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因涵盖面广、综合性强、生涩难懂而导致的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记难学的问题,提出运用比较教学法,并从该课程所涉及的五大部分内容分别阐述了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分析了比较教学法的作用,指出了比较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应用
作者简介:王增胜(1980-),男,山西介休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机械系,讲师;杨汉嵩(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理论课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JG2011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51-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具有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较多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顺序通篇讲授,学生往往孤立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而很少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整理,不能整体把握,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系统。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深下功夫,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也至关重要。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知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知对象属性的异同、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和问题的难易,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知对象的一种方法。[1]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一、比较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各部分内容中的应用
可将比较教学法贯穿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的每一章节中。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教材大多是以机电一体化的几大关键技术作为各章内容的,其内容体系为绪论、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限于篇幅,以下就每一部分内容仅举一例说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1.比较教学法在绪论中的应用(见表1)
2.比较教学法在机械技术中的应用(见表2)
3.比较教学法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见表3)
4.比较教学法在伺服传动技术中的应用(见表4)
5.比较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见表5)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1.类比比较法(异中求同)
类比比较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的思考。例如上述表1中将机电一体化的五大功能要素分别与人体的五大要素进行比较。因为机电一体化与人体的功能要素有相同的功能,通过类比学生熟悉的人体功能要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记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要素。
2.对比比较法(同中求异)
对比比较法是对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上述表3~5,通过对比较对象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综合比较法(辨别异同)
综合比较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上述表2,几种齿轮传动比分配原则的结论容易混淆,使知识点之间相互产生负迁移,让人难以记忆。而通过表2的比较发现,除“质量最小原则”的分配结论为“等传动比”(小功率传动情况下)或“前大后小”(大功率传动情况下)外,其余分配原则的结论均为“前小后大”。掌握了这个规律,则很容易记忆,且不易混淆。
三、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上述比较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不难发现:通过比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增进理解,增强记忆;可以使零碎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对象的选择
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因为,个性完全相同者根本没有必要比较,个性完全相异者根本无从比较,所以应将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对象。例如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别的事物,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相类似易混淆的概念和具有共同属性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对象。比较内容包括各对象的共同属性、特殊属性,对象间的关联模式、对象的使用场合和优劣评价等。[2]
2.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实施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比较教学法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使用比较教学法不宜直接公布全部比较结果,而应结合问题驱动、启发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归纳或由学生归纳总结,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比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启发在比较中逐步推进。比较法的实施包括比较内容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导出结论三个环节,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通过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教学效果,更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125-127.
[2]徐钦桂,杨桃栏.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95-99.
[3]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应用
作者简介:王增胜(1980-),男,山西介休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机械系,讲师;杨汉嵩(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理论课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JG2011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51-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具有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较多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顺序通篇讲授,学生往往孤立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而很少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整理,不能整体把握,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系统。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深下功夫,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也至关重要。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知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知对象属性的异同、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和问题的难易,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知对象的一种方法。[1]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一、比较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各部分内容中的应用
可将比较教学法贯穿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的每一章节中。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教材大多是以机电一体化的几大关键技术作为各章内容的,其内容体系为绪论、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限于篇幅,以下就每一部分内容仅举一例说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1.比较教学法在绪论中的应用(见表1)
2.比较教学法在机械技术中的应用(见表2)
3.比较教学法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见表3)
4.比较教学法在伺服传动技术中的应用(见表4)
5.比较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见表5)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1.类比比较法(异中求同)
类比比较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的思考。例如上述表1中将机电一体化的五大功能要素分别与人体的五大要素进行比较。因为机电一体化与人体的功能要素有相同的功能,通过类比学生熟悉的人体功能要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记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要素。
2.对比比较法(同中求异)
对比比较法是对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上述表3~5,通过对比较对象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综合比较法(辨别异同)
综合比较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上述表2,几种齿轮传动比分配原则的结论容易混淆,使知识点之间相互产生负迁移,让人难以记忆。而通过表2的比较发现,除“质量最小原则”的分配结论为“等传动比”(小功率传动情况下)或“前大后小”(大功率传动情况下)外,其余分配原则的结论均为“前小后大”。掌握了这个规律,则很容易记忆,且不易混淆。
三、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上述比较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不难发现:通过比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增进理解,增强记忆;可以使零碎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对象的选择
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因为,个性完全相同者根本没有必要比较,个性完全相异者根本无从比较,所以应将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对象。例如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别的事物,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相类似易混淆的概念和具有共同属性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对象。比较内容包括各对象的共同属性、特殊属性,对象间的关联模式、对象的使用场合和优劣评价等。[2]
2.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实施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比较教学法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使用比较教学法不宜直接公布全部比较结果,而应结合问题驱动、启发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归纳或由学生归纳总结,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比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启发在比较中逐步推进。比较法的实施包括比较内容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导出结论三个环节,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通过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教学效果,更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125-127.
[2]徐钦桂,杨桃栏.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95-99.
[3]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