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让演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
众所周知,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该巧设问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心境。特别是复合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提不出中间问题。于是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导向,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思维的环境,促使学生的思维入正路。如教学这样的一道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红花比黄花和紫花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1)做的红花比谁的朵数少3朵?(2)要求红花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通过这样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出中间问题,理清了解答这道解决问题。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我又将此题的第二个条件中的“少”改为“多”后又提出了如下问题:(1)注意观察此题发生了什么变化?(2)现在此题和刚才有什么不同?(3)要求红花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跃跃欲试,争先发言,带着浓厚的兴趣,笑脸顺利地解答了此题。
二、利用复习环节,实现数学知识迁移
心理学告诉我们,过难和过易的知识都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停滞。学习解决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机构和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巧设复习引入的练习,为新课作铺垫,化难为易,扫除学生的思维散点集中,并在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出一条清晰的必由之路,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培养了知识迁移的能力。
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这是一道两个变量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已有基础上,学习这道解决问题会感到乱,不知头绪。这时,我们可以在教学例题前这样设计复习题: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数量关系。(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每天接待多少人?(2)“冰雪天地”每天接待329人,6天接待多少人?通过以上复习题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唤醒已有的乘法问题基础,进一步接吻掌握应用题的机构和简单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难题迎刃而解。
三、发挥习题作用,降低学生解题难度
有人认为解决问题的练习就是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单一的解决问题练习,使学生对枯燥的抽象数学、复杂的解决问题产生厌倦和害怕的心理。其实,解决问题练习是同样可以像其他练习一样多种多样的。
如这样一道解决问题练习: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共重750千克,其中梨的重量是苹果的2/3,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用方程去解答)它可以变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看图列方程等的类型:
1、苹果有x千克,梨是苹果的2/3,梨有( )千克,苹果和梨共重( )千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共重750千克,其中梨的重量是苹果的1/3,苹果重多少千克?如设苹果为x千克,正确的方程是( )。
3、写出方程。
苹果: x千克
梨: 是苹果的2/3 共750千克
列方程:
这样把一道分数解决问题变出各种形式的问题来,既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又能减低对解决问题的枯燥感。
四、鼓励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求异思维
一题多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能增强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势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例如:某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总数是18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求这个班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应用题,老师在设置理由时可以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决呢?学生读过题后会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得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有的学生会把它看成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即男女生人数比是1:2;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它当做平均分配应用题,即把学生总人数180人平均分成3份,男生占其中1份,女生占其中的2份;有的学生还会利用方程解答,即设女生人数为x人,则男生人数为(1/2x)人,有(x+1/2x)=180,进而解出x,即可得到结果。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具有挑战自我的特性,用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解式探讨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学生便会真正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捉住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条件,这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柯秀敬 注重解题反思,培养思维品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4期
[2]黄小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略《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6期
[3]杨有润 浅谈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新思路《成功(教育版)》2011年10期
[4]蔡萍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新课程导学》2012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
众所周知,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该巧设问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心境。特别是复合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提不出中间问题。于是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导向,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思维的环境,促使学生的思维入正路。如教学这样的一道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红花比黄花和紫花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1)做的红花比谁的朵数少3朵?(2)要求红花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通过这样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出中间问题,理清了解答这道解决问题。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我又将此题的第二个条件中的“少”改为“多”后又提出了如下问题:(1)注意观察此题发生了什么变化?(2)现在此题和刚才有什么不同?(3)要求红花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跃跃欲试,争先发言,带着浓厚的兴趣,笑脸顺利地解答了此题。
二、利用复习环节,实现数学知识迁移
心理学告诉我们,过难和过易的知识都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停滞。学习解决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机构和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巧设复习引入的练习,为新课作铺垫,化难为易,扫除学生的思维散点集中,并在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出一条清晰的必由之路,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培养了知识迁移的能力。
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这是一道两个变量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已有基础上,学习这道解决问题会感到乱,不知头绪。这时,我们可以在教学例题前这样设计复习题: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数量关系。(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每天接待多少人?(2)“冰雪天地”每天接待329人,6天接待多少人?通过以上复习题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唤醒已有的乘法问题基础,进一步接吻掌握应用题的机构和简单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难题迎刃而解。
三、发挥习题作用,降低学生解题难度
有人认为解决问题的练习就是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单一的解决问题练习,使学生对枯燥的抽象数学、复杂的解决问题产生厌倦和害怕的心理。其实,解决问题练习是同样可以像其他练习一样多种多样的。
如这样一道解决问题练习: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共重750千克,其中梨的重量是苹果的2/3,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用方程去解答)它可以变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看图列方程等的类型:
1、苹果有x千克,梨是苹果的2/3,梨有( )千克,苹果和梨共重( )千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共重750千克,其中梨的重量是苹果的1/3,苹果重多少千克?如设苹果为x千克,正确的方程是( )。
3、写出方程。
苹果: x千克
梨: 是苹果的2/3 共750千克
列方程:
这样把一道分数解决问题变出各种形式的问题来,既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又能减低对解决问题的枯燥感。
四、鼓励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求异思维
一题多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能增强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势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例如:某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总数是18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求这个班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应用题,老师在设置理由时可以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决呢?学生读过题后会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得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有的学生会把它看成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即男女生人数比是1:2;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它当做平均分配应用题,即把学生总人数180人平均分成3份,男生占其中1份,女生占其中的2份;有的学生还会利用方程解答,即设女生人数为x人,则男生人数为(1/2x)人,有(x+1/2x)=180,进而解出x,即可得到结果。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具有挑战自我的特性,用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解式探讨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学生便会真正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捉住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条件,这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柯秀敬 注重解题反思,培养思维品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4期
[2]黄小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略《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6期
[3]杨有润 浅谈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新思路《成功(教育版)》2011年10期
[4]蔡萍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新课程导学》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