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同样拥有众多的名胜传说,开封的名胜传说既有传说的普遍性,也有独特的“开封性”,开封的名胜传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以期对开封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
关键词:开封;名胜传说;特点;价值
开封的名胜古迹众多,比如一直都是历朝皇宫所在地的龙亭,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铁塔和繁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国寺,还有重建的仿宋建筑天波杨府,以及依照北宋营造法式重建的开封府,还有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包公祠等等[1]。伴随这些名胜古迹存在的是各式各样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于是本文就开封的部分名胜传说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一、开封名胜传说简介
本文所论的传说属于地方风物传说,在这些地方风物传说中又有其它故事类型的影子。在关于龙亭的传说中,潘杨二湖湖水的清浊和潘美杨业为官的清廉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鲜明的爱与憎。由于龙亭是皇家园林,因此龙亭里的很多传说都与宫廷有关。比如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用西南深山里的大青石雕刻成蟠龙石墩立于龙亭大殿的中央,民间称之为“龙墩”。“龙墩”只有天子才能坐,平民百姓坐不得,“没做过坏事的人如果坐了,立刻就会头晕眼花,不省人事”,“干过坏事的人坐了,立马就得气绝身亡。”[2]民众认为“龙墩”不是平常百姓可以坐的。
在关于铁塔传说的众多版本中,有两个版本都与鲁班有关。鲁班被尊为木工行业的祖师爷,他的技艺十分高超,甚至于被神仙化了。两个关于鲁班造铁塔的故事略有不同,但是大致内容都是相似的。首先在造塔的过程中大家都遇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把塔造成什么形状。就在大家为难之际,一个木匠出现了,起初大家对他的出现都很不以为然,甚至对这个不识趣的老头很是轻蔑。可是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老头,解决了大家的造塔难题。而且鲁班的造塔过程中也颇为神奇,小木塔仿佛凭空而来,且造型精巧别致。大家按照鲁班给的塔样子把塔造起来之后,开封城再也没有被淹过了。
关于相国寺的建寺传说,则更多了一分奇幻色彩。其中一个版本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不管是已经当上皇帝的李世民,还是仍是秦王的李世民,都逃不过被勾下地府的命运,阳间的王到了地下也不得不低下头来任人宰割。同时,地府的黑暗面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地府尚且如此,人世间的贪官污吏又有几何?至于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也可以归类于佛教故事,佛教故事的一大特点就是宣传佛教教义,劝人向善,在这两个传说版本中,虽然具体的故事有所区别,但二者的所宣扬的主题都是十分鲜明的,即百善之先的孝道。这些佛教传说对广大民众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二、开封名胜传说的特征
(一)现实性
民间传说都是按照创作者自己的想象发挥创造的,里面大多具有超越现实的传奇色彩。这些传说故事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往往都有现实来源。比如,1994年龙亭大殿的后墙确实坍塌了,至于腾空而起的银色的龙就无从说起了。还有繁塔,最初的繁塔确实比铁塔要高,元末繁塔所在的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再加上后来抗日战争中,繁塔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塔身内还存有一颗日军的炸弹。可见,繁塔变矮与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只有在传说中才出现的龙更不可能用尾巴把繁塔甩断了。
传说的现实性并不仅仅表现于此。传说依据的是现实的真实,虽然内容传奇化,但传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还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潘杨二湖的清浊,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憎,以及对清官的爱戴和渴望;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自古以来就深受黄河河水泛滥之害,因此在关于铁塔的传说中,开封城经常被淹,要盖座铁塔镇海眼的举动就表现出人民群众治水的决心和举动。同样李世民游地府并不仅仅讲了一个奇幻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勾错魂,到小鬼们的趾高气昂,再到阎王明知是自己错了还要赤裸裸的敲诈,无不反映出人世间的种种不公和官场的黑暗,地府就是人间的映射。
传说是古老的题材,但又是对现实的概括与表现。人们创作传说,是要通过传说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各种社会现象。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传说有各种表现方式,它们可能荒诞不羁也可能充满玄幻色彩,但正是在这些奇幻的外表下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性,使传说具有了异常强大的生命力。
(二)幻想性
