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今年2月底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日本,荣登榜首。这又一次触发了由“外汇过度储备”带来的话题。本次“名家论坛”围绕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外汇储备使用、外汇储备收益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这一系列的观点和利弊分析,不可能最终引出一个令所有人拍手称颂的“定论”,人们只能从国家经济安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甚至私人的角度进行多方比较思考,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
赵锡军 :资金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国家外汇储备首先是一种储备资产,这个性质决定要把它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要考虑它的收益性。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有关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结构、使用、效益等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里我想谈谈外汇储备的结构和使用问题。一般来说,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现在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将我们国家部分外汇储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之前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这种作法首先在法律上缺乏依据,其次也忽略了外汇储备的资金性质。国家的外汇储备,其性质就是一种储备资产,这个性质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考虑它的收益性。
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如何,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加以说明。但是,在探讨外汇储备的收益问题时,除了关注经济收益,还要关注其战略收益,这也是由外汇储备资产的性质决定的。有人对我国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作法一直存在非议,在这里我宁愿将这种投资视为一种战略投资。通过这种战略性的投资,我们不但能获得正常的经济回报,还可能对美国本土的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就是投资美国国债的战略收益。此外,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往往成为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贸谈判的一个筹码,这也是其战略收益的体现。
现在有人建议把我国的外汇储备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规模。问题是如何界定“适度规模”?当前我国的外汇增长速度和外汇规模是在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下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把外汇规模控制在一个理论上比较适合的规模的手段不是强行减少外汇储备数量,而是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汇储备数量的上升只是一种外在表现,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果对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不做太大的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也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内外不均衡的状态不断延续下去,会对我们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和未来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内外不均衡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对我们进出口结构或者经济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譬如使我们经济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市场发展不起来,那么我们就要适当考虑调整外汇管理体制。因此外汇储备合理与否,不能单从数量上考虑,而应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善的角度来考虑,从我们自身经济利益长远角度考虑。
至于说如何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有人提出要运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引发争议以及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出现问题之后,有人专门组织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企业要走出国门国家应给予一些政策上支持,但企业走出去应该强调的是什么呢?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不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它走出去进行一些支持。但如果把支持跟外汇储备挂上钩,或者直接用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这种作法是否也欠妥当?如果这个企业真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从自己发展战略角度看,必须也有能力走入国际市场,那么走出去就是企业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如果这个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因为外汇储备多了就要支持这个企业走出国门,这必将加大外汇储备的使用风险。
丁志杰 :缓解目前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要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外汇储备管理政策。
针对当前关于外汇储备的各种讨论和观点,我想先从四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现在对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坊间有很多议论,有人建议要把外汇储备用于补充养老金、新农村建设、大宗商品如石油储备。当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外汇储备已跃升为世界第一时,众人对中国应保有多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存在较大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准确测出到底多少是适度的,但规模偏大却已成为一个共识。从数据上看,2005年底外汇储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96%,如果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甚至超过了基础货币的100%,可以说目前中国货币发行已接近完全美元化,这种情形与香港类似,引发的问题可能是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我们的储备规模偏大,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很清楚多出了多少,特别是对其中的投机性资本水分。因此在使用外汇储备时需要慎重,不能在不清楚家底的情况下盲目将储备转化为一些流动性较低的长期投资和资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值得关注,这些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流动性不足而不是支付能力问题。
第二,有人将中国外汇储备增多与中国人变富了划上等号,其实这里存在概念性的错误。我看到过几组数据,在2001年以前(包括2001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规模大体和错误与遗漏项目代表的逆差相抵,2001年以前经常项目顺差累计1494亿美元,错误与遗漏是1454亿美元。也就是说,2001年以前我们经常项目积累的对外债权都被资本外逃消耗掉了。随着2002年资本流动从外逃变成非法流入,中国开始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到2005年保守估计也在2500亿美元左右。从这个角度看,储备的增长代表对外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从债务国转为债权国是好事,表明综合国力在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对外净债权并不是很多,而且尽管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但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产从2002年开始一直维持在1400亿美元左右,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在各个方面外汇需求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造成的。
第三,简单看一下有关外汇储备规模失控的问题。从管理部门来讲,肯定不愿承认失控。我个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因为我们储备的增长是被动的增长,被动就意味着很容易面临失控的问题。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央行和外管局都表态过,即我们不刻意追求顺差,也不愿意储备增长过快。但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快速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面临失控?
