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接受综合护理的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施行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切口造成感染的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服务,充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综合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
  在临床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患者在围手术期由于切口进入了大量细菌,从而引发的感染现象。随着无菌治疗理念的深入,手术操作水平的逐步上升,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发生感染的人群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1]。本实验通过以入住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施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分布:15-70岁,平均年龄(36.8±1.6)岁。其中,29例施行胆道手术,25例施行妇科手术,20例施行骨科手术,16例施行阑尾手术,11例施行胃肠部手术,10例施行肝脏手术,9例施行神经外科手术;36例为Ⅰ类切口,59例为Ⅱ类切口,25例为Ⅲ类切口;所有患者均已排除腹腔镜手术与急诊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为: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向患者交代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手术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手术后,为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对伤口进行必要的处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让患者术前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安定类药物。术前让患者吸入低流量氧,选择适当的时机向患者及其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疾病发生的途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后的恢复,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其心理抚慰,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手术所需器械设备进行仔细的核对和消毒,最大限度降低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2)在进行手术时: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其亲切的关怀,进行手术准备工作时,动作要轻柔,操作娴熟,并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安静。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抚慰,尽量满足其要求,让患者在轻松、舒适的情绪中进行手术。
  (3)在进行手术后:帮助患者擦拭伤口血迹,穿好衣裤,确认引流管妥善固定后,将患者平稳推进病房。对患者进行服药、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方式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疾病时应当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如何在家里进行日常护理。告诉家属及患者出院后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同时,告诫患者服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确定患者前来复查的时间。
  1.3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法、部位、时间及切口长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中,3例发生胆道手术感染,2例妇科手术感染,1例骨科手术感染,1例阑尾手术感染,1例胃肠部手术感染;其中2例为Ⅰ类切口感染,2例Ⅱ类切口感染,6例为Ⅲ类切口感染。
  在上述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例患者中,1例为接受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占1.7%;9例為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占15.0%。数据表明,采取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临床外科治疗中,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医疗成本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报道得知,手术切口感染约占医院内感染的20%[3]。此外,当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时,还可引发全身炎症、败血症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因而找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本实验在对12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手术切口类型中,Ⅰ类切口大多比较清洁,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比较低;Ⅱ类切口与Ⅲ类切口均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在围手术期,如果未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那么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患者其免疫力、抵抗力以及器官功能均低于青年患者,因而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更大。此外,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会对患者的切口感染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未能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也没能给予患者优质的术中护理服务,导致了手术时间过长,加大了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患者的住院时间过长也大多因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未能做到位,使患者发生了交叉感染。
  在本研究中,接受综合护理的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因此,针对存在的切口感染问题,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切口造成感染的因素,并在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服务,可充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龚喜雪.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11,8(3):91-92.
  [2]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314.
  [3]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7):1310-1312.
  [4]陈朝芝,黄启玲,陈霞.护理干预在行消化道手术病人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9):758-7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方法:临床统计了3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护理.分析护理的具体方法、详细操作步骤、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探索内瘘的护理、内瘘皮肤的护理、内瘘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透析质量良好。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协助治疗,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血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的心理变化,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观察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敏感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解除了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对疾病的恐惧感及自身的孤独失落感,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治愈率。结论 ICU患者清醒后,护士应主动对患者进行环境介绍,在护理工作中,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除思想压力,以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监
期刊
摘要:将心外ICU 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能提高机械通气做功效率,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并减少危险因素,操作安全性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劳动环节便于护理操作。  关键词: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气道护理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1.1.1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有创
期刊
神经系统的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神经系统损害,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所以临床患者颅内环境变化是相对罕见,如增加颅内压、脑损伤,脑瘤,等等。因此,护士必須具有丰富的基本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和心理知识,并熟悉护理问题,根据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根据条件,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给予关心和帮助,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人的所有患者。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由于缺乏对基层人员和设备的医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病人进行护理。结果 40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肾穿刺术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B超引导;肾活检;护理措施;成功率;并发症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活检或肾穿刺),是用肾穿刺针经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 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病原体侵犯鼻、鼻咽和咽部而产生的急性炎性反应,简称“上感”
期刊
摘要:通过探讨加强神经内科工作中护理告知的重要性、方式、作用等,认为提高护理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告知是指患者入院到出院或死亡以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向家属介绍,说明先讲解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患者住院期间遇到或希望了解的基本问题的解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告知行为已成为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行
期刊
摘要:目的:在于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0 年 1 月 -2012年 1 月来入院治疗的 46 例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服务,可明显促进软组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整体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45.09±8.76)(40.38±6.15),对照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54.13±8.97)(49.24±10.03),观察组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创面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院186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3例为改良连续缝合子宫创面全层(研究组),93例为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关闭子宫创面(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改良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