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鹿鄂温克民族是我国鄂温克族的三支族群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为“雅库特人”,也就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严重制约着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与发展。国家综合少时民族民生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决定于2003年8月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进行第三次移民定居,称之为生态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政府没有预料到的现实问题和困境。针对移民中的具体困境,从社会学的角度作了深度考察分析,并对如何解决现实问题阐述了解决对策。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困境对策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使鹿鄂温克民族是我国鄂温克族的三支族群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为“雅库特人”,也就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态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家庭公社的形式在一起狩猎、饲养驯鹿、采集野果,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帮助鄂温克猎民进行过两次定居的尝试:一是建国初的第一次搬迁定居尝试,鄂温克猎民中的一部分人暂时定居在了额尔古纳河畔附近,但猎民只是把它们当做下山交易时暂时休息的地方,大部分房屋被闲置;二是1965年的第二次定居之路,政府考虑到方便猎民的生活和适应驯鹿的生存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医疗、粮店等服务场所。尽管各方面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依然过着半游猎半定居的二元结构生活。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国家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实施,驯鹿的放养范围受到限制,加上鄂温克人身居深山老林,交通闭塞、就医困难、生活条件艰苦等状况,严重制约了鄂温克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决定于2003年8月,国家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进行第三次移民定居,称之为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这次生态移民中,中央和地方共同拨款在根河市三车间新建了敖鲁古雅乡新村,当年的9月28日,全部搬迁完毕。这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走出了原始森林,开始了现代化的生活。
二、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生态移民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敖乡新村的面积为1767.2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及居住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471人,主要由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满、俄罗斯和汉族等6个民族组成,原有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234人,在山上的猎民点有猎民42人。现在的敖乡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公费养老,猎民子女在当地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生态移民实际运行中,遇到了许多制约移民工作进行的问题。表现如下:
1.观念困境
生态移民3个月后,经内蒙古自治区批示,敖乡新村周围的原住居民和土地也划归敖乡管辖,这样鄂温克猎民在敖乡所占比例就更少了,导致他们的归属感缺乏。一部分猎民有萌生了重返森林继续保持着半定居半游牧生活方式的念头,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习惯了原始生活的敖乡村民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尽管政府给予敖乡猎民很多照顾政策,但鄂温克猎民被边缘化的情绪严重,并由此产生了对政府管理机制的抵触情绪。生态移民后,猎民的猎枪被收走,不能再打猎,使习惯了原始生活的鄂温克人无所适从。相对于现在的生活,猎民们更习惯原始的集体生活和共同劳动。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并不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机制能够完全做到的,猎民们需要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是猎民逐渐适应新生活的前提。
2.行动困境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鄂温克民族原有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日益分化,原来的仅遵从家庭公社内部规则的时代已经结束,而针对当地现状的法律条例还不完善,因此,鄂温克猎民不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度导致了生产和生活的停滞不前。相关发展规划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行动困境的客观原因,而两代猎民之间的生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是主观原因。通过和几户猎民交谈了解到:尽管下山后生活存在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鄂温克猎民中的年轻子女大多数愿意下山开始新的生活,并不愿意留在原始森林里继续传统的生活。而老一辈的猎民则对下山后的生活感到失落和不适应,更怀念过去在山上的时光。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的精神领袖玛利亚·索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生态移民之初,她的抵触情绪最为坚决,一直坚守在森林中不肯下山。两代猎民的观念存在的分歧造成了利益协调方面的困难,也使政府的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棘手。
3.支持困境
敖乡村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而搬迁后猎民原始积累的财富遭受损失。要想适应转型后的生活,猎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使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拮据,要想让使鹿鄂温克民族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新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动力支持。新型社区应该成为管理敖乡各项事务的最基本的载体,但是,就现状而言,敖乡这个新型社区所能承载的社会管理的能力还不够完善,由于政府自身的能力有限,其支持力度在帮助猎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这也是造成敖乡猎民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
4.政策困境
随着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新老两代猎民对生活的需求存在着很大差别,传统的单一的社会制度已难以与之相适应。搬迁定居后,由于搬迁后不能打猎,猎民吃的东西全部要花钱买。猎民们普遍认为跟过去相比,虽然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生活必需品的花销增大,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比以往更加困难。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况被打破,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依靠市场才能生存,猎民们经济上面临着比移民搬迁之前更拮据的困境。与此同时,政府缺乏针对本发展规划的政策,对于民族经济的帮扶政策也不够全面灵活,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猎民自治的积极性,管理手段过于片面,方式过于单一,这就造成了政策方面的困境。
三、对策建议
