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当美艳成为平常,浮华成为累赘,土而俗的蓝印花布,又渐渐重回人们视野,并蔚为时尚。
湖南邵阳蓝印花布,曾经是邵阳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以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的特性深受人们喜欢。旧时姑娘出嫁,嫁妆中必有蓝印花被。火辣辣的阳光下,蓝天、白云、青草地、小村庄和晾晒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成为人们记忆中最绚丽的风景。
随着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的出现,邵阳蓝印花布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淡出。解放初期,邵阳县城就有8家大印染作坊、30多家中小染坊。到1986年,最后一家蓝印花布印染厂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倒闭。
近年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尘封已久的邵阳蓝印花布被重新唤醒,重出江湖。2006年5月,邵阳蓝印花布申报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邵阳蓝印花布精彩亮相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
古老小镇上的传承人
邵阳蓝印花布主要流传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白仓镇、古县城等地。
五峰铺坐落在湘西南,位于邵阳、衡阳、永州三市经济走廊交会处,四周山峦起伏,景色秀美,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小镇。阳春三月,笔者来到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探访坐落在这里的一处蓝印花布染坊。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木结构的房子,二楼的窗外挂着一块写有“染”字的蓝布招牌,非常醒目,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染坊右边墙上整齐地挂了一排蓝色印花布,深重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蓝印花布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内涵丰富。
今年61岁的蒋良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省级传承人,也是这家染坊的负责人。“染坊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起来的。”蒋良寿说:“我没有想到政府会这么重视蓝印花布,不遗余力地拯救和保护我们这个行当。”
蒋良寿告诉笔者,上世纪70年代,五峰铺还有染坊20多家。那时销量非常好,家家户户多少都要用这种布,做被单、面巾、挂帘、衣服、手帕之类,染坊整天都忙不过来,他们家是小镇上最先买电视机的。改革开放以后,蓝印花布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大家觉得这个布太土了,买的人越来越少,染坊连维持生活都困难,所以只能转行,附近的那些染坊也都相继停业。染布用的工具,扔的扔、烧的烧,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但他对这一行特别感兴趣,农闲时便染些布自用,所以那些工具一直保存着。他甚至保存有几张解放前使用过的模版。
这家染坊是邵阳县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的传承教学基地之一,主要是用来研究传统技艺和授徒教学。
民族文化积淀的载体
邵阳蓝印花布纹样古朴、占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注重大的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清新的美感。然而,随着外来“洋布”的冲击和国外染料进入国内市场,传承了几百年的蓝印花布,被认为色调单一、粗俗土气而逐渐被淘汰。
当美艳成为平常,浮华成为累赘,土而俗的蓝印花布,又渐渐重回人们视野,并蔚为时尚。邵阳蓝印花布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后,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邵阳蓝印花布从2010年5月起,共参加第六届、第七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山东济南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湖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北京“我们的节日——百名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成都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七次大型展览活动,共获得一个设计银奖、两个铜奖、三个优秀奖和一个优秀组织奖。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其主要作品有被面、床单、桌布、枕巾、帐檐、腰带、头巾、围裙、肚兜等,尤以蓝印花被面、床单最为著名。
邵阳县文化馆馆长杨拥军说,我们正努力扶持作坊式企业,大力培养后继人才,争取在不久的将来,邵阳蓝印花布能够走入千家万户。
他说,邵阳蓝印花布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它所选用的纹样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擅用象征、比喻、谐音和特定符号,其内涵主要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多民族文化的痕迹,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凤凰牡丹(花布)》《双龙戏珠(被面)》《妹妹观花(头巾)》《鸭戏莲花(被面)》等。
传统非特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回归
“邵阳蓝印花布不仅有文化底蕴,好看耐用,而且其环保、绿色更是一绝。”杨拥军告诉笔者,蓝靛草做出来的染料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还可以做药用,根本不用担心布料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伤害。
印染蓝印花布离不开蓝靛,这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栽培及制作在瑶族人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蓝靛主要用于染布,也可做药用。《本草汇言》记载:“蓝淀,解热毒,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
然而,邵阳县目前懂得植物印染蓝印花布全套制作技术的老艺人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工艺烦琐,年轻人不愿学,传统技艺有断代的危险。
杨拥军告诉笔者:邵阳县已将蓝印花布列入县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传承人蒋良寿、蒋正西等人正广收徒弟,选择有资质的年轻人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同时,县里设立了传统文化奖励制度,并将邵阳蓝印花布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促进邵阳蓝印花布艺术的振兴与发展。
