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审计是运用国家法律及制约权力为国家治理的一套体系。通过国家审计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实现,促进国家有效治理。为了进一步明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相关性,推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实际国情,将国家审计机制引入到国家治理框架中,并探讨了国家审计作用提出了国家审计优化方法,从而推动国家治理目标更好实现。
【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作用机制;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44
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治理模式也随之发展,国家治理这个全新的理念也在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国家治理是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共同协作完成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免疫系统一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整的机制,对公共事务进行调控、引导和支配,从而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保证公民利益最大化。
一、文献综述
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提出了治理的概念,所谓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当遇到矛盾后处理推进的过程。罗伯特 罗茨(1996)表示管理是社会组织的新型方式,同时高兰 海登表示国家治理是国家发展的结果,更是管理者治理当前国家结构、配置国家资源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提高治理主体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国家治理的更好发展。默罕默德 阿斯夫和哈斯 曼德(1994)在研究中提出国家治理的三个内容:治理程序、治理内容以及治理有效性等,这就是所谓的善治。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治理:世界银行的经验》中也提及了善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的过程,社会公众、企业单位、政府等都是治理主体。国际审计组织提出了在国企中很多资金资源都是需要经过审计后才会被委托给管理者使用、管理。审计机关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管理使用。审计机关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绩效提升,优化政府治理途径,同时还对政府失范行为进行约束。李健(2011)表示国家审计从本质上就是为国家治理服务的一项制度,国家审计人员应维护相关制度,确保执法立法的权威性,同时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改善。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与作用机制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对国家治理进行监管约束。国家审计系统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门,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防御、监管、规范等管理机制,促进了国家治理的优化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引导。因此必须运用权力监督机制做好政府监管,维护和谐社会、市场经济、文明政治的全面发展,保障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从深度上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结果,国家治理需求影响了审计内容,国家治理目标也是国家审计的发展目标。故此在治理发展中决定了审计未来发展,国家治理同样也会影响到治理作用。因此不管审计机制如何设计,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服务群众的原则,当国家治理机制发生调整,审计机制也需要做好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治理需求。
通过国家审计推进国家反腐倡廉体系的建设。对违法违规案件的处理以及对国家审计报告的批示可有效完善政府官员的经济问责制度,促进权力与责任匹配,推动国家治理的发展,为国家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审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保项目、教育项目、住房项目、养老项目等,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规范审计方法及程序,创新审计手段,实现高品质审计。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1.监督机制
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所有执行及管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政府与群众就形成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政府部门作为受托方,既有人民群众授予的治理国家权力,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并汇报履职情况。需要第三方監管机构代替群众监督政府行为,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查监督,确保政府部门时刻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执政,国家治理是否达到了人民群众的预期要求,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监督职能促使国家审计机关出现,国家审计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及管理机制。作为国家审计机关,要求其应代表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治理的过程以及相关结果,并将真实公允的信息及时披露给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注重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效率、各个独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还要注重审计结果的公正与真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审计的监督机制能够发现政府部门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积极给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指导意见,及时给予解决,并发表相关审计意见。
2.评价机制
国家审计应具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国家审计机关对于重要项目需要强化审计管理,要对披露信息全面拓展,同时对于披露的报告要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能够使人民群众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这对于构建阳光政府也是具有积极影响,能够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治理中。
3.鉴证机制
鉴证机制也是国家审计的重要机制,它是政府与人民关联的重要纽带,通过鉴证机制能够让国家政府披露的报告更加真实有效,能够让群众深入了解政府、履职情况。这就需要不受其他相关部门的干扰,因此需要国家审计机关保持独立性。国家审计机关及时、完整且公开透明地披露所有需要大众了解的信息,各部门迅速落实披露的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通过微博、网站等增加曝光率,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国家审计的鉴证机制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审计主体未达到要求
虽然国家审计与宪法一样,都有独立性这一特征,但是审计机关仍然属于行政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其他行政部门依旧会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且审计在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两个问题在地方审计过程中非常明显。因此,需改革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審计方案在实施中不落地
审计机关下级服务于上级,下级听从上级指挥,但审计的目标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审计成果也只是供部分人群使用,而一些公众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并不能够了解相关审计成果,审计机关也并没有把这些具体问题落实到实处。审计机关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是适当给出意见,并没有提出具体整改实施方案,同时也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跟进,在审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没有落实到实处。
