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思维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用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数学学习要以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前提;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直观教具的使用。如学习各种图形,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与实物图,获得这些图形的表象,初步认识这些图形。到了中高年级,随着思维水平的发展,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本质属性,但仍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学中注意直观教具的使用,但不能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思维。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存在着不平衡性。例如,有些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概念和运算的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或图形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即使学习同一教材,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如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算理进行运算,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有的学生却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往往要借助于手指或小棒进行运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地积极地向前发展。总之,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做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过分强调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往往导致教学内容简单、直观教学过多、教学进度缓慢,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过分强调发展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学要求过高,也会脱离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不但收不到实效,而且会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教学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到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努力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
四、复习要有计划
要因材施教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赵荣芳等.探秘数学思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思维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用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数学学习要以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前提;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直观教具的使用。如学习各种图形,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与实物图,获得这些图形的表象,初步认识这些图形。到了中高年级,随着思维水平的发展,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本质属性,但仍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学中注意直观教具的使用,但不能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思维。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存在着不平衡性。例如,有些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概念和运算的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或图形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即使学习同一教材,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如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算理进行运算,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有的学生却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往往要借助于手指或小棒进行运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地积极地向前发展。总之,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做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过分强调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往往导致教学内容简单、直观教学过多、教学进度缓慢,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过分强调发展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学要求过高,也会脱离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不但收不到实效,而且会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教学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到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努力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
四、复习要有计划
要因材施教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赵荣芳等.探秘数学思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