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二年级小学生遇事总是回避,心理教师通过隐喻故事了解她内心的冲突、焦虑和逃避,并在回应故事中通过故事人物的互动和说听双方的互动,引导她认识世界,丰富她的应对方式,帮助她宣泄情绪困扰,促进她心理成长,辅导效果较好。
〔关键词〕故事疗法;离异儿童;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46-04
“她又变成鸵鸟,把头埋很低,蜷缩着身子,钻书桌下面去了……”“她总是噘着嘴巴,问她她一声不吭,上课还时不时发出尖叫声……”班主任焦急又无奈地对我说。
“坐下来,慢慢说……看得出来您很担心这个孩子,您现在有点束手无策……”
我一边共情,一边了解情况。
一、案例概况
小文(化名),女,8岁,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自一年级入学来,她就引起了班主任的特别关注:上学偶尔迟到,但是迟到后就不肯进入教室,在门口犹如定海神针般站着;老师稍一批评她就噘嘴巴,皱眉头,一言不发,把头埋到桌子下面;不讲卫生,鼻涕流得满脸都是,用手随意擦;上课有时和同学发生矛盾,解决不了时就尖叫几声,影响全班同学正常上课。
小文的这些行为问题起初被认为是入学适应问题,班主任和小文母亲多次沟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效果。她虽仍然有“遇事变鸵鸟”的行为表现,但也平稳地度过了一年级,不料刚上二年级才一个月,她的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愈演愈烈,使得班主任和小文母亲都心力交瘁。于是,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小文母亲带着小文前来找我咨询。
小文的母亲是幼儿园代课老师,与小文的父亲感情不和,曾遭受到丈夫的殴打和恶性言语攻击,已离异两年,独自抚养小文,家住在学校附近。她平时对小文很宠爱,很多事情包办代做,习惯于满足小文的各种需求,一旦小文发脾气、闹情绪,她就软硬兼施,最后大都妥协处理。
小文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自卑、逃避、社会退缩、焦虑,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问题给小文造成的心理创伤比较明显,直接面质可能会使她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选择了适合儿童认知和言语发展特点的隐喻故事疗法,引导小文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
二、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防御·信任。
小文的第一次辅导是在母亲的陪同下进行的。她有点儿不习惯咨询室的气氛,站在那儿不知道干什么好。我示意她可以在沙盘游戏室拿些沙具自己玩。我鼓励她作自我介绍,她不理我,躲在母亲身后,眼睛不敢看我。很明显,她有些不安和焦虑。于是我主动跟她闲聊,即使没回应,我也继续保持微笑,给她们倒水,介绍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一些有趣的活动。20分钟后,小文放松了些,开始跟我聊了起来,接着我引入正题,引导小文讲故事。
心理教师:今天我们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它的名字是“会讲故事的魔法师”。游戏是这样玩的,小文要仔细听清楚。王老师这里有一顶帽子,一会儿你可以把帽子戴在头上。这可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而是一顶神奇的魔法帽。戴上它,你会发现有好多好多故事钻进了你的脑袋里。你准备好了吗?
小文:(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准备好了。(戴上魔法帽,开始讲述故事)一天,一个商人到城里卖东西(拿起水果沙具)。他说,这个是从美国带来的特别有名的夏威夷果,有草莓味的、香蕉味的、巧克力味的……
心理教师:那么多种特别的口味都是你喜欢的吗?
小文:喜欢!价格很便宜,两块钱就能买一包。(拿起一个小女孩沙具)然后一個小孩想买3包夏威夷果带给她的家人吃,她掏出了10块钱给商人,商人找回了6块钱。小孩马上说,错了错了,你应该找我4块钱。商人想了想,递给小孩4块钱。
心理教师:小孩主动还了两块钱给商人。
小文:是的。然后,小孩把夏威夷果带回了家里,跟爸爸妈妈分享,最后全部吃掉了。小孩和妈妈爸爸一起上床睡觉了。
心理教师: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呢?