1.增加少数民族移民定居的归属感 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猎民们最期盼的就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医疗等方面都是促使民族移民定居的动力,政府与社会在帮助鄂温克民族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该民族移民定居的动力,使猎民们切实感受到移民定居带来的福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例如手工艺品加工、鹿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提高猎民的生活保障,汲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改善猎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整个民族的和谐发展。
2.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教育
民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则是基础。一个民族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要想适应新的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救济和扶植,培养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才是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多元化,体现民族教育的特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也要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了敖乡村民的就业拓宽渠道。
3.制定少数民族发展规划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是我国最后的一个狩猎部落,由于长期生活在原始山林里,社会化的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整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的制定必须遵从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切实解决与敖乡居民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鄂温克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方向。在民族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该民族自身的特点,用多元化的改造来代替单一的取代。同时,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激发生产积极性,提高猎民收入,改善敖乡村民的生活水平。
4.坚持可持续的政策支持
保护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多元化经济是使鹿鄂温克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将驯鹿业这个支柱产业发展成为现代的生产行业,是该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鄂温克猎民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应对市场残酷竞争的能力薄弱,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同时也要保障生产安全。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政府应引导该民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使鹿鄂温克民族传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重点发展旅游业。敖鲁古雅独特的民俗文化、狩猎文化、驯鹿文化、萨满文化,都是吸引游客的方面,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吸引外界投资,实现民族经济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志.使鹿鄂温克族二元现象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3).
[2]孔繁志.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3]谢元媛.文明责任与文化选择——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的一种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1,(2).
[4]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变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5]廖志敏.制度变迁的经济原因与困难—使鹿鄂温克族裔文明兴衰的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
[6]黄健英.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相华.现状·困惑·思索——关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经济和生存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困境对策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使鹿鄂温克民族是我国鄂温克族的三支族群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为“雅库特人”,也就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态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家庭公社的形式在一起狩猎、饲养驯鹿、采集野果,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帮助鄂温克猎民进行过两次定居的尝试:一是建国初的第一次搬迁定居尝试,鄂温克猎民中的一部分人暂时定居在了额尔古纳河畔附近,但猎民只是把它们当做下山交易时暂时休息的地方,大部分房屋被闲置;二是1965年的第二次定居之路,政府考虑到方便猎民的生活和适应驯鹿的生存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医疗、粮店等服务场所。尽管各方面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依然过着半游猎半定居的二元结构生活。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国家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实施,驯鹿的放养范围受到限制,加上鄂温克人身居深山老林,交通闭塞、就医困难、生活条件艰苦等状况,严重制约了鄂温克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决定于2003年8月,国家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进行第三次移民定居,称之为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这次生态移民中,中央和地方共同拨款在根河市三车间新建了敖鲁古雅乡新村,当年的9月28日,全部搬迁完毕。这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走出了原始森林,开始了现代化的生活。
二、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生态移民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敖乡新村的面积为1767.2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及居住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471人,主要由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满、俄罗斯和汉族等6个民族组成,原有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234人,在山上的猎民点有猎民42人。现在的敖乡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公费养老,猎民子女在当地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生态移民实际运行中,遇到了许多制约移民工作进行的问题。表现如下:
1.观念困境
生态移民3个月后,经内蒙古自治区批示,敖乡新村周围的原住居民和土地也划归敖乡管辖,这样鄂温克猎民在敖乡所占比例就更少了,导致他们的归属感缺乏。一部分猎民有萌生了重返森林继续保持着半定居半游牧生活方式的念头,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习惯了原始生活的敖乡村民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尽管政府给予敖乡猎民很多照顾政策,但鄂温克猎民被边缘化的情绪严重,并由此产生了对政府管理机制的抵触情绪。生态移民后,猎民的猎枪被收走,不能再打猎,使习惯了原始生活的鄂温克人无所适从。相对于现在的生活,猎民们更习惯原始的集体生活和共同劳动。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并不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机制能够完全做到的,猎民们需要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是猎民逐渐适应新生活的前提。