3.部门之间协作治理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国家审计能够有效服务于国家治理,不仅仅需要依靠国家审计部门。同时,司法部门以及行政部门在国家治理的基础上,也能够推动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发展。但是,这几个部门又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的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在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部门联接不紧密,表面程序过多,从而使各部门在协作的过程中由于治理方式不同,制订计划不同,工作进程不一,导致效率不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效果。
4.审计监督的透明度不够
目前国家的审计机关只是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出具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目标、审计取得的成效以及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的情况等基本工作计划也应向社会公开。只将审计结果公布出来这一做法会让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机关存疑,从而影响群众对审计机关的认可与信任,影响了国家审计工作的推动发展。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1.加强并推进国家审计法制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行政型管理体制是我国的审计机关采用的管理体制,假如审计机关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严格把控和监督各政府机构、事业、企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善建议和有效应对措施,相信我国有关审计的各项立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大大降低我国有关审计的各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以,不断改进和健全我国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法律制度的服务水平、打造法治和谐社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审计体系主要指的是审计机关从属于具有对等地位的政府机构,虽然从名义上看,是上一级审计机关管理着下一级审计机关,但是具体负责审计机关各项工作的人员则是通过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等级别的各政府机构中挑选出来的。因此,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这种审计体系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我国需要将审计体系从目前的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也就是说,同等级别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高于对应级别的审计机关,比如: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对应的审计机关需要将工作汇报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的各个审计机关需要将工作汇报给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以保障我国的审计机关在履行国家的各项治理工作职能、义务时,实现公平、公正、客观、独立。
2.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产生的,在我国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权力的科学合理使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有:审计政府机构以及党员干部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工作的具体情况,是否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执行相应的工作内容,是否出现各种经济违规的行为,并根据监督、考察、审计这些党员干部的情况出具相应的审计评价报告,作为各级政府机构评价党员干部表现的依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工作职能的转变,仅仅通过经济责任这一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各级政府机构针对众多领导干部的考察、监督、审计需求,工作的质量、效率等多种因素成为审计过程需重视的新要素。因此,绩效审计模式随之出现,并得到了各级政府机构的重视。为了确保对领导干部工作政绩所进行的监督、考察、评价是全面、科学、合理的,则需要将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综合起来,从而充分利用两者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侧重于考察、监督各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执政,绩效审计主要侧重于考察、监督领导干部在执政的时候有没有节约资源,是否存在经济浪费行为,以及执政的质量和审计的要求、标准是否一致。在综合运用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时,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统一、完整的审计绩效评价机制,来确保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机制要求去执行,确保我国的各项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的综合应用下,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真实有效地反映各级政府机构党员干部执政情况,杜绝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严惩各类贪污腐败分子。
3.完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改革力度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主要指的是通过公告的方式将监督、检查获悉的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情况反馈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工作中,一起来监督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按照我国《审计法》中的有关规定可知,审计机构可将以下审计结果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公告:(1)和审计机关同等级别的政府机构、上级审计主管机构等要求审计机构对外公告的审计结果信息;(2)广大人民群众比较重视且一再要求对外公告的审计结果信息;(3)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管理规定中所要求的其他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公告的有关审计结果信息。对于存在审计问题的结果要作为重点信息披露对象,不断加强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国家审计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联纽带,是不断健全我国各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有关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对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着积极作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仅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获悉各级政府机构的执政信息,对各级政府机构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提高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只有各级政府机构、上级审计主管机构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立法部门的配合,才能够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结果的工作效果,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制在我国的各项治理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建设公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监督和打击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加快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执政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其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各级政府机构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提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出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充分展现出国家审计的工作职能,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员综合能力考核体系,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从而更专业地服务,更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人员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同时提升审计机关的水平,加大国家审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从而使国家审计更深入地推进国家治理。要不断加强对绩效评价这一审计模式的应用,确定审计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规定等各项与绩效有关的评价机制。随着经济的增长,现代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数字化管控也逐渐成为趋势。审计机关也应充分利用时代科技的优势,为国家审计更好地发挥揭示、抵御等职能,增强国家治理的工作能力。要制定出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审计质量管控机制,综合考虑审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审计公告等各个环节。
