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A)—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隨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教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其次,要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最后,要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广大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挑起这种重担,为国家培养更多新世纪的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验中,一 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另一名同学负责检查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物理实验程序中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该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此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测。这种猜测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
四、培养学生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内容中,“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那么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做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对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掌握和理解新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A)—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隨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教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其次,要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最后,要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广大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挑起这种重担,为国家培养更多新世纪的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验中,一 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另一名同学负责检查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物理实验程序中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该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此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测。这种猜测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
四、培养学生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内容中,“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那么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做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对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掌握和理解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