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和讲课艺术,在导入时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通过情景启发、“导演”设计,使一堂课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组织相关的交际性语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13
一、英语教学导入的原则
1. 针对性、目的性原则。英语教学导入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导入一样,要符合教学目的,对即将深入开展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年龄特点、心理状态、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围绕一篇课文或材料来研究导入的方法,使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2.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英语教学导入是一种过渡,也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导入的构思、设计、组织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3. 真实、自然、简洁性原则。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尽管导入活动非常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准备活动,而非授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导入活动中语言必须真实、自然、言简意赅,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魅力。另外,导入活动必须迅速、简短,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而巧妙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4. 趣味性、启发性原则。趣味性主要表现为导入活动应具有启发性、新颖性和耐人寻味的特点。启发性可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新颖性可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导语时,要运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感性形象,尽最大可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灵活性、引导性原则。由于每节课的内容、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导入活动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当地抓住时机,把当时出现的语言和情境灵活、巧妙地加以利用,使整个导入过程更加自然、贴切。此外,导语的设计应具引导性,能把学生引导到教与学的结合这方面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英语教学导入的方法
1. 日常话题导入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校园生活、家庭、朋友、兴趣、爱好、度假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与同桌交谈,与教师交谈,也可以与好朋友交谈。这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增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又可以作为新知识技能发展的基础,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
2. 开门见山导入法又称作直接导入法。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努力做到学生在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之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演绎成学习的驱动力。
3. 承上启下(复习)导入法又叫“过渡导入”或“架桥铺路”导入法。教师根据已学过的内容,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可以是文体、写作风格、作者、内容等方面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复习巩固或讲评试题、作业等方式作铺垫,承上启下、由浅入深、顺理成章地导入主体内容,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
4. 故事、典故导入法。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小典故(如有关科学家、文学家、政界明星、商业巨子、体坛名人等的轶事),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英语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讲故事时,语言要简单、语音要准确,语速要适中,并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要想让学生对导入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教师也可以对导入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工,改编成小故事,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导入更具有趣味性。
5. 悬念激疑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疑”是学习的起点,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有“疑”,才有“思”、有“究”、有“所得”。在英语教学导入过程中,埋下伏笔、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具有“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要善问善导,设置悬念,要恰到好处,难易适中,悬而促思,思而能解,方能扣人心弦,引人人胜。
6. 情景导入法。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更真实地融入到情景中去体验其过程,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教师利用图片、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导入,为新材料的学习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相关知识。但情景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巧妙构思,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对导入内容产生亲切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224000)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13
一、英语教学导入的原则
1. 针对性、目的性原则。英语教学导入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导入一样,要符合教学目的,对即将深入开展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年龄特点、心理状态、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围绕一篇课文或材料来研究导入的方法,使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2.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英语教学导入是一种过渡,也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导入的构思、设计、组织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3. 真实、自然、简洁性原则。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尽管导入活动非常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准备活动,而非授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导入活动中语言必须真实、自然、言简意赅,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魅力。另外,导入活动必须迅速、简短,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而巧妙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4. 趣味性、启发性原则。趣味性主要表现为导入活动应具有启发性、新颖性和耐人寻味的特点。启发性可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新颖性可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导语时,要运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感性形象,尽最大可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灵活性、引导性原则。由于每节课的内容、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导入活动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当地抓住时机,把当时出现的语言和情境灵活、巧妙地加以利用,使整个导入过程更加自然、贴切。此外,导语的设计应具引导性,能把学生引导到教与学的结合这方面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英语教学导入的方法
1. 日常话题导入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校园生活、家庭、朋友、兴趣、爱好、度假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与同桌交谈,与教师交谈,也可以与好朋友交谈。这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增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又可以作为新知识技能发展的基础,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
2. 开门见山导入法又称作直接导入法。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努力做到学生在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之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演绎成学习的驱动力。
3. 承上启下(复习)导入法又叫“过渡导入”或“架桥铺路”导入法。教师根据已学过的内容,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可以是文体、写作风格、作者、内容等方面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复习巩固或讲评试题、作业等方式作铺垫,承上启下、由浅入深、顺理成章地导入主体内容,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
4. 故事、典故导入法。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小典故(如有关科学家、文学家、政界明星、商业巨子、体坛名人等的轶事),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英语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讲故事时,语言要简单、语音要准确,语速要适中,并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要想让学生对导入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教师也可以对导入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工,改编成小故事,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导入更具有趣味性。
5. 悬念激疑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疑”是学习的起点,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有“疑”,才有“思”、有“究”、有“所得”。在英语教学导入过程中,埋下伏笔、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具有“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要善问善导,设置悬念,要恰到好处,难易适中,悬而促思,思而能解,方能扣人心弦,引人人胜。
6. 情景导入法。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更真实地融入到情景中去体验其过程,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教师利用图片、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导入,为新材料的学习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相关知识。但情景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巧妙构思,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对导入内容产生亲切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