小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要学好,不然商人会找错钱,做生意会亏钱的。要学得好一点。
故事分析:小文对数学几乎没什么兴趣,上课经常开小差,数学题目也总是做不完。在小文的故事里,小文把自己隐喻成那个买夏威夷果的小孩,而那个商人象征着数学老师。
小文的故事主要凸显了两大主题。第一,小文在故事中数学不错,购物中还能纠正商人的差错。第二,她的家庭是和睦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夏威夷果,最后大家躺在床上睡着了,气氛非常温馨。其实这两个主题非常清晰地表现了小文的防御机制——反向,是小文对真实生活中缺憾的心理补偿。在整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小文的表情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似乎在描述自己的真实生活。由于这个故事并没有正面揭露儿童心中的冲突,而是以一种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掩盖自己生活中的失意,弥补内心的遗憾,所以,如果直截了当地指出儿童的这种防御机制和策略,会使儿童陷入尴尬和恐惧中。于是,我决定暂时不对这个故事作回应,而是逐步与小文建立更加信任的关系,之后再渐渐地指出她的问题所在。
第二次辅导:恐惧·安全。
本来我与小文约定一周后进行第二次辅导,但是小文突然生病了,因此辅导计划推迟了一周。
第二次辅导,小文还是不肯主动讲故事,觉得很难为情。幸亏我事先准备了多套备用方案以化解冷场情况。我拿出了彩色铅笔和白纸,邀请小文画画。她马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始画画。十多分钟后,小文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小文:从前有一片大海。天上飞着很多架飞机,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舰,飞机和航空母舰互相攻击,飞机扔了很多炸弹,航空母舰也不示弱,发射了很多导弹,结果双方都着火了,火越烧越大……
心理教师:听起来故事很惊险啊,我还看到大海里有很多鱼。 小文:(有点失落)是啊,这些海里的鱼被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炸弹给炸伤了,有些被炸死了,只有几只活着。
心理教师:我看到大海的颜色,既有黑色的,又有红色的,是怎么回事呀?
小文:大海不小心被我画成了黑色,我本来想画蓝色的。后来因为小鱼被炸伤流血了,我又画上了红色。
心理教师:哦,原来是这样。你讲的故事很精彩啊。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道理吗?
小文:没什么道理。
心理教师:一般好的故事都应该藏着一个道理,你想一想看。
小文:(思索)它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不要打来打去,这样别人也会受伤。
故事分析:飞机和航空母舰象征着小文的父母,大海象征着她的家庭生活。小文无意中把大海画成了黑色,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生活是“黑色”的,没有希望和乐趣。大海中的小鱼象征着她自己。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相互攻击(小文父母之间的言语和肢体冲突)造成了两败俱伤,把小鱼也给炸伤了,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当我要求小文告诉我故事的寓意时,她再次不配合,表现出儿童在坦露内心情感和困惑时的恐惧,用一个老套的“道理”来搪塞。故事揭示了小文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架构,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黑暗的,孩子的自卑、抑郁可见一斑。
反馈的故事:
心理教师:从前有一片海,里面生活着很多小鱼。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舰守护着这片海。有一天,一架飞机飞过来想占领这片海,和航空母舰打了起来。他们打起来扔了很多炸弹在海里,海里的小鱼可要遭殃了。不过小鱼们这次很聪明,它们知道自己很弱小,容易受伤,于是找了块礁石躲了起来。过了好久,航空母舰把飞机赶走了,大海恢复了平静。小鱼们就游了出来,对航空母舰说:“对不起,为了我们你受伤了。”航空母舰笑笑说:“小鱼,不要紧的,你们只要保护好自己就可以了。我会保护好你们,也会保护好这片大海的。”
心理教师:小文,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知道故事中的道理吗?
小文:小鱼很聪明,保护了自己。
心理教师:是呀。如果有人因为一些事情在争执、打斗,弱小的动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这样才不会受伤。因为这些事情不是小动物能够控制的。
反馈故事分析:在反馈故事中,我改动了一个地方,小鱼不再是战争的被动受害者。小鱼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了安全的庇护所,保全了性命。我想通过故事告诉小文,父母间的争斗是她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是为了孩子和自己的生活而争吵,但是小文没有必要成为他们争吵的牺牲品,她完全可以寻找方法保护自己,不要过多卷入大人的纷争,并坚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
第三次辅导:逃避·解決。
我让小文从提前准备好的心灵图卡中选择几张讲一讲故事。小文看到了几十张图卡,眼睛放光,因为每张图卡上都画有不同的动物,姿态各异。她仔细地选出了三张,分别是兔子、鸵鸟和老虎。
小文: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有一天,小动物们被通知说要去开大会。小兔子听到后急急忙忙地赶路,可还是迟到了,被森林之王老虎狠狠骂了一顿,小兔子很委屈很伤心,它想像鸵鸟一样钻到地底下去。小兔子妈妈知道后,肯定也会批评小兔子,就不爱小兔子了。
心理教师:小兔子被老虎批评后,觉得像鸵鸟一样蜷缩着身体会感觉到安全一点儿,是吗?
