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横帐"是辽史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记载横帐制度最全面的史料《辽史·百官志》"北面皇族帐官"条,源出《皇子表》.根据帝系及皇族范围变化的线索,推知"横帐"并非一项固定不变的制度.辽初或以阿保机为中心的御帐横向单列,遥辇九帐与皇族帐左右辅翼,最迟到圣宗时期,孟、仲、季三房已经编入横帐序列.仅凭目前史料,所谓二院皇族隶属横帐说尚难以坐实.根据制度的发展脉络,重审契丹文石刻所见"横帐"及其意涵,可以探知统治者对祖先历史的改造历程:最初从太祖帝系扩及玄祖及三父房,最后将二院部整合其中,形成以整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辽宋西夏金元族谱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帐"是辽史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记载横帐制度最全面的史料《辽史·百官志》"北面皇族帐官"条,源出《皇子表》.根据帝系及皇族范围变化的线索,推知"横帐"并非一项固定不变的制度.辽初或以阿保机为中心的御帐横向单列,遥辇九帐与皇族帐左右辅翼,最迟到圣宗时期,孟、仲、季三房已经编入横帐序列.仅凭目前史料,所谓二院皇族隶属横帐说尚难以坐实.根据制度的发展脉络,重审契丹文石刻所见"横帐"及其意涵,可以探知统治者对祖先历史的改造历程:最初从太祖帝系扩及玄祖及三父房,最后将二院部整合其中,形成以整个迭剌部为核心的统治家族.
其他文献
傅斯年是一位颇具哲学素养的理论家,但其"史学只是史料学"思想,却长期被理解为"史料派"反对历史理论研究的"唯史料论",由此导致诸多疑点。《旨趣》实际上只是史语所的工作纲领,傅斯年提出"反疏通"是为了实现"集众"工作的可累积性,但其本人治学并不反对"疏通"。无论是把傅氏理解为兰克后学,还是理解为"新宋学",都忽略了其最为重要的科学主义立场和哲学前提。傅氏科学史学的核心方法论其实是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语言"主要指口说的"语言"而非文句考据的"文字"。正
本文介绍了《历史与理论》的"多重时间性"专题论坛。我在文中想要讨论的是,多元或多重的时间是如何在历史编纂的传统中被概念化的。此讨论部分地通过与最近的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文学学者进行对话来展开;部分地通过回到18世纪,回到"现代的历史性的体制"之源头来展开。在这些理论的和历史的调查研究中,我的目的有二:一方面,从非共时性、时间分层,或自然的和历史的时间角度出发,探索及讨论将多重时间概念化的诸不同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去追踪这些多重时间是如何通过复杂而精细的概念及资料实践(我在此
过去是遥远或不在场的(且因此是不可逆转的),这种观念历来支配着历史与正义之间的关系。这种含混不清的本体论状况,使得我们难以把时常感受到的"记住的责任"或"公正对待过去"的义务,置于过去本身之中;正因如此,为了支持一种以现在为目的的伦理学,从尼采到基斯·詹金斯的哲学家们反驳那种对历史的"痴迷"。其结果是,历史学有助于寻求正义的能力往往显得非常有限,甚至荡然无存。在历史写作中引入"在场"范式,能够潜在地转变这种历史与正义之间的关系。然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应当以如下方式来构想"在场"范式:它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1994年8月由文化部批准立项的重大文化工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朱绍侯先生被委任为《今注本宋书》的主编。朱先生亲力亲为,带领编纂队伍,五易寒暑,得以草成;之后不断修订,直到2020年方得以发行面世。10月15日,由《今注本二十四史》编委会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宋书》出版座谈会在开封举办。座谈会开幕式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礼刚主持。
近年来有关全球史的争论,不仅考验着超越民族国家的历史理解,同时也寻求非欧洲中心论的研究思路。这在历史解释和研究设计两个层面上影响着历史空间与历史时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将科泽勒克的时间层次理论拓展到全球空间,以此反思全球概念史的多种可能性。为此,本文将引入"空间层次"概念。首先详细探讨历史化及其与空间化和时间化的关系和互动;其次思考全球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对比较史学和概念史的影响;再次引入一套全球史的三重张力框架——规范性张力、时间张力与空间张力,将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通过全球概念史来具体展开历史研究问题。
以赛亚·伯林和其他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把启蒙与反启蒙运动塑造成了两种对立的文化。反启蒙是从启蒙内部而起的批判,因此在许多方面两者是重叠的。不过,在关于时间的看法方面,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启蒙的时间更多倾向于年代学意义上的,可以被打上"空洞的"标签。而反启蒙对时间的感知却是"具体的"且与历史时间如出一辙。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必然造成了在同时性问题方面不同的结果。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由中国学者高建平与斯洛文尼亚学者阿莱西·艾尔雅维茨合作编辑的美学文集,主要内容是,当代美学在经历了商业大潮和文学研究热冲击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复兴。这种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对于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并对美学在当代诸多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不同国家的复兴情况作了描述和分析,这些对于中国读者了解当代世界美学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本书从1949年以前发行的期刊中,选编全面抗战以来有关大后方工业的各种综合性资料,以期能够概括地呈现大后方工业发展的全貌和趋势。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力图系统展现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展现在民族危亡局面下,沿海沿江工业家内迁的历史画面;展现大后方工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意义;展现工业界组织形态、厂商形态的发展变化。
明世宗常居西苑始于嘉靖十八年,与"壬寅宫变"无关,而且宫变就发生在西苑仁寿宫.跟随皇帝入直西苑者有亲信文武大臣、司礼监系统的宦官及中书官.文武又可分为勋武臣、亲臣、阁臣及尚书,特别是礼部尚书,他们是此期的政治核心层.文武中各类人物有显著的前后接替关系,表明世宗一直着意维系此格局.这种核心圈的构成,与明代其他时期不太相同.世宗迁居后的核心政治空间一直是中海西岸仁寿宫所在区域.入直的文武及中书官居于仁寿宫南门外的无逸殿,仁寿宫和无逸殿被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通过面东的迎和门与外界沟通.内外廷沟通路线
重要概念词义之嬗变蕴藏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动因.清人使用中国管辖之"外洋"一词,通常与外国战船侵入、海匪活动猖獗、海难救助和水师巡洋活动等相关.通过考察晚清与之相关的事件和活动,可以发现,中国管辖之"外洋"在《清实录》中使用频率的减少,与晚清水师职能之蜕变存在某些关联.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中国管辖之"外洋"词义之嬗变,又与西方领海观念的输入和传播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