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二期内界膜剥除治疗患眼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二期内界膜剥除治疗患眼的临床特征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二期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3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龄(60.80±5.8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第一次手术后,硅油填充状态下眼底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复位,OCT检查见黄斑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尤以葡萄肿较深的部位明显。第二次硅油取出手术时,联合内界膜剥除玻璃体腔填充C3F8。分析患眼病程、屈光度、眼轴、后巩膜葡萄肿类型与第一、二次手术后BCVA、黄斑区视网膜复位及黄裂孔愈合情况。

结果

患眼平均屈光度(-12.6±1.86) D;平均眼轴长度(29.82±0.993) mm;平均病程(5.20±1.24)个月。第一次手术前视网膜4个象限全脱离,同时合并脉络膜脱离和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类型均为Ⅱ型(黄斑区)。第二次手术后,所有患眼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复位;OCT检查,黄斑裂孔闭合7只眼,黄斑裂孔贴附且视网膜复位8只眼。第一、二次手术后患眼BCVA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二次手术后BCVA较手术前及第一次手术后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

患眼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程长、伴脉络膜脱离、Ⅱ型后巩膜葡萄肿;二期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可提高患眼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

其他文献
暴发性心肌炎是临床急症,进展迅速,常可危及患者生命。研究显示,病毒感染介导的心肌损害以及免疫炎症反应在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免疫机制在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作用,以及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免疫调节、免疫抑制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床旁心肺整合超声指导PICU心肺衰竭患儿的救治规律。方法对2例呼吸衰竭、休克患儿予以综合治疗的同时行床旁心肺整合超声检查,参考呼吸困难的床旁肺部超声评估流程(Bedside Lung Ultrasound in Emergency,BLUE)方案和肺部超声指导的休克评估流程(Fluid Administration Limited by Lung Sonography,FALLS)方案,制
目的分析PICU患儿长时间住院的原因,探讨如何缩短PICU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并随访了解PICU长期住院患儿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PICU住院时间超过30 d患儿的基本信息,包括入院时危重病例评分、原发病、出院转归等;分析滞留PICU的主要原因;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对本组患儿进行随访。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病例6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活性片段VR-10合成多肽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生、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RF/6A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0.1、1.0、10.0 μg/ml VR-10合成多肽组及1.0 μg/ml TSP-1全肽组。细胞培养后6、12、24、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RF/6A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后24 h,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
目的观察C3F8或硅油填充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首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的PDR患者121例127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将患眼分为C3F8填充组、硅油填充组,分别为53例56只眼和68例71只眼。两组患者性别(χ2=0.956)、年龄(t=1.122)、糖尿病病程(t=0.627)、空腹血糖(t=1.04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半剂量光敏剂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19例19只眼(治疗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48.18±9.46);病程>6个月。均为首次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
期刊
随着黄斑区形态、功能检查手段不断丰富,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效果评估也愈加全面。光相干断层扫描用于IMH手术后视网膜分层结构细微变化观察、黄斑中心凹位置以及视网膜体积测量,发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锥体外节尖端等外层视网膜结构的连续性以及黄斑中心凹位置和视网膜体积变化与手术后视力及视敏度改善有一定相关性。眼底自身荧光(FAF)强弱除了可直观反映裂孔闭合状态外,也与视功能密切相关。FA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重组Tum5基因(rAd-Tum5)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7日龄C57BL/6J小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OIR组、rAd-绿色荧光蛋白(GFP)空载体组(OIR rAd-GFP组)和重组Tum5基因组(OIR rAd-Tum5组),每组均为24只。参照文献方法建立OIR模型。12日龄时,OIR rAd-GFP组、OIR rAd-T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移植对视神经部分受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组,每组均为24只。大鼠暴露左眼视神经,在球后2 mm处用40 g力微型视神经夹垂直于视神经水平轴的视神经钳夹30 s建立部分视神经损伤模型。右眼为对照眼。建模后7 d,A组大鼠左眼球周注射0.1 ml磷酸盐缓冲液;B组大鼠左眼球周注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