小文:是的,小兔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它很伤心。
心理教师:(疑惑地)兔妈妈也会批评小兔子吗?
小文:肯定会,兔妈妈不爱小兔子了,已经有很多次了。
心理教师:小兔子迟到了,被老虎和兔妈妈批评都令它很难受,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好变成鸵鸟躲起来。
故事分析:很明显,故事中的老虎象征着小文的班主任,小兔子象征着她自己,兔妈妈则象征着她的妈妈。现实生活中,小文迟到后并没有被班主任狠狠批评,班主任总是很温和地让她进入教室,然而她自己不愿进来。她在故事中将班主任的行为夸大,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她担心被批评,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值得爱,不知所措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埋下头变鸵鸟,不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觉得这样才是最安全的,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反馈的故事:
心理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每天都会定时开大会。这一天,小兔子因为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而无法赶上开大会,被老虎批评了。小兔子虽然有些难过,不过转念想了想,老虎批评我也是应该的,如果小动物们都随便迟到,那大会还怎么开得起来呢?这样一想,小兔子的心情平和多了。回到家后,小兔子还主动跟兔妈妈讲述今天发生的事情,承认自己迟到了,讲完之后小兔子感觉舒服多了,兔妈妈也没有批评它,反而抱了抱、亲了亲小兔子。小兔子和兔妈妈一起商量“不迟到”的办法。
小文:它们想出办法来了吗?
心理教师:正在想,要不我们一起想一想,你觉得有哪些好办法呢?
小文:设置一个闹钟,早点儿起床,或者让兔妈妈早点儿叫她,还可以跑得再快一点儿……
反馈故事分析:故事中,我让小兔子换一种想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回家后主动承认错误,敢于表达,得到了兔妈妈的拥抱和肯定,最后和妈妈一起商量办法。我想通过故事引导小文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批评不是伤害,母亲和老师对她的爱不会因为批评而消失,不逃避,敢于承认错误,不退缩,共同想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第四次辅导:挑战·自信。
小文告诉我,妈妈给她买了两套新衣服,她现在心情很不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小文在沙盘室挑选沙具,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小文:这是一个沙滩,沙滩上有很多人,还有遮阳伞。我妈妈躲在遮阳伞下面看着我,我跑到沙滩上玩沙子,我用铁锹把沙子挖出来,挖着挖着,发现了一个宝藏。你知道是什么吗?
心理教师:是什么呀?我很想知道。
〔关键词〕故事疗法;离异儿童;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46-04
“她又变成鸵鸟,把头埋很低,蜷缩着身子,钻书桌下面去了……”“她总是噘着嘴巴,问她她一声不吭,上课还时不时发出尖叫声……”班主任焦急又无奈地对我说。
“坐下来,慢慢说……看得出来您很担心这个孩子,您现在有点束手无策……”
我一边共情,一边了解情况。
一、案例概况
小文(化名),女,8岁,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自一年级入学来,她就引起了班主任的特别关注:上学偶尔迟到,但是迟到后就不肯进入教室,在门口犹如定海神针般站着;老师稍一批评她就噘嘴巴,皱眉头,一言不发,把头埋到桌子下面;不讲卫生,鼻涕流得满脸都是,用手随意擦;上课有时和同学发生矛盾,解决不了时就尖叫几声,影响全班同学正常上课。
小文的这些行为问题起初被认为是入学适应问题,班主任和小文母亲多次沟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效果。她虽仍然有“遇事变鸵鸟”的行为表现,但也平稳地度过了一年级,不料刚上二年级才一个月,她的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愈演愈烈,使得班主任和小文母亲都心力交瘁。于是,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小文母亲带着小文前来找我咨询。
小文的母亲是幼儿园代课老师,与小文的父亲感情不和,曾遭受到丈夫的殴打和恶性言语攻击,已离异两年,独自抚养小文,家住在学校附近。她平时对小文很宠爱,很多事情包办代做,习惯于满足小文的各种需求,一旦小文发脾气、闹情绪,她就软硬兼施,最后大都妥协处理。
小文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自卑、逃避、社会退缩、焦虑,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问题给小文造成的心理创伤比较明显,直接面质可能会使她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选择了适合儿童认知和言语发展特点的隐喻故事疗法,引导小文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
二、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防御·信任。
小文的第一次辅导是在母亲的陪同下进行的。她有点儿不习惯咨询室的气氛,站在那儿不知道干什么好。我示意她可以在沙盘游戏室拿些沙具自己玩。我鼓励她作自我介绍,她不理我,躲在母亲身后,眼睛不敢看我。很明显,她有些不安和焦虑。于是我主动跟她闲聊,即使没回应,我也继续保持微笑,给她们倒水,介绍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一些有趣的活动。20分钟后,小文放松了些,开始跟我聊了起来,接着我引入正题,引导小文讲故事。
心理教师:今天我们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它的名字是“会讲故事的魔法师”。游戏是这样玩的,小文要仔细听清楚。王老师这里有一顶帽子,一会儿你可以把帽子戴在头上。这可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而是一顶神奇的魔法帽。戴上它,你会发现有好多好多故事钻进了你的脑袋里。你准备好了吗?
