蓄势,使结局突转,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巧合法
  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的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所以,古人认为“无巧不成书”。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面的情节,环环相扣,连设巧合,让人读来欲罢不能。生活中本就有很多的机缘巧合,把这些巧合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会使文章山重水复,波澜起伏。但不是所有的巧合放在一起就可以,胡乱的编造、生硬的拼凑不仅不会为文章增色,相反会使文章显得很虚假,无法打动读者。
  三、误会法
  误会法,通常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现象、事件或细节误设为另一行为、现象、事件或细节,以形成误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进而铺排情节。运用“误会法”这一技巧,一定要注意伏笔与照应。伏笔一般设置在文章的开头或事件发展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设置;而照应则往往在事件的结尾,主要是使前面的话有着落,行动有结果,事件有交代。这样的话,这个“误会”就会很合理,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才能使文章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让平淡的情节变得扑朔迷离,读者读来饶有兴趣。否则,漏洞百出的误会,只能使人顿生厌恶之感。
  四、抑扬法
  抑扬法,顾名思义,就是褒贬法。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内在形象的美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而巧妙地运用抑扬交错的构思方法,会起到诱发读者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的效果,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如,《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抑和扬在文中往往先后出现,也可以采用同步抑扬法,目的都是突出正面形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巧妙的情节设计定会使文章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对我们高中文科生而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甚至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如何正确掌握阅读技巧,成了文科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认为培养语感极为重要。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既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期刊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多少同行者,而又有多少的知音!  ——题记  转眼间,又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首往事,一件件,欢喜与忧愁历历在目。其中,我们曾流下过激动的泪水,流露出美丽的笑容,并且感受过亲切的关心。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在人生长河中,我们要做的是取得成就,在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朋友的支持。有了友情,往往能推动人们积极向上,共同发展;有了友情,往往能在迷失方向后,找回前进的道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只有立足课堂教学,并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衔接,不断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我认为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重在指导,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将精讲的内容赋予新鲜化,打破传统思路—
期刊
一、有效评价约束了学生行为,改善了课堂纪律  传统教学方式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不学都是自己的事,于是,开小差、同桌交头接耳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纪律需要教师不断提醒维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师制定了有效的小组评价制度,如果有组员或组长干与学习无关的事,会给相关组员或相关小组酌情扣分,相反,积极参与学习、认真讨论问题或是纪律表现较好的组员或小组会有相应的加分奖励,最后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优秀组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学起来费时多,收效小,所以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干脆放弃了。那么,学生为什么认为高中文言文如此难学呢,我认真分析反思如下: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因素  1.基础差,有畏难情绪。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2
期刊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人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所表现的作为人的较理想的状态。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能使自己亦能使他人与现实相适应并不断发展。在遇到挫折、威胁、冲突时,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怀有远大的、现实的奋斗目标,酷爱学习,追求知识,并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成就。培
期刊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时下,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课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突破重点;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的积极作用。现用三个“巧用”总结如下:一巧
期刊
看过很多山水游记,泰山的雄伟,黄山的绝色,峨嵋的妩媚,西湖的温柔,字里行间无不流淌出作者发于内心深处最炽热的情感。可是,文字的激荡总是不及切身体会更为深刻,而这种感觉在我亲自去过东石笋以后,尤为铭心。站在山涧,站在尚不丰沛的溪水旁,听着似远又近的风声,间而一响的鸟鸣,瞥见山上林间那偶尔一现的身影,连思维都変缓了,此时此刻我只能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  时值初夏,天气渐渐炎热,在这里却是丝毫没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更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社会发展更需要能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综合素质好的高质量人才。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与传统教学策略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实践、构想等方法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将自主学习策略有效地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调动学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提笔忘字,错字连篇,词汇贫乏,语言呆扳,言不及义,思想混乱,文理不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自信心,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为什么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将导致教学中不合适的做法。看法不对头,教学的做法不大合适,训练效果自然就不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