2.行动困境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鄂温克民族原有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日益分化,原来的仅遵从家庭公社内部规则的时代已经结束,而针对当地现状的法律条例还不完善,因此,鄂温克猎民不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度导致了生产和生活的停滞不前。相关发展规划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行动困境的客观原因,而两代猎民之间的生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是主观原因。通过和几户猎民交谈了解到:尽管下山后生活存在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鄂温克猎民中的年轻子女大多数愿意下山开始新的生活,并不愿意留在原始森林里继续传统的生活。而老一辈的猎民则对下山后的生活感到失落和不适应,更怀念过去在山上的时光。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的精神领袖玛利亚·索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生态移民之初,她的抵触情绪最为坚决,一直坚守在森林中不肯下山。两代猎民的观念存在的分歧造成了利益协调方面的困难,也使政府的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棘手。
3.支持困境
敖乡村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而搬迁后猎民原始积累的财富遭受损失。要想适应转型后的生活,猎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使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拮据,要想让使鹿鄂温克民族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新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动力支持。新型社区应该成为管理敖乡各项事务的最基本的载体,但是,就现状而言,敖乡这个新型社区所能承载的社会管理的能力还不够完善,由于政府自身的能力有限,其支持力度在帮助猎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这也是造成敖乡猎民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
4.政策困境
随着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新老两代猎民对生活的需求存在着很大差别,传统的单一的社会制度已难以与之相适应。搬迁定居后,由于搬迁后不能打猎,猎民吃的东西全部要花钱买。猎民们普遍认为跟过去相比,虽然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生活必需品的花销增大,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比以往更加困难。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况被打破,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依靠市场才能生存,猎民们经济上面临着比移民搬迁之前更拮据的困境。与此同时,政府缺乏针对本发展规划的政策,对于民族经济的帮扶政策也不够全面灵活,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猎民自治的积极性,管理手段过于片面,方式过于单一,这就造成了政策方面的困境。
三、对策建议
1.增加少数民族移民定居的归属感 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猎民们最期盼的就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医疗等方面都是促使民族移民定居的动力,政府与社会在帮助鄂温克民族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该民族移民定居的动力,使猎民们切实感受到移民定居带来的福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例如手工艺品加工、鹿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提高猎民的生活保障,汲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改善猎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整个民族的和谐发展。
2.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教育
民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则是基础。一个民族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要想适应新的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救济和扶植,培养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才是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多元化,体现民族教育的特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也要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了敖乡村民的就业拓宽渠道。
3.制定少数民族发展规划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是我国最后的一个狩猎部落,由于长期生活在原始山林里,社会化的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整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的制定必须遵从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切实解决与敖乡居民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鄂温克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方向。在民族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该民族自身的特点,用多元化的改造来代替单一的取代。同时,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激发生产积极性,提高猎民收入,改善敖乡村民的生活水平。
4.坚持可持续的政策支持
保护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多元化经济是使鹿鄂温克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将驯鹿业这个支柱产业发展成为现代的生产行业,是该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鄂温克猎民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应对市场残酷竞争的能力薄弱,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同时也要保障生产安全。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政府应引导该民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使鹿鄂温克民族传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重点发展旅游业。敖鲁古雅独特的民俗文化、狩猎文化、驯鹿文化、萨满文化,都是吸引游客的方面,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吸引外界投资,实现民族经济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志.使鹿鄂温克族二元现象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3).
[2]孔繁志.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3]谢元媛.文明责任与文化选择——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的一种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1,(2).
[4]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变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5]廖志敏.制度变迁的经济原因与困难—使鹿鄂温克族裔文明兴衰的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
[6]黄健英.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相华.现状·困惑·思索——关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经济和生存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