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著作及其记录的拳架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陈鑫的著作
  
  (一)陈鑫及其著作
  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陈仲甡三子,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的著作及其著作中论述的思想与记录的拳架,展现了太极拳精深的思想体系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后人研究太极拳技术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陈鑫把太极拳的传统拳架正式记录了下来,是陈鑫让太极拳的理论正式哲学化,是陈鑫让太极拳的太极思想更为明确,是陈鑫让太极拳真正成为了“太极之拳”。
  陈鑫自幼随父习武,天资聪慧过人,深谙太极武功之精奥,后遵父命习文,文武兼备。为阐发陈氏世传之太极拳理,发愤著书立说,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改为是名。)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其中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为代表。
  《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从1908年动笔,到1919年完成,历时十二个春秋。动笔者初,陈鑫已年近花甲;书稿成时,其已年近古稀。十二年中,他对该书倾注了全部精力,不避寒暑,沤心沥血,多次修改,亲手抄录而不懈,其抄本有四,每稿洋洋二、三十万言,其毅力、精神确实感人。该书图文并茂,拳势取经络而通变,拳理师周易而同规,理精法密,显微阐幽,精朴悉陈,细腻明透,为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多年来,此书弥传华夏,风靡海外,武林界争相宝之,东南亚、日本、欧、美各国亦见译本,实为不朽之盛业、太极拳之精典也,该书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太极拳高峰攀登。(参考引用:陈氏第十九世陈立清所著《陈氏太极拳小架》——香港银河出版社)
  
  二、陈鑫著作的作用
  
  借用康戈武先生“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一文的话:“通过泛读,我们发现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全书有着图说详明、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适用面广等特色。”
  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不仅是陈氏太极拳练者全面理解和学习本拳术的的一部专著、名著,也是练研各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必读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为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典范,同时也为其他拳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文字化提供了借鉴和仿效的依据。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是研究陈氏太极拳历史的参考用书,是学习太极拳文化哲理和拳术理论的重要依据,是太极拳内练与外练方法的指导用书。
  
  三、陈鑫著作的影响
  
  在十六世陈鑫的众多后传之人中,名家辈出,其中,有陈氏十七世陈子明(陈王庭之后)和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字绩甫1883-1972)。陈子明著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出版,由中央国术馆、河南省国术馆审定,陈绩甫亦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此两书有关重要的理论方面的文字,都是引用陈鑫的著作。
  陈绩甫在著作的自序中写到:“余从祖品三公,系清贡生,得英义先生亲传,造诣精遂。……。”“余少习拳术。……稍窥门径,嗣以远游经商,未得专纯研练,民十归里,复继前业,经延熙公品三公及福生季叔指示,略有进境,愧鲜心得。”“……今春返里,将长兴公品三公遗著,揣之来京。刊印供世,陈氏数百年拳学,免致淹没失传耳。”此序写于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
  当今许多太极拳名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引用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拳论,在对其理论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同时,用以体现个人对拳理的理解和运用。
  
  二、陈鑫著作中记录的拳架
  
  (一)陈鑫著作中记录的拳架
  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拳势动作皆为“小架”。《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是最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陈鑫首次以文字总结概括了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整个太极拳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确定了陈鑫拳架,即小架在太极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陈氏太极拳创编和被传下来的应该只有一种练法,对陈氏太极拳的技术(大架、小架)体系的形成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
  
  (二)陈鑫著作记录拳架在家族内部的发展
  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平、陈耕耘等。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有本之艺显然是得到父亲真传。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称为新架(现在称小架)”。
  十四世陈有本教授族侄陈耕耘,开始有了大架,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氏太极拳大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陈有本和兄长陈有恒,及陈有恒的两个儿子陈仲甡(陈鑫之父)和陈季甡,均文韬武略,都是陈家沟太极拳史上公认的著名拳家。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庭的后代,即著名的拳家陈氏十七世陈子明,以及陈王庭之弟陈王前的后代,其中有陈氏十八世陈鸿烈师承于陈椿元,曾为维护家传拳术和《太极拳图说》的出版做出了贡献,十八世陈克忠、陈克弟是当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传承中著名拳家,其后代传人秉承小架,陈鸿烈之女陈立清、侄陈立宪及其后代均是习练陈氏小架,且各有所成。
  
  (三)陈鑫著作记录拳架的向外发展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移居赵堡镇,开始有了赵堡拳架(以后又有了和氏拳架、忽雷架)。而从陈清平处又是武式太极拳发起的源头,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学于同乡杨露禅大架套路,后慕名至陈家沟,求陈长兴教拳。陈长兴介绍他向十五世陈清平学拳,陈清平的太极拳圈小而紧凑,加圈缠丝。武禹襄在杨氏大架、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武氏太极拳。后传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为真传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拳为业,武氏太极拳开始外传。其特点是动作完整而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郝为真传孙禄堂(1860-1930),孙禄堂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开合有序、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氏太极拳。他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
  综上所述,陈氏太极拳小架不仅在太极拳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小架传人秉承着文武并重的传统,一直占据着太极拳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保持着太极拳“拳虽一技,其实大道”的宗旨,从而使太极拳能够成为众多武术项目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拳术。
其他文献
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市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 To create a greenery-style g
动模的支承板由两个垫块支持的结构型式应用最广泛。压射时因成型压力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不但使压铸件的厚度尺寸发生变化,分型面产生飞边,甚至引起型腔镶块呈倒锥度而使铸
综述了全光半加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阐述了不同结构全光半加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并展望了全光半加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1986年8月11日的N~02370决议规定有效期为:1988年1月1日到1993年1月1日。 违反标准依法追究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船舶及漂浮结构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厚板、薄
本文运用健康体适能指标,从休闲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入手,为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锻炼予以科学评价和指导。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physical fitness
每月的五日是我们几个老伙伴聚会的日子。这天,我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去我们的聚会地点——王大哥的工作室。王大哥是个文物收藏家,喜欢研究古董,对国学很有兴趣,最近又迷上
羽毛球运动是高校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也是体育选项课中学生报名参加的热门项目,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动在选项学生中的地位,这就要求专项教师在教学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久分必合——迈向21世纪的大陆与港澳台关系》一书,是张忆1987~1994年的论文选编,共收入论文26篇.共约25万字.香港浸会大学黄枝连教授为该书写了题为《在凤凰起飞的地方》
1995年4月12日上午,深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子彬同志在市港澳经济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包括港澳经济研究会的工作指导思想、工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新时期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过程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结合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与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