小文:(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准备好了。(戴上魔法帽,开始讲述故事)一天,一个商人到城里卖东西(拿起水果沙具)。他说,这个是从美国带来的特别有名的夏威夷果,有草莓味的、香蕉味的、巧克力味的……
心理教师:那么多种特别的口味都是你喜欢的吗?
小文:喜欢!价格很便宜,两块钱就能买一包。(拿起一个小女孩沙具)然后一個小孩想买3包夏威夷果带给她的家人吃,她掏出了10块钱给商人,商人找回了6块钱。小孩马上说,错了错了,你应该找我4块钱。商人想了想,递给小孩4块钱。
心理教师:小孩主动还了两块钱给商人。
小文:是的。然后,小孩把夏威夷果带回了家里,跟爸爸妈妈分享,最后全部吃掉了。小孩和妈妈爸爸一起上床睡觉了。
心理教师: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呢?
小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要学好,不然商人会找错钱,做生意会亏钱的。要学得好一点。
故事分析:小文对数学几乎没什么兴趣,上课经常开小差,数学题目也总是做不完。在小文的故事里,小文把自己隐喻成那个买夏威夷果的小孩,而那个商人象征着数学老师。
小文的故事主要凸显了两大主题。第一,小文在故事中数学不错,购物中还能纠正商人的差错。第二,她的家庭是和睦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夏威夷果,最后大家躺在床上睡着了,气氛非常温馨。其实这两个主题非常清晰地表现了小文的防御机制——反向,是小文对真实生活中缺憾的心理补偿。在整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小文的表情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似乎在描述自己的真实生活。由于这个故事并没有正面揭露儿童心中的冲突,而是以一种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掩盖自己生活中的失意,弥补内心的遗憾,所以,如果直截了当地指出儿童的这种防御机制和策略,会使儿童陷入尴尬和恐惧中。于是,我决定暂时不对这个故事作回应,而是逐步与小文建立更加信任的关系,之后再渐渐地指出她的问题所在。
第二次辅导:恐惧·安全。
本来我与小文约定一周后进行第二次辅导,但是小文突然生病了,因此辅导计划推迟了一周。
第二次辅导,小文还是不肯主动讲故事,觉得很难为情。幸亏我事先准备了多套备用方案以化解冷场情况。我拿出了彩色铅笔和白纸,邀请小文画画。她马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始画画。十多分钟后,小文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小文:从前有一片大海。天上飞着很多架飞机,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舰,飞机和航空母舰互相攻击,飞机扔了很多炸弹,航空母舰也不示弱,发射了很多导弹,结果双方都着火了,火越烧越大……
心理教师:听起来故事很惊险啊,我还看到大海里有很多鱼。 小文:(有点失落)是啊,这些海里的鱼被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炸弹给炸伤了,有些被炸死了,只有几只活着。
心理教师:我看到大海的颜色,既有黑色的,又有红色的,是怎么回事呀?
小文:大海不小心被我画成了黑色,我本来想画蓝色的。后来因为小鱼被炸伤流血了,我又画上了红色。
心理教师:哦,原来是这样。你讲的故事很精彩啊。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道理吗?