开封的这些与名胜古迹相关的传说依托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总的来说是以幻想为主,同时又有艺术性的发挥创作。重点着眼于名胜的由来和特点,而在故事完结之后,又往往归结到这两点上。如果这些名胜是一个单独的整体的话,例如塔这一完整的建筑,传说的内容往往围绕它的由来或者某一明显特点。比如,繁塔的传说。繁塔最开始上半截是有的,而且比铁塔还高,在繁塔变低的传说版本里,朱元璋要铲王气,会腾云驾雾的龙因为被繁塔挡住去路而恼羞成怒,繁塔的上半截就这么从有到无地消失掉了。这些传说故事都是在突出这些名胜景物的特殊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繁塔变低的一个版本中,故事的主人公秃尾巴老李是山东人,而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主要流传地也是在山东省境内,在这一传说中,秃尾巴老李到了河南,用尾巴将繁塔甩断,可以看出,这一传说传到河南之后,加入了当地的一些特色,更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具有开封特色。
如果某一地点属于组合性的园林景观的话,那么关于它的传说不仅仅有关于该处建筑景观的来历,亦有关于该建筑群内部的某个单独小景观的传说。比如大相国寺是个寺庙,寺庙的组成部分众多,因此开封不仅有大相国寺来历的传说,大相国寺里面的某幅画某个观音像也有相应的传说故事流传。与大相国寺有着同样特点的是龙亭公园。龙亭公园景区由龙亭湖(即潘杨二湖)、玉带桥、照壁、龙亭大殿等等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也几乎都有关于它们各自的传说故事。龙亭与相国寺的不同之处在于大相国寺是佛寺,不管是下了地狱的李世民,还是千手千眼的观音,这些故事明也好,暗也罢,都与佛教有关;相反,龙亭是皇家园林,不管是雨夜腾空而起的巨龙,还是坐在皇位上的真龙天子赵匡胤,龙亭的传说也大多与宫廷、政治密切相关。具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特色,当时这些名胜传说的一大特点。 这样的风物名胜传说,大都与人有关,赵匡胤、李世民、朱元璋、吴道子、以及被神仙化的鲁班无一不是有名的历史人物,这些传说通过与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使这些名胜风景通过这些名人而更加有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参与,这些名胜古迹才表现出某些独一无二的特点。
以上所举的关于开封的名胜传说,有些描写详细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甚至也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很显然,这些传说充满了想象和敷衍,作者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对所要解释的现象或者事物加以表现。开封的这些名胜传说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方式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地方古迹联系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事物是真,故事是假,构成了幻想艺术的真实。下面通过张紫晨在《中国古代传说》对古代传说的幻想性表现归纳对开封名胜传说进行分析。
1.故事的解释部分是想象的,用想象构成传说最后的解释性
比如繁塔的传说。繁塔短了半截是果,为什么会变短就是对这一事实的解释。很明显,不论是哪一个版本,这些解释性的故事都充满了想象和奇幻的色彩。
2.把幻想与想象的手法用在夸张与神奇的描绘上
如吴道子在相国寺作画,灵感所至,不仅挥笔即成,且所画衣带皆能成风,不得不赞叹传说的夸张和神奇。
3.幻想手法运用到主人公的变化上
关于主人公的变化这一方面,以上所举的开封名胜传说涉及并不多,只有在繁塔变低主人公是秃尾巴老李的版本中出现秃尾巴老李变成一条秃尾巴老苍龙。传说中这种主人公的变形,统称为变生现象,这种变形的情节安排也是为了传说内容所服务的,如果秃尾巴老李不变成秃尾巴苍龙,那么他作为一个人来说,应该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一次性把繁塔从中间截断的。而当他变成一条龙之后,只要用龙尾巴一甩,繁塔的上半截就被甩到东海里去了。只有这样故事才能进行下去,才能自圆其说。
4.细节上的夸张
吴道子在相国寺画的画,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多日来的酷热,定睛一瞧,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这一细节的夸张,夹杂了幻想和想象的情节,使故事本身更加饱满,更加突出主人公吴道子高超的画技。
由此可以看出,现实性是传说的本体,幻想性是传说的两翼。现实性在幻想性的作用下更为饱满充实,而幻想性使现实性更加深刻化。在传说故事中,现实性和幻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三、开封名胜传说的价值
开封市目前以“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北方水韵休闲之城”为城市主题文化进行宋都古城的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新建的景观固然有它自己的特色,但是少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总是显得单薄。中原崛起,文以化之;中原复兴,文以铸之。在旅游文化盛行的今天,这些文物古迹是开封的宝贵资源,正是它们的存在支撑着开封的旅游资源。开封的这些文物古迹传说有的反映历史事件,有的讲述历史人物,它们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和幻想,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那些矗立了千百年的冷硬的建筑仿佛也充满了生命力。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并合理利用,由此才能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闪发亮。
参考文献:
[1]李利,乔恩凤.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4.
[2]李程远,杜绪昌.开封民间故事集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64.