第四,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是阶段性的还是趋势性的?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因为这关系到能否正确制定和调整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贸易收支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中国在世界分工中地位的变化,中国泛加工贸易迅速增加,在这种模式下出口一定会大于进口。随着分工的深化,中国未来贸易顺差还会不断的扩大。如果这一点成立,而我们还保持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不变,外汇储备肯定会继续快速增长。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2002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跟贸易的关系不大。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贸易项下的顺差仅仅比1999年到2001年间多了400亿,但这一时期中国的外汇储备却多了4000多个亿。到底是什么引起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的研究表明,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为和储备快速增长同一时间出现的是非法资本流动从流出变为流入。这也表明储备中有水分,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最后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应对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缓解目前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扭转储备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仍要坚持主动性原则,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动,也不能因为外部压力就不动。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中,可以把它当成和一些国家谈判的筹码。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释放,外汇储备的增长过快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第二,稳步有序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最近外管局颁布了六条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其中前三条是深化和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简化手续,放宽额度。后三条涉及资本项目,包括银行代客境外外汇理财,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境外投资,QDII制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当前进行这些改革,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第三,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本身要做一些转变。2000年以来,全球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新兴发展国家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这些国家都在积累储备,不仅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其他国家也一样处在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中。中国对储备的管理需要从被动管理往积极管理转变,要更加重视储备的收益性,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在考虑外汇储备收益性问题时,要充分吸取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泰国把储备应用长期化,最后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教训。
刘卫江: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既有债权性质的储备,还有债务性质的储备,其中大量的债务性储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外汇储备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传统经济教科书结论难以解释我国的现象。在此,我重点讲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大的问题。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不是我国的政策目标,但外汇储备仍快速增加也是事实。其实,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我国一改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捉襟见肘的局面,早已放弃多年前出口创汇型的做法,放弃外汇储备“多多益善”的固有观念和“增收节支”的外汇政策,而且近来连续采取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措施,缓解储备增速过快的压力,力争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再分析一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性质,性质反映储备形成的来源,由于我国实行结售汇制,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既有债权性质的储备,还有债务性质的储备。债权性质的储备是由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反映在经常项目的顺差上。这部分储备来之不易,中国在世界分工链条中处于末端,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部分外汇储备凝结着国内劳动者的辛勤汗水,也体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此外还有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属于债务性质的,主要反映为FDI和国外热钱流入。FDI的大规模流入是我们实行以“市场换技术”、对外资超国民优惠待遇政策的结果,也是外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扩大对中国投资的必然结果。但自2001年起,在始作俑者日本的捣鼓之下,“人民币升值论”兴起后,大量“热钱”也以包括FDI在内的各种方式入境转化为外汇储备。近年来,债务性储备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都要大于债权性储备,因此外汇储备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进一步开放以及国际游资热赌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据统计,贸易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已大幅下降,从1999年的300%降到2005年的不到50%;2002年至2005年四年间,我国共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近1900亿美元,而同期的外汇储备增额为6500余亿美元,贡献率仅为29%。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过高并非数字显示得那么严重,因为大部分储备是债务性质的。
总的看,外汇储备的增长迅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是件好事,只不过好事也多磨,对于我国政府宏观层面的管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70年代末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和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大量的债务性储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流入国内的“热钱”是以炒作人民币升值为目的,兴风作浪是它的本质,一旦让其得逞赚钱了,又会呼啦一下流出去,资金流向就会发生逆转,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
第二,谈谈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与国际美元本位的关系。大家都看到,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积累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其实,这都是当前国际美元本位制造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刚性联系彻底消失了。美国在发行货币时少了与黄金挂钩的约束机制,仍以他超霸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货币发行权。从技术上讲美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美元,攫取全世界的资源与物品而不用担心贸易逆差。由于不存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约束,美国贸易逆差也不会引起美国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其国内价格的降低,美国物品的价格竞争力并不增强,于是经济体内贸易逆差通过货币发行机制自我约束、修复的功能就丧失了,从而造成今天的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来强大的成本比较优势,于是乎,美国对外的贸易逆差就从别国慢慢地转移到了我国。因此,根源还是在于当前国际美元本位的弊端。