小文:没什么道理。
心理教师:一般好的故事都应该藏着一个道理,你想一想看。
小文:(思索)它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不要打来打去,这样别人也会受伤。
故事分析:飞机和航空母舰象征着小文的父母,大海象征着她的家庭生活。小文无意中把大海画成了黑色,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生活是“黑色”的,没有希望和乐趣。大海中的小鱼象征着她自己。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相互攻击(小文父母之间的言语和肢体冲突)造成了两败俱伤,把小鱼也给炸伤了,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当我要求小文告诉我故事的寓意时,她再次不配合,表现出儿童在坦露内心情感和困惑时的恐惧,用一个老套的“道理”来搪塞。故事揭示了小文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架构,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黑暗的,孩子的自卑、抑郁可见一斑。
反馈的故事:
心理教师:从前有一片海,里面生活着很多小鱼。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舰守护着这片海。有一天,一架飞机飞过来想占领这片海,和航空母舰打了起来。他们打起来扔了很多炸弹在海里,海里的小鱼可要遭殃了。不过小鱼们这次很聪明,它们知道自己很弱小,容易受伤,于是找了块礁石躲了起来。过了好久,航空母舰把飞机赶走了,大海恢复了平静。小鱼们就游了出来,对航空母舰说:“对不起,为了我们你受伤了。”航空母舰笑笑说:“小鱼,不要紧的,你们只要保护好自己就可以了。我会保护好你们,也会保护好这片大海的。”
心理教师:小文,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知道故事中的道理吗?
小文:小鱼很聪明,保护了自己。
心理教师:是呀。如果有人因为一些事情在争执、打斗,弱小的动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这样才不会受伤。因为这些事情不是小动物能够控制的。
反馈故事分析:在反馈故事中,我改动了一个地方,小鱼不再是战争的被动受害者。小鱼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了安全的庇护所,保全了性命。我想通过故事告诉小文,父母间的争斗是她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是为了孩子和自己的生活而争吵,但是小文没有必要成为他们争吵的牺牲品,她完全可以寻找方法保护自己,不要过多卷入大人的纷争,并坚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
第三次辅导:逃避·解決。
我让小文从提前准备好的心灵图卡中选择几张讲一讲故事。小文看到了几十张图卡,眼睛放光,因为每张图卡上都画有不同的动物,姿态各异。她仔细地选出了三张,分别是兔子、鸵鸟和老虎。
小文: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有一天,小动物们被通知说要去开大会。小兔子听到后急急忙忙地赶路,可还是迟到了,被森林之王老虎狠狠骂了一顿,小兔子很委屈很伤心,它想像鸵鸟一样钻到地底下去。小兔子妈妈知道后,肯定也会批评小兔子,就不爱小兔子了。
心理教师:小兔子被老虎批评后,觉得像鸵鸟一样蜷缩着身体会感觉到安全一点儿,是吗?
小文:是的,小兔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它很伤心。
心理教师:(疑惑地)兔妈妈也会批评小兔子吗?
小文:肯定会,兔妈妈不爱小兔子了,已经有很多次了。
心理教师:小兔子迟到了,被老虎和兔妈妈批评都令它很难受,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好变成鸵鸟躲起来。
故事分析:很明显,故事中的老虎象征着小文的班主任,小兔子象征着她自己,兔妈妈则象征着她的妈妈。现实生活中,小文迟到后并没有被班主任狠狠批评,班主任总是很温和地让她进入教室,然而她自己不愿进来。她在故事中将班主任的行为夸大,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她担心被批评,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值得爱,不知所措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埋下头变鸵鸟,不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觉得这样才是最安全的,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反馈的故事:
心理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每天都会定时开大会。这一天,小兔子因为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而无法赶上开大会,被老虎批评了。小兔子虽然有些难过,不过转念想了想,老虎批评我也是应该的,如果小动物们都随便迟到,那大会还怎么开得起来呢?这样一想,小兔子的心情平和多了。回到家后,小兔子还主动跟兔妈妈讲述今天发生的事情,承认自己迟到了,讲完之后小兔子感觉舒服多了,兔妈妈也没有批评它,反而抱了抱、亲了亲小兔子。小兔子和兔妈妈一起商量“不迟到”的办法。
小文:它们想出办法来了吗?
心理教师:正在想,要不我们一起想一想,你觉得有哪些好办法呢?
小文:设置一个闹钟,早点儿起床,或者让兔妈妈早点儿叫她,还可以跑得再快一点儿……
反馈故事分析:故事中,我让小兔子换一种想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回家后主动承认错误,敢于表达,得到了兔妈妈的拥抱和肯定,最后和妈妈一起商量办法。我想通过故事引导小文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批评不是伤害,母亲和老师对她的爱不会因为批评而消失,不逃避,敢于承认错误,不退缩,共同想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第四次辅导:挑战·自信。
小文告诉我,妈妈给她买了两套新衣服,她现在心情很不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小文在沙盘室挑选沙具,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小文:这是一个沙滩,沙滩上有很多人,还有遮阳伞。我妈妈躲在遮阳伞下面看着我,我跑到沙滩上玩沙子,我用铁锹把沙子挖出来,挖着挖着,发现了一个宝藏。你知道是什么吗?
心理教师:是什么呀?我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