目前与审计有关的各项工作项目逐渐精细化,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项审计需要大量的除审计专业外的优秀专业人才。目前,许多审计人员并不精通审计,不具备工作经验,甚至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不会变通,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有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都只是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审计,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影响到专项审计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完成效率。针对这种审计人员不作为的情况,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专业的审计人才进行培训,并且需要借鉴好的培训模式以及好的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保证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的审计人员,需要有不同的培训方式,对症下药。第一,将专业素质过硬的骨干人员封闭式培训,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第二,根据情况,派遣审计人员到先进部门进行考察学习,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情况,总结一套适合本审计部门的经验;第三,不定期聘请专家团队开展咨询服务或者进行专家座谈会,分享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面对面解决专业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崔雯雯,张立民.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J].当代财经,2016(05).
[2]劉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09).
[3]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06).
[4]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2(02).
[5]王姝.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6).
[6]赵永红.“免役系统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本质观[J].财政研究,2013(03).
[7]章轲.基于国家产权理念的国家审计本质研究[J].审计研究,2012(06).
[8]张立民,许钊.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1).
[9]张俊民.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模式的趋同性——基于审计内容角度的考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5).
[10]张俊民.国家审计本质认识演进研究——基于审计目的与审计技术手段角度的考察[J].财经论丛,2016(12).
[11]宋常.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1).
[12]蔡春.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2).
[13]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4(03).
[14]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07).
[15]陈英姿.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12(04).
[16]张立民,许钊.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1).
[17]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01).
[18]张先治,顾水彬.基于管理控制的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理论与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5).
【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作用机制;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44
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治理模式也随之发展,国家治理这个全新的理念也在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国家治理是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共同协作完成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免疫系统一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整的机制,对公共事务进行调控、引导和支配,从而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保证公民利益最大化。
一、文献综述
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提出了治理的概念,所谓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当遇到矛盾后处理推进的过程。罗伯特 罗茨(1996)表示管理是社会组织的新型方式,同时高兰 海登表示国家治理是国家发展的结果,更是管理者治理当前国家结构、配置国家资源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提高治理主体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国家治理的更好发展。默罕默德 阿斯夫和哈斯 曼德(1994)在研究中提出国家治理的三个内容:治理程序、治理内容以及治理有效性等,这就是所谓的善治。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治理:世界银行的经验》中也提及了善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的过程,社会公众、企业单位、政府等都是治理主体。国际审计组织提出了在国企中很多资金资源都是需要经过审计后才会被委托给管理者使用、管理。审计机关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管理使用。审计机关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绩效提升,优化政府治理途径,同时还对政府失范行为进行约束。李健(2011)表示国家审计从本质上就是为国家治理服务的一项制度,国家审计人员应维护相关制度,确保执法立法的权威性,同时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改善。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与作用机制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对国家治理进行监管约束。国家审计系统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门,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防御、监管、规范等管理机制,促进了国家治理的优化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引导。因此必须运用权力监督机制做好政府监管,维护和谐社会、市场经济、文明政治的全面发展,保障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从深度上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结果,国家治理需求影响了审计内容,国家治理目标也是国家审计的发展目标。故此在治理发展中决定了审计未来发展,国家治理同样也会影响到治理作用。因此不管审计机制如何设计,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服务群众的原则,当国家治理机制发生调整,审计机制也需要做好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治理需求。
通过国家审计推进国家反腐倡廉体系的建设。对违法违规案件的处理以及对国家审计报告的批示可有效完善政府官员的经济问责制度,促进权力与责任匹配,推动国家治理的发展,为国家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审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保项目、教育项目、住房项目、养老项目等,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规范审计方法及程序,创新审计手段,实现高品质审计。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1.监督机制
