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五多”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是指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应用意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认为应有“五多”。
  一、学生的参与多
  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内心才会有感悟,对事物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反之,如果课堂上满堂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而,生活化课堂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二、师生的沟通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既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又使整个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的形式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的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生成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采用学生阅读和展示、学生议和练、学生演讲和辩论、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这样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与生活的联系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相贴近,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不再孤立地与生活隔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例,以典型实例为引导,让学生分析、评论所列举的实例。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激发其思维,提高其认识。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
  五、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上,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好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气氛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只有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走人生活、走入社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
其他文献
预习有助于高起点的教学。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的含义是事先学习,对于文本内容事先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也是感知文本、理解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不论是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视野下,还是知识建构型教学视野下,学生的有效预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随着孩子们走进小学的校园生活,这种渴望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强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后进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后进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数学成绩;信心;兴趣;学习习惯  所谓后进生就是没有掌握好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低就是后进生的主要标志。初中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初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上提问是否遵循了针对性、准确性、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探索性、生成性、量力性和新颖性的原则,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以上提问的原则展开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意义;作用;原则;探索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的学科中,语文课程是最受人们关注和讨论的。很多资深业内人士,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抨击,认为传统的语文教育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只会死读书,是教材的搬运工、书呆子,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无法将语文学科内涵的精神体现出来。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进行改革的同时,要做到深入研究,吃透新的教学理念,让思想和实践一致统一地结合在
期刊
一说起“问题学生”班主任真是一个头,两个大。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变革: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无父无母或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导致了学校里“问题学生”的增多。他们大致有着以下的共同点:(1)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严重到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2)作业基本不完成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新时代。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英语就意味着把握了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由此,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要真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情境;教学手段;教
期刊
【摘要】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双主体”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教育观,其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及实践案例的方法对双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阐述需要做到数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合作,协调互动,才能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双主体;
期刊
情感是一种智力,这是现代教育观念。在我国大多数人虽知人有情感,但不认为它是智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体现“课堂生活化”的理念,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化  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倾向于生活的动态过程,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积极实施小学数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