在现行国际美元本位制下,美元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货币,其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资产,其背后也没有美国国内储蓄的支持。当前,美国指责对华贸易逆差增加是因为中国“操纵”人民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是本末倒置,完全错误的。事实是,美国放任其投资远远大于其储蓄之间的失衡,利用国际美元本位制下获得的超霸优势,“刻意操纵”美元,通过对华贸易逆差来弥补其储蓄率的严重不足。
尹中立: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有很多投机性因素,并且靠行政手段很难管制,负责金融稳定的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我以前一直在深圳的银行工作,当时银行的外汇管制很严格,有时企业对外汇的需求往往超出银行的能力范围,我们看到客户自己就会通过地下钱庄解决。在深圳有很多看上去很小的店铺,前面卖烟酒,后面卖的就是外币。
后来从银行转到证券公司工作时,恰逢B股对内地投资者开放。当时居民没有外汇,购汇也有限制,这部分外汇需求最后还是通过地下渠道解决了。
通过上述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十几年来,深圳的地下外汇交易一直非常发达。
深入研究地下外汇市场的情况,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事实:深圳大量的现金投放与汇率升值的预期,还有外汇顺差的改变是发生在同一时期。深圳在2000年之前现金是净回笼的,但到2000年之后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现金净投放迅速增长。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跟地下资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多都是通过地下渠道流入的,包括我们所谓经常项目的顺差,有很多都是通过非正常途径,冒充经常项目,其实是短期资本的流入。像这些地下钱庄都会注册很多的外贸公司,资金的进出一般以假外贸的形式来避人耳目,规避管制。
因此,表面上我们的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从操作上说已没有什么障碍。前些天南方周末约我写一个关于实施QDII制度的文章,我说QDII只是顺应潮流的举措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防范投机资金的流入,而不是资金怎么出去。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有很多投机性因素,所以负责金融稳定的监管部门,对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但是这个问题难就难在靠行政手段很难管制。
外汇储备超常规的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像日本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先富起来的国家已经给出教训。当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时候,本国都产生了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中国股市非常特殊,恰逢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时候,股价一直在下跌,所以大家对股市并不担心,但未来未必一直会这样。房地产失控局面我们已经体会到了,2003年人民银行敏感地发现房地产投资超常规的增加,并出台121号文件对它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效果并不好,2005年第一季度宏观统计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接近53%。在上海2004年新增贷款当中的76%是房地产贷款。为什么房地产的价格难以稳定,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超常规的投放。这就是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对宏观经济的第一个冲击。
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对宏观经济的第二个影响是利率。在汇率升值的背景之下,利率被迫压在很低的水平。我们分析日本人泡沫经济的时候,很多人总结为日本货币政策的错误操作,在货币价格上涨的时候没有提高利率。其实这是误解,我们现在才发现,在本币升值的预期下,提高利率是很困难的事情,它受很多外围环境的制约,提高不了。所以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苑德军:应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弱化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规模到底多大合适,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不太好说清楚。按照金融教科书中传统的外汇储备理论,满足三个月的进口额是衡量一国外汇储备适度的重要标准。以这一标准衡量,2005年我国进口额为6601亿美元,只需保有16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可。但就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看,除进口外,外债规模、劳务收入、汇率干预、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和突发事件等,也构成对外汇的需求。因此,单一的进口额衡量标准显然有失科学性和全面性。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考虑进口额、外债还本付息、外汇市场干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返还、居民用汇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当然,在国际地缘政治矛盾加剧甚至出现军事冲突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政治及军事因素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由于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众多且这些因素在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因而要确定一个准确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数值,是很困难的。即使把全部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但若对每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做出不同的评价,也会得出不同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数值。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而不是个静态概念,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社会金融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一个放之长久而皆准的合意外汇储备量。此外,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还是一个区间概念。所谓区间概念,是指适度规模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有一定弹性的区间。比如说,5000亿外汇储备是适度的,那么,4980亿和5020亿就不适度了?回答是否定的。在一个可容许的区间内的任何数值,都可以视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较多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汇率和金融稳定,是我国经济实力上升的表现。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在很好地协调经济内外均衡基础上的外汇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有积极意义的增长,值得追求的增长。实现了这种增长,才达到了目前全社会使用频率相当高的那种概念——“和谐”,使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协调发展,进入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我国现有的高额外汇储备,是通过高昂的代价取得的。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择其要者,大体有四:其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其二,经常项目顺差大量增加使我们承受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加大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同时也成为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其四,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的收益率很高(大约在10%左右),但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资产——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却很低,两种投资的回报很不相称。“以股权换债权”的结果,使我们蒙受了不小的收益损失。如果未来美元贬值,则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可能遭受的损失会更大。因此,必须采取诸如变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的外汇数量、调整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等措施,适当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弱化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陶艳艳