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所有执行及管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政府与群众就形成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政府部门作为受托方,既有人民群众授予的治理国家权力,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并汇报履职情况。需要第三方監管机构代替群众监督政府行为,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查监督,确保政府部门时刻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执政,国家治理是否达到了人民群众的预期要求,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监督职能促使国家审计机关出现,国家审计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及管理机制。作为国家审计机关,要求其应代表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治理的过程以及相关结果,并将真实公允的信息及时披露给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注重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效率、各个独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还要注重审计结果的公正与真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审计的监督机制能够发现政府部门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积极给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指导意见,及时给予解决,并发表相关审计意见。
2.评价机制
国家审计应具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国家审计机关对于重要项目需要强化审计管理,要对披露信息全面拓展,同时对于披露的报告要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能够使人民群众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这对于构建阳光政府也是具有积极影响,能够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治理中。
3.鉴证机制
鉴证机制也是国家审计的重要机制,它是政府与人民关联的重要纽带,通过鉴证机制能够让国家政府披露的报告更加真实有效,能够让群众深入了解政府、履职情况。这就需要不受其他相关部门的干扰,因此需要国家审计机关保持独立性。国家审计机关及时、完整且公开透明地披露所有需要大众了解的信息,各部门迅速落实披露的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通过微博、网站等增加曝光率,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国家审计的鉴证机制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审计主体未达到要求
虽然国家审计与宪法一样,都有独立性这一特征,但是审计机关仍然属于行政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其他行政部门依旧会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且审计在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两个问题在地方审计过程中非常明显。因此,需改革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審计方案在实施中不落地
审计机关下级服务于上级,下级听从上级指挥,但审计的目标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审计成果也只是供部分人群使用,而一些公众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并不能够了解相关审计成果,审计机关也并没有把这些具体问题落实到实处。审计机关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是适当给出意见,并没有提出具体整改实施方案,同时也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跟进,在审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没有落实到实处。
3.部门之间协作治理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国家审计能够有效服务于国家治理,不仅仅需要依靠国家审计部门。同时,司法部门以及行政部门在国家治理的基础上,也能够推动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发展。但是,这几个部门又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的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在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部门联接不紧密,表面程序过多,从而使各部门在协作的过程中由于治理方式不同,制订计划不同,工作进程不一,导致效率不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效果。
4.审计监督的透明度不够
目前国家的审计机关只是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出具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目标、审计取得的成效以及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的情况等基本工作计划也应向社会公开。只将审计结果公布出来这一做法会让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机关存疑,从而影响群众对审计机关的认可与信任,影响了国家审计工作的推动发展。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1.加强并推进国家审计法制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行政型管理体制是我国的审计机关采用的管理体制,假如审计机关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严格把控和监督各政府机构、事业、企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善建议和有效应对措施,相信我国有关审计的各项立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大大降低我国有关审计的各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以,不断改进和健全我国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法律制度的服务水平、打造法治和谐社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审计体系主要指的是审计机关从属于具有对等地位的政府机构,虽然从名义上看,是上一级审计机关管理着下一级审计机关,但是具体负责审计机关各项工作的人员则是通过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等级别的各政府机构中挑选出来的。因此,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这种审计体系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我国需要将审计体系从目前的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也就是说,同等级别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高于对应级别的审计机关,比如: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对应的审计机关需要将工作汇报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的各个审计机关需要将工作汇报给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以保障我国的审计机关在履行国家的各项治理工作职能、义务时,实现公平、公正、客观、独立。
2.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产生的,在我国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权力的科学合理使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有:审计政府机构以及党员干部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工作的具体情况,是否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执行相应的工作内容,是否出现各种经济违规的行为,并根据监督、考察、审计这些党员干部的情况出具相应的审计评价报告,作为各级政府机构评价党员干部表现的依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工作职能的转变,仅仅通过经济责任这一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各级政府机构针对众多领导干部的考察、监督、审计需求,工作的质量、效率等多种因素成为审计过程需重视的新要素。因此,绩效审计模式随之出现,并得到了各级政府机构的重视。为了确保对领导干部工作政绩所进行的监督、考察、评价是全面、科学、合理的,则需要将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综合起来,从而充分利用两者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侧重于考察、监督各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执政,绩效审计主要侧重于考察、监督领导干部在执政的时候有没有节约资源,是否存在经济浪费行为,以及执政的质量和审计的要求、标准是否一致。在综合运用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时,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统一、完整的审计绩效评价机制,来确保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机制要求去执行,确保我国的各项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绩效这两种审计模式的综合应用下,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真实有效地反映各级政府机构党员干部执政情况,杜绝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严惩各类贪污腐败分子。
