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加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围绕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中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计算机;运用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均已设置计算机应用课程,这是一门注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但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任务驱动法不但能兼顾不同学生,让其学会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法是指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造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引,通過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依据目的要求掌握知识。任务驱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发起任务、完成任务的想法和方式、在学习中完成任务以及归纳规律技巧。此方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其更加理解知识内容。
2.任务驱动法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设置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综合素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性,影响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任务驱动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不再只注重教学活动成果,而是渐渐加强对教学过程的重视,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充分展现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其中利用情境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营造教学情境。首先确保情境贴近生活和专业,以此保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比如,教师在传授如何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相关知识时,护理专业的课件背景可设计成象征生命的绿色,或者与职业有关的蓝白色等,并且重点阐述此课件展示的简历是怎样设计的,其中的人物照片、文本框和视频又是如何添加的等。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亲自动手制作专属自己的应聘简历,同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评价。教师呈现与所学专业、未来就业紧密联系的课件,能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学科的能动性。
2.策划个性化发展的教学任务
在策划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个性特征,以确保策划的教学任务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从而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任务要体现从简易到繁杂、由表及里的层次性特点,在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前提下,教师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PPT制作板报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提出完整的制作要求。具体教程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建立PPT文件并命名;其次,打开PPT新建幻灯片,点击页面设置中的选择设计一项;再次,参照要求设置相应的宽度和高度;最后,填写想要设计的板报具体内容。利用教学任务多样性的特点,学生会获得不同的选择契机,进而完成个性化的教学任务。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加以重视。提问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最佳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比如在讲解Excel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把计算机知识融入问题中,同时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前提下,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小组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由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分析、评价和总结,以此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互动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利用,发现弱点时有针对性地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舞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以及集体荣誉感。对于进步大、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悉心教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论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设计,设置合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宦培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118.
[2]侯武.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6):93.
作者简介:杨里洁(1988— ),男,四川德阳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计算机;运用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均已设置计算机应用课程,这是一门注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但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任务驱动法不但能兼顾不同学生,让其学会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法是指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造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引,通過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依据目的要求掌握知识。任务驱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发起任务、完成任务的想法和方式、在学习中完成任务以及归纳规律技巧。此方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其更加理解知识内容。
2.任务驱动法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设置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综合素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性,影响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任务驱动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不再只注重教学活动成果,而是渐渐加强对教学过程的重视,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充分展现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其中利用情境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营造教学情境。首先确保情境贴近生活和专业,以此保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比如,教师在传授如何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相关知识时,护理专业的课件背景可设计成象征生命的绿色,或者与职业有关的蓝白色等,并且重点阐述此课件展示的简历是怎样设计的,其中的人物照片、文本框和视频又是如何添加的等。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亲自动手制作专属自己的应聘简历,同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评价。教师呈现与所学专业、未来就业紧密联系的课件,能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学科的能动性。
2.策划个性化发展的教学任务
在策划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个性特征,以确保策划的教学任务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从而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任务要体现从简易到繁杂、由表及里的层次性特点,在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前提下,教师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PPT制作板报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提出完整的制作要求。具体教程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建立PPT文件并命名;其次,打开PPT新建幻灯片,点击页面设置中的选择设计一项;再次,参照要求设置相应的宽度和高度;最后,填写想要设计的板报具体内容。利用教学任务多样性的特点,学生会获得不同的选择契机,进而完成个性化的教学任务。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加以重视。提问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最佳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比如在讲解Excel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把计算机知识融入问题中,同时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前提下,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小组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由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分析、评价和总结,以此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互动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利用,发现弱点时有针对性地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舞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以及集体荣誉感。对于进步大、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悉心教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论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设计,设置合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宦培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118.
[2]侯武.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6):93.
作者简介:杨里洁(1988— ),男,四川德阳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