赵锡军 :资金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国家外汇储备首先是一种储备资产,这个性质决定要把它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要考虑它的收益性。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有关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结构、使用、效益等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里我想谈谈外汇储备的结构和使用问题。一般来说,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现在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将我们国家部分外汇储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之前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这种作法首先在法律上缺乏依据,其次也忽略了外汇储备的资金性质。国家的外汇储备,其性质就是一种储备资产,这个性质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考虑它的收益性。
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如何,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加以说明。但是,在探讨外汇储备的收益问题时,除了关注经济收益,还要关注其战略收益,这也是由外汇储备资产的性质决定的。有人对我国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作法一直存在非议,在这里我宁愿将这种投资视为一种战略投资。通过这种战略性的投资,我们不但能获得正常的经济回报,还可能对美国本土的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就是投资美国国债的战略收益。此外,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往往成为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贸谈判的一个筹码,这也是其战略收益的体现。
现在有人建议把我国的外汇储备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规模。问题是如何界定“适度规模”?当前我国的外汇增长速度和外汇规模是在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下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把外汇规模控制在一个理论上比较适合的规模的手段不是强行减少外汇储备数量,而是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汇储备数量的上升只是一种外在表现,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果对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不做太大的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也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内外不均衡的状态不断延续下去,会对我们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和未来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内外不均衡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对我们进出口结构或者经济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譬如使我们经济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市场发展不起来,那么我们就要适当考虑调整外汇管理体制。因此外汇储备合理与否,不能单从数量上考虑,而应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善的角度来考虑,从我们自身经济利益长远角度考虑。
至于说如何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有人提出要运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引发争议以及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出现问题之后,有人专门组织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企业要走出国门国家应给予一些政策上支持,但企业走出去应该强调的是什么呢?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不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它走出去进行一些支持。但如果把支持跟外汇储备挂上钩,或者直接用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这种作法是否也欠妥当?如果这个企业真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从自己发展战略角度看,必须也有能力走入国际市场,那么走出去就是企业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如果这个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因为外汇储备多了就要支持这个企业走出国门,这必将加大外汇储备的使用风险。
丁志杰 :缓解目前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要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外汇储备管理政策。
针对当前关于外汇储备的各种讨论和观点,我想先从四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现在对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坊间有很多议论,有人建议要把外汇储备用于补充养老金、新农村建设、大宗商品如石油储备。当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外汇储备已跃升为世界第一时,众人对中国应保有多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存在较大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准确测出到底多少是适度的,但规模偏大却已成为一个共识。从数据上看,2005年底外汇储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96%,如果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甚至超过了基础货币的100%,可以说目前中国货币发行已接近完全美元化,这种情形与香港类似,引发的问题可能是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我们的储备规模偏大,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很清楚多出了多少,特别是对其中的投机性资本水分。因此在使用外汇储备时需要慎重,不能在不清楚家底的情况下盲目将储备转化为一些流动性较低的长期投资和资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值得关注,这些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流动性不足而不是支付能力问题。
第二,有人将中国外汇储备增多与中国人变富了划上等号,其实这里存在概念性的错误。我看到过几组数据,在2001年以前(包括2001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规模大体和错误与遗漏项目代表的逆差相抵,2001年以前经常项目顺差累计1494亿美元,错误与遗漏是1454亿美元。也就是说,2001年以前我们经常项目积累的对外债权都被资本外逃消耗掉了。随着2002年资本流动从外逃变成非法流入,中国开始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到2005年保守估计也在2500亿美元左右。从这个角度看,储备的增长代表对外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从债务国转为债权国是好事,表明综合国力在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对外净债权并不是很多,而且尽管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但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产从2002年开始一直维持在1400亿美元左右,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在各个方面外汇需求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造成的。
第三,简单看一下有关外汇储备规模失控的问题。从管理部门来讲,肯定不愿承认失控。我个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因为我们储备的增长是被动的增长,被动就意味着很容易面临失控的问题。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央行和外管局都表态过,即我们不刻意追求顺差,也不愿意储备增长过快。但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快速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面临失控?