[3]郭西梁.关于开封街巷传说中的风水观念问题[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开封;名胜传说;特点;价值
开封的名胜古迹众多,比如一直都是历朝皇宫所在地的龙亭,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铁塔和繁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国寺,还有重建的仿宋建筑天波杨府,以及依照北宋营造法式重建的开封府,还有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包公祠等等[1]。伴随这些名胜古迹存在的是各式各样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于是本文就开封的部分名胜传说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一、开封名胜传说简介
本文所论的传说属于地方风物传说,在这些地方风物传说中又有其它故事类型的影子。在关于龙亭的传说中,潘杨二湖湖水的清浊和潘美杨业为官的清廉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鲜明的爱与憎。由于龙亭是皇家园林,因此龙亭里的很多传说都与宫廷有关。比如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用西南深山里的大青石雕刻成蟠龙石墩立于龙亭大殿的中央,民间称之为“龙墩”。“龙墩”只有天子才能坐,平民百姓坐不得,“没做过坏事的人如果坐了,立刻就会头晕眼花,不省人事”,“干过坏事的人坐了,立马就得气绝身亡。”[2]民众认为“龙墩”不是平常百姓可以坐的。
在关于铁塔传说的众多版本中,有两个版本都与鲁班有关。鲁班被尊为木工行业的祖师爷,他的技艺十分高超,甚至于被神仙化了。两个关于鲁班造铁塔的故事略有不同,但是大致内容都是相似的。首先在造塔的过程中大家都遇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把塔造成什么形状。就在大家为难之际,一个木匠出现了,起初大家对他的出现都很不以为然,甚至对这个不识趣的老头很是轻蔑。可是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老头,解决了大家的造塔难题。而且鲁班的造塔过程中也颇为神奇,小木塔仿佛凭空而来,且造型精巧别致。大家按照鲁班给的塔样子把塔造起来之后,开封城再也没有被淹过了。
关于相国寺的建寺传说,则更多了一分奇幻色彩。其中一个版本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不管是已经当上皇帝的李世民,还是仍是秦王的李世民,都逃不过被勾下地府的命运,阳间的王到了地下也不得不低下头来任人宰割。同时,地府的黑暗面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地府尚且如此,人世间的贪官污吏又有几何?至于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也可以归类于佛教故事,佛教故事的一大特点就是宣传佛教教义,劝人向善,在这两个传说版本中,虽然具体的故事有所区别,但二者的所宣扬的主题都是十分鲜明的,即百善之先的孝道。这些佛教传说对广大民众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二、开封名胜传说的特征
(一)现实性
民间传说都是按照创作者自己的想象发挥创造的,里面大多具有超越现实的传奇色彩。这些传说故事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往往都有现实来源。比如,1994年龙亭大殿的后墙确实坍塌了,至于腾空而起的银色的龙就无从说起了。还有繁塔,最初的繁塔确实比铁塔要高,元末繁塔所在的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再加上后来抗日战争中,繁塔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塔身内还存有一颗日军的炸弹。可见,繁塔变矮与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只有在传说中才出现的龙更不可能用尾巴把繁塔甩断了。
传说的现实性并不仅仅表现于此。传说依据的是现实的真实,虽然内容传奇化,但传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还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潘杨二湖的清浊,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憎,以及对清官的爱戴和渴望;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自古以来就深受黄河河水泛滥之害,因此在关于铁塔的传说中,开封城经常被淹,要盖座铁塔镇海眼的举动就表现出人民群众治水的决心和举动。同样李世民游地府并不仅仅讲了一个奇幻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勾错魂,到小鬼们的趾高气昂,再到阎王明知是自己错了还要赤裸裸的敲诈,无不反映出人世间的种种不公和官场的黑暗,地府就是人间的映射。
传说是古老的题材,但又是对现实的概括与表现。人们创作传说,是要通过传说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各种社会现象。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传说有各种表现方式,它们可能荒诞不羁也可能充满玄幻色彩,但正是在这些奇幻的外表下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性,使传说具有了异常强大的生命力。
(二)幻想性