目前,邵阳县的几家老染坊逐渐恢复。在不久的将来,邵阳蓝印花布有望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
湖南邵阳蓝印花布,曾经是邵阳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以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的特性深受人们喜欢。旧时姑娘出嫁,嫁妆中必有蓝印花被。火辣辣的阳光下,蓝天、白云、青草地、小村庄和晾晒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成为人们记忆中最绚丽的风景。
随着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的出现,邵阳蓝印花布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淡出。解放初期,邵阳县城就有8家大印染作坊、30多家中小染坊。到1986年,最后一家蓝印花布印染厂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倒闭。
近年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尘封已久的邵阳蓝印花布被重新唤醒,重出江湖。2006年5月,邵阳蓝印花布申报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邵阳蓝印花布精彩亮相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
古老小镇上的传承人
邵阳蓝印花布主要流传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白仓镇、古县城等地。
五峰铺坐落在湘西南,位于邵阳、衡阳、永州三市经济走廊交会处,四周山峦起伏,景色秀美,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小镇。阳春三月,笔者来到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探访坐落在这里的一处蓝印花布染坊。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木结构的房子,二楼的窗外挂着一块写有“染”字的蓝布招牌,非常醒目,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染坊右边墙上整齐地挂了一排蓝色印花布,深重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蓝印花布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内涵丰富。
今年61岁的蒋良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省级传承人,也是这家染坊的负责人。“染坊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起来的。”蒋良寿说:“我没有想到政府会这么重视蓝印花布,不遗余力地拯救和保护我们这个行当。”
蒋良寿告诉笔者,上世纪70年代,五峰铺还有染坊20多家。那时销量非常好,家家户户多少都要用这种布,做被单、面巾、挂帘、衣服、手帕之类,染坊整天都忙不过来,他们家是小镇上最先买电视机的。改革开放以后,蓝印花布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大家觉得这个布太土了,买的人越来越少,染坊连维持生活都困难,所以只能转行,附近的那些染坊也都相继停业。染布用的工具,扔的扔、烧的烧,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但他对这一行特别感兴趣,农闲时便染些布自用,所以那些工具一直保存着。他甚至保存有几张解放前使用过的模版。
这家染坊是邵阳县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的传承教学基地之一,主要是用来研究传统技艺和授徒教学。
民族文化积淀的载体
邵阳蓝印花布纹样古朴、占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注重大的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清新的美感。然而,随着外来“洋布”的冲击和国外染料进入国内市场,传承了几百年的蓝印花布,被认为色调单一、粗俗土气而逐渐被淘汰。
当美艳成为平常,浮华成为累赘,土而俗的蓝印花布,又渐渐重回人们视野,并蔚为时尚。邵阳蓝印花布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后,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邵阳蓝印花布从2010年5月起,共参加第六届、第七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山东济南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湖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北京“我们的节日——百名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成都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七次大型展览活动,共获得一个设计银奖、两个铜奖、三个优秀奖和一个优秀组织奖。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其主要作品有被面、床单、桌布、枕巾、帐檐、腰带、头巾、围裙、肚兜等,尤以蓝印花被面、床单最为著名。
邵阳县文化馆馆长杨拥军说,我们正努力扶持作坊式企业,大力培养后继人才,争取在不久的将来,邵阳蓝印花布能够走入千家万户。
他说,邵阳蓝印花布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它所选用的纹样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擅用象征、比喻、谐音和特定符号,其内涵主要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多民族文化的痕迹,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凤凰牡丹(花布)》《双龙戏珠(被面)》《妹妹观花(头巾)》《鸭戏莲花(被面)》等。
传统非特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回归
“邵阳蓝印花布不仅有文化底蕴,好看耐用,而且其环保、绿色更是一绝。”杨拥军告诉笔者,蓝靛草做出来的染料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还可以做药用,根本不用担心布料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伤害。
印染蓝印花布离不开蓝靛,这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栽培及制作在瑶族人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蓝靛主要用于染布,也可做药用。《本草汇言》记载:“蓝淀,解热毒,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
然而,邵阳县目前懂得植物印染蓝印花布全套制作技术的老艺人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工艺烦琐,年轻人不愿学,传统技艺有断代的危险。
杨拥军告诉笔者:邵阳县已将蓝印花布列入县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传承人蒋良寿、蒋正西等人正广收徒弟,选择有资质的年轻人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同时,县里设立了传统文化奖励制度,并将邵阳蓝印花布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促进邵阳蓝印花布艺术的振兴与发展。
目前,邵阳县的几家老染坊逐渐恢复。在不久的将来,邵阳蓝印花布有望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