第四,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是阶段性的还是趋势性的?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因为这关系到能否正确制定和调整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贸易收支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中国在世界分工中地位的变化,中国泛加工贸易迅速增加,在这种模式下出口一定会大于进口。随着分工的深化,中国未来贸易顺差还会不断的扩大。如果这一点成立,而我们还保持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不变,外汇储备肯定会继续快速增长。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2002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跟贸易的关系不大。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贸易项下的顺差仅仅比1999年到2001年间多了400亿,但这一时期中国的外汇储备却多了4000多个亿。到底是什么引起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的研究表明,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为和储备快速增长同一时间出现的是非法资本流动从流出变为流入。这也表明储备中有水分,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最后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应对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缓解目前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扭转储备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仍要坚持主动性原则,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动,也不能因为外部压力就不动。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中,可以把它当成和一些国家谈判的筹码。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释放,外汇储备的增长过快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第二,稳步有序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最近外管局颁布了六条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其中前三条是深化和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简化手续,放宽额度。后三条涉及资本项目,包括银行代客境外外汇理财,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境外投资,QDII制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当前进行这些改革,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第三,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本身要做一些转变。2000年以来,全球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新兴发展国家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这些国家都在积累储备,不仅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其他国家也一样处在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中。中国对储备的管理需要从被动管理往积极管理转变,要更加重视储备的收益性,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在考虑外汇储备收益性问题时,要充分吸取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泰国把储备应用长期化,最后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教训。
刘卫江: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既有债权性质的储备,还有债务性质的储备,其中大量的债务性储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外汇储备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传统经济教科书结论难以解释我国的现象。在此,我重点讲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大的问题。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不是我国的政策目标,但外汇储备仍快速增加也是事实。其实,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我国一改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捉襟见肘的局面,早已放弃多年前出口创汇型的做法,放弃外汇储备“多多益善”的固有观念和“增收节支”的外汇政策,而且近来连续采取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措施,缓解储备增速过快的压力,力争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再分析一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性质,性质反映储备形成的来源,由于我国实行结售汇制,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既有债权性质的储备,还有债务性质的储备。债权性质的储备是由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反映在经常项目的顺差上。这部分储备来之不易,中国在世界分工链条中处于末端,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部分外汇储备凝结着国内劳动者的辛勤汗水,也体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此外还有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属于债务性质的,主要反映为FDI和国外热钱流入。FDI的大规模流入是我们实行以“市场换技术”、对外资超国民优惠待遇政策的结果,也是外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扩大对中国投资的必然结果。但自2001年起,在始作俑者日本的捣鼓之下,“人民币升值论”兴起后,大量“热钱”也以包括FDI在内的各种方式入境转化为外汇储备。近年来,债务性储备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都要大于债权性储备,因此外汇储备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进一步开放以及国际游资热赌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据统计,贸易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已大幅下降,从1999年的300%降到2005年的不到50%;2002年至2005年四年间,我国共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近1900亿美元,而同期的外汇储备增额为6500余亿美元,贡献率仅为29%。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过高并非数字显示得那么严重,因为大部分储备是债务性质的。
总的看,外汇储备的增长迅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是件好事,只不过好事也多磨,对于我国政府宏观层面的管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70年代末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和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大量的债务性储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流入国内的“热钱”是以炒作人民币升值为目的,兴风作浪是它的本质,一旦让其得逞赚钱了,又会呼啦一下流出去,资金流向就会发生逆转,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
第二,谈谈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与国际美元本位的关系。大家都看到,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积累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其实,这都是当前国际美元本位制造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刚性联系彻底消失了。美国在发行货币时少了与黄金挂钩的约束机制,仍以他超霸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货币发行权。从技术上讲美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美元,攫取全世界的资源与物品而不用担心贸易逆差。由于不存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约束,美国贸易逆差也不会引起美国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其国内价格的降低,美国物品的价格竞争力并不增强,于是经济体内贸易逆差通过货币发行机制自我约束、修复的功能就丧失了,从而造成今天的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来强大的成本比较优势,于是乎,美国对外的贸易逆差就从别国慢慢地转移到了我国。因此,根源还是在于当前国际美元本位的弊端。