开封的这些与名胜古迹相关的传说依托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总的来说是以幻想为主,同时又有艺术性的发挥创作。重点着眼于名胜的由来和特点,而在故事完结之后,又往往归结到这两点上。如果这些名胜是一个单独的整体的话,例如塔这一完整的建筑,传说的内容往往围绕它的由来或者某一明显特点。比如,繁塔的传说。繁塔最开始上半截是有的,而且比铁塔还高,在繁塔变低的传说版本里,朱元璋要铲王气,会腾云驾雾的龙因为被繁塔挡住去路而恼羞成怒,繁塔的上半截就这么从有到无地消失掉了。这些传说故事都是在突出这些名胜景物的特殊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繁塔变低的一个版本中,故事的主人公秃尾巴老李是山东人,而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主要流传地也是在山东省境内,在这一传说中,秃尾巴老李到了河南,用尾巴将繁塔甩断,可以看出,这一传说传到河南之后,加入了当地的一些特色,更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具有开封特色。
如果某一地点属于组合性的园林景观的话,那么关于它的传说不仅仅有关于该处建筑景观的来历,亦有关于该建筑群内部的某个单独小景观的传说。比如大相国寺是个寺庙,寺庙的组成部分众多,因此开封不仅有大相国寺来历的传说,大相国寺里面的某幅画某个观音像也有相应的传说故事流传。与大相国寺有着同样特点的是龙亭公园。龙亭公园景区由龙亭湖(即潘杨二湖)、玉带桥、照壁、龙亭大殿等等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也几乎都有关于它们各自的传说故事。龙亭与相国寺的不同之处在于大相国寺是佛寺,不管是下了地狱的李世民,还是千手千眼的观音,这些故事明也好,暗也罢,都与佛教有关;相反,龙亭是皇家园林,不管是雨夜腾空而起的巨龙,还是坐在皇位上的真龙天子赵匡胤,龙亭的传说也大多与宫廷、政治密切相关。具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特色,当时这些名胜传说的一大特点。 这样的风物名胜传说,大都与人有关,赵匡胤、李世民、朱元璋、吴道子、以及被神仙化的鲁班无一不是有名的历史人物,这些传说通过与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使这些名胜风景通过这些名人而更加有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参与,这些名胜古迹才表现出某些独一无二的特点。
以上所举的关于开封的名胜传说,有些描写详细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甚至也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很显然,这些传说充满了想象和敷衍,作者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对所要解释的现象或者事物加以表现。开封的这些名胜传说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方式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地方古迹联系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事物是真,故事是假,构成了幻想艺术的真实。下面通过张紫晨在《中国古代传说》对古代传说的幻想性表现归纳对开封名胜传说进行分析。
1.故事的解释部分是想象的,用想象构成传说最后的解释性
比如繁塔的传说。繁塔短了半截是果,为什么会变短就是对这一事实的解释。很明显,不论是哪一个版本,这些解释性的故事都充满了想象和奇幻的色彩。
2.把幻想与想象的手法用在夸张与神奇的描绘上
如吴道子在相国寺作画,灵感所至,不仅挥笔即成,且所画衣带皆能成风,不得不赞叹传说的夸张和神奇。
3.幻想手法运用到主人公的变化上
关于主人公的变化这一方面,以上所举的开封名胜传说涉及并不多,只有在繁塔变低主人公是秃尾巴老李的版本中出现秃尾巴老李变成一条秃尾巴老苍龙。传说中这种主人公的变形,统称为变生现象,这种变形的情节安排也是为了传说内容所服务的,如果秃尾巴老李不变成秃尾巴苍龙,那么他作为一个人来说,应该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一次性把繁塔从中间截断的。而当他变成一条龙之后,只要用龙尾巴一甩,繁塔的上半截就被甩到东海里去了。只有这样故事才能进行下去,才能自圆其说。
4.细节上的夸张
吴道子在相国寺画的画,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多日来的酷热,定睛一瞧,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这一细节的夸张,夹杂了幻想和想象的情节,使故事本身更加饱满,更加突出主人公吴道子高超的画技。
由此可以看出,现实性是传说的本体,幻想性是传说的两翼。现实性在幻想性的作用下更为饱满充实,而幻想性使现实性更加深刻化。在传说故事中,现实性和幻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三、开封名胜传说的价值
开封市目前以“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北方水韵休闲之城”为城市主题文化进行宋都古城的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新建的景观固然有它自己的特色,但是少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总是显得单薄。中原崛起,文以化之;中原复兴,文以铸之。在旅游文化盛行的今天,这些文物古迹是开封的宝贵资源,正是它们的存在支撑着开封的旅游资源。开封的这些文物古迹传说有的反映历史事件,有的讲述历史人物,它们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和幻想,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那些矗立了千百年的冷硬的建筑仿佛也充满了生命力。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并合理利用,由此才能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闪发亮。
参考文献:
[1]李利,乔恩凤.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4.
[2]李程远,杜绪昌.开封民间故事集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64.
[3]郭西梁.关于开封街巷传说中的风水观念问题[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