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活动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经历从赛场中的实际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了解400米跑道的结构。
  2.让学生借助跑道示意图,表格,计算器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互助交流利用圆的知识计算出前伸数。 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哲学道理,感受到数学在体育学科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知识铺垫
  1.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进行赛跑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跑道、跑道线等,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抢道,怎样跑最公平?
  2.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400米赛跑的相关知识,包括标准400米跑道(看投影说)的几种直道,弯道,道宽,跑道数量的规定情况,运动员跑步时与跑道线的距离以及奥运会400米跑的相关知识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有关跑道的体育专业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观看男子400米跑的录像,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并发现运动员跑的路线都和跑道的周长有关系。运动员站的位置不一样,终点是一样的,相邻的起跑线都相差一段距离等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从而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并提出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需求。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查阅的资料,认识400米跑道结构
  通过观察和查阅的资料,认识400米跑道的结构,了解到体育馆内标准400米跑道一般有6至8条道,每条道都由两条平行的直道和两条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两条弯道可以合并成一个圆。
  (二)结合资料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求内圈周长(为了计算需要让学生使用用计算器,∏取3.1416)
  经过计算学生得出内圈周长等于两条直道的长加一个圆的周长约等于398.12米,这时学生发现这个结果与400米相差将近2米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引发了学生的质疑,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和资料寻找原因,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知道了运动员赛跑时不可能踩着边线跑,必须离开内突沿或分道线一点距离,那么在计算跑道周长时就要用到计算线,根据规定,第一道计算线与内突沿的距离是0.3米,其他各道计算线与里侧分道线的距离是0.2米,了解了这些知识后,让学生再次计算第一道的周长,结果约等于400.01米,这次的讨论与计算使前面学生提出的质疑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结合跑道示意图了解了跑道的结构并掌握了按照规定计算跑道周长的基本方法,用计算器作为工具完成了复杂的计算,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
  四、动手实践,深入探究
  1.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1)用计算器计算求一求相邻两个跑道的差,将过程填入表格中。
  (2)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2.汇报结果,总结规律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计算,思考并交流,汇报结果时,教师带领学生可以将表格填补完整,也可以边汇报边交流不同算法。
  學生总结出了求相邻跑道周长差的多种方法,发现了除一道与二道的差特殊外,其他跑道都可以用2个道宽乘∏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对怎样计算相邻跑道的差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师水到渠成的引出前伸数的概念,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计算出前伸数就可以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跑道示意图,表格,计算器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互助交流利用圆的知识获得了计算前伸数的多种方法,从变与不变的哲学视角发现规律解决了如何确定起跑线位置的问题。
  效果评价:
  1.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计算400米跑道中第7道和第八道的前伸数。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掌握求前伸数的方法的情况。
  2.如果是200米赛跑,你觉得怎样确定起跑线?
  这道题可以考查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特色:
  1.重综合
  a.重视数学与体育学科知识的综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体育活动这种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不仅了解了有关跑道的体育专业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b.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计算前伸数不仅要用到有关圆的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实
  际生活中测量跑道的规定办法。
  c.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方法和各种工具的综合。
  2.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其他文献
通过中班近几个月剪纸活动的学习与开展,我深刻的发现孩子们在艺术领域中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寻找到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美,更是通过美而感受到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也在渲染着我,让我有了继续努力引导幼儿进行无稿剪纸活动的动力,进而感受到他们那种多彩的、欢快的、美丽的小世界。  剪纸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以及训练儿童手脑协调能力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中班这学期,在我和
期刊
我是一名平凡的数学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十几个春秋了。回首这十几年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激动、有喜悦、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
期刊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小学阶段更是孩子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薄弱的时期,犯错的学生是此起彼伏,屡改屡犯的,若纠错不及时,一些孩子甚至成长为讨人厌的熊孩子,让很多老师头痛,于是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但都显得简单粗暴,或者就是蜻蜓点水,往往出现你有对策,他有政策的无奈局面。搞得老师们焦头烂额,还收效甚微,更有给老师抵触的。我这个老班主任也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生犯错了,千篇一律写保证书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学生因为具有“拖延症”致使学习计划不能有效的落实。本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良好沟通,明确目标,有效方法,调节环境,奖罚分明”提高执行力来解决“拖延症”问题,帮助学生成长蜕变。  关键词:拖延症 执行力 解决策略  很多学生制定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拖延症”导致虎头蛇尾,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持续遭受打击,最后选择“破罐破摔”。笔者提出通过提高执行力解决“拖延症
期刊
一、教学目的  1.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能用扩撒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2.知识与技能  能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摩擦、敲击等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用实验说明发声的原因并进行概括归纳,解决问题。  三、准备教具  1.分组材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学》三年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  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
期刊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受到其中的苦,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甜!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可爱的孩子,留下一个又一个可气又可笑的故事!世上最小的一个主任,也是最累的一个官,在工作中,付出的特别多,很多事情会让你感觉受够了气,有时又让你觉得幸福满满!  一、案例背景  去年送走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小浩,他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上课经常打瞌睡,特别可笑的是每天墨水都染满了他的手,甚至脸上书上衣服上也是。
期刊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实现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要考虑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物质。让学习从真实世界出发,经过学科学习的滋养,又回到真实世界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关于金属性质的复习。本课设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引导学生亲自感受探究未知金属与酸等反应,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
期刊
设计意图: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幼儿大班的一个科学领域——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对数的接触越来越多。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意义,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幼儿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同时,为了贯彻《纲要》精神,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我在活动中也采用了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