在现行国际美元本位制下,美元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货币,其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关键资产,其背后也没有美国国内储蓄的支持。当前,美国指责对华贸易逆差增加是因为中国“操纵”人民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是本末倒置,完全错误的。事实是,美国放任其投资远远大于其储蓄之间的失衡,利用国际美元本位制下获得的超霸优势,“刻意操纵”美元,通过对华贸易逆差来弥补其储蓄率的严重不足。
尹中立: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有很多投机性因素,并且靠行政手段很难管制,负责金融稳定的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我以前一直在深圳的银行工作,当时银行的外汇管制很严格,有时企业对外汇的需求往往超出银行的能力范围,我们看到客户自己就会通过地下钱庄解决。在深圳有很多看上去很小的店铺,前面卖烟酒,后面卖的就是外币。
后来从银行转到证券公司工作时,恰逢B股对内地投资者开放。当时居民没有外汇,购汇也有限制,这部分外汇需求最后还是通过地下渠道解决了。
通过上述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十几年来,深圳的地下外汇交易一直非常发达。
深入研究地下外汇市场的情况,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事实:深圳大量的现金投放与汇率升值的预期,还有外汇顺差的改变是发生在同一时期。深圳在2000年之前现金是净回笼的,但到2000年之后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现金净投放迅速增长。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跟地下资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多都是通过地下渠道流入的,包括我们所谓经常项目的顺差,有很多都是通过非正常途径,冒充经常项目,其实是短期资本的流入。像这些地下钱庄都会注册很多的外贸公司,资金的进出一般以假外贸的形式来避人耳目,规避管制。
因此,表面上我们的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从操作上说已没有什么障碍。前些天南方周末约我写一个关于实施QDII制度的文章,我说QDII只是顺应潮流的举措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防范投机资金的流入,而不是资金怎么出去。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有很多投机性因素,所以负责金融稳定的监管部门,对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但是这个问题难就难在靠行政手段很难管制。
外汇储备超常规的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像日本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先富起来的国家已经给出教训。当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时候,本国都产生了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中国股市非常特殊,恰逢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时候,股价一直在下跌,所以大家对股市并不担心,但未来未必一直会这样。房地产失控局面我们已经体会到了,2003年人民银行敏感地发现房地产投资超常规的增加,并出台121号文件对它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效果并不好,2005年第一季度宏观统计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接近53%。在上海2004年新增贷款当中的76%是房地产贷款。为什么房地产的价格难以稳定,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超常规的投放。这就是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对宏观经济的第一个冲击。
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对宏观经济的第二个影响是利率。在汇率升值的背景之下,利率被迫压在很低的水平。我们分析日本人泡沫经济的时候,很多人总结为日本货币政策的错误操作,在货币价格上涨的时候没有提高利率。其实这是误解,我们现在才发现,在本币升值的预期下,提高利率是很困难的事情,它受很多外围环境的制约,提高不了。所以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苑德军:应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弱化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规模到底多大合适,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不太好说清楚。按照金融教科书中传统的外汇储备理论,满足三个月的进口额是衡量一国外汇储备适度的重要标准。以这一标准衡量,2005年我国进口额为6601亿美元,只需保有16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可。但就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看,除进口外,外债规模、劳务收入、汇率干预、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和突发事件等,也构成对外汇的需求。因此,单一的进口额衡量标准显然有失科学性和全面性。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考虑进口额、外债还本付息、外汇市场干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返还、居民用汇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当然,在国际地缘政治矛盾加剧甚至出现军事冲突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政治及军事因素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由于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众多且这些因素在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因而要确定一个准确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数值,是很困难的。即使把全部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但若对每一因素的影响程度做出不同的评价,也会得出不同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数值。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而不是个静态概念,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社会金融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一个放之长久而皆准的合意外汇储备量。此外,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还是一个区间概念。所谓区间概念,是指适度规模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有一定弹性的区间。比如说,5000亿外汇储备是适度的,那么,4980亿和5020亿就不适度了?回答是否定的。在一个可容许的区间内的任何数值,都可以视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较多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汇率和金融稳定,是我国经济实力上升的表现。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在很好地协调经济内外均衡基础上的外汇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有积极意义的增长,值得追求的增长。实现了这种增长,才达到了目前全社会使用频率相当高的那种概念——“和谐”,使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协调发展,进入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我国现有的高额外汇储备,是通过高昂的代价取得的。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择其要者,大体有四:其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其二,经常项目顺差大量增加使我们承受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加大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同时也成为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其四,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的收益率很高(大约在10%左右),但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资产——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却很低,两种投资的回报很不相称。“以股权换债权”的结果,使我们蒙受了不小的收益损失。如果未来美元贬值,则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可能遭受的损失会更大。因此,必须采取诸如变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的外汇数量、调整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等措施,适当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弱化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陶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