3.完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改革力度
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主要指的是通过公告的方式将监督、检查获悉的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情况反馈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工作中,一起来监督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按照我国《审计法》中的有关规定可知,审计机构可将以下审计结果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公告:(1)和审计机关同等级别的政府机构、上级审计主管机构等要求审计机构对外公告的审计结果信息;(2)广大人民群众比较重视且一再要求对外公告的审计结果信息;(3)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管理规定中所要求的其他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公告的有关审计结果信息。对于存在审计问题的结果要作为重点信息披露对象,不断加强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国家审计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联纽带,是不断健全我国各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有关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对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着积极作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仅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获悉各级政府机构的执政信息,对各级政府机构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提高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只有各级政府机构、上级审计主管机构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立法部门的配合,才能够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结果的工作效果,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制在我国的各项治理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建设公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监督和打击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加快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执政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其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各级政府机构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提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出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充分展现出国家审计的工作职能,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员综合能力考核体系,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从而更专业地服务,更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人员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同时提升审计机关的水平,加大国家审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从而使国家审计更深入地推进国家治理。要不断加强对绩效评价这一审计模式的应用,确定审计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规定等各项与绩效有关的评价机制。随着经济的增长,现代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数字化管控也逐渐成为趋势。审计机关也应充分利用时代科技的优势,为国家审计更好地发挥揭示、抵御等职能,增强国家治理的工作能力。要制定出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审计质量管控机制,综合考虑审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审计公告等各个环节。
目前与审计有关的各项工作项目逐渐精细化,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项审计需要大量的除审计专业外的优秀专业人才。目前,许多审计人员并不精通审计,不具备工作经验,甚至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不会变通,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有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都只是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审计,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影响到专项审计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完成效率。针对这种审计人员不作为的情况,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专业的审计人才进行培训,并且需要借鉴好的培训模式以及好的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保证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的审计人员,需要有不同的培训方式,对症下药。第一,将专业素质过硬的骨干人员封闭式培训,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第二,根据情况,派遣审计人员到先进部门进行考察学习,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情况,总结一套适合本审计部门的经验;第三,不定期聘请专家团队开展咨询服务或者进行专家座谈会,分享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面对面解决专业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崔雯雯,张立民.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J].当代财经,2016(05).
[2]劉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09).
[3]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06).
[4]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2(02).
[5]王姝.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6).
[6]赵永红.“免役系统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本质观[J].财政研究,2013(03).
[7]章轲.基于国家产权理念的国家审计本质研究[J].审计研究,2012(06).
[8]张立民,许钊.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1).
[9]张俊民.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模式的趋同性——基于审计内容角度的考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5).
[10]张俊民.国家审计本质认识演进研究——基于审计目的与审计技术手段角度的考察[J].财经论丛,2016(12).
[11]宋常.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1).
[12]蔡春.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2).
[13]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4(03).
[14]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07).
[15]陈英姿.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12(04).
[16]张立民,许钊.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4(01).
[17]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01).
[18]张先治,顾水彬.基于管理控制的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理论与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