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汉中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 虎
  
  勉县城西10公里108国道旁有一巨大岩石,相传为陆游刺虎处。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三月十七,四十八岁的陆游携妻子儿女从成都经利州(今广元)至南郑(今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帐下当幕僚,任宣抚使暑干办公事。王炎与陆游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与金兵在大散关激战。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反攻计划未能实现。十一月初二,受友人范成大之邀,陆游一家离汉中至成都,在成都府安抚司就参议官的新职。虽然陆游在汉不到八个月,“扫胡尘”“靖国难”的志事落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亦未实现,但陕西国防前线的军事生活,提高了他的抗战意志和胜利信心。这抗金前线的经历和汉中美好的山川成为他一生许多诗歌的营养源泉,正因为有一生中唯一一次带兵打仗的经历,才成就了他许多军旅诗歌。
  在汉期间,陆游还过得较开心。一次,诗人和同伴吃过丰盛的野餐,饮干了酒,便提着弓箭长矛攀山越岭,寻找狐兔去了。但竟碰到一只乳虎。同来的30多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陆游挽起衣袖来,大喝一声,挺起手中长矛,直向虎咽喉戳去,但见“吼裂苍崖血如柱”,一下把虎刺死了。地点就在勉县城西的秦岭南坡。在诗人自己的作品里也有记载,《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写 诗
  
  陆游的《次韵张季长题龙洞》写汉中位置之重要:“西望接蜀道,北顾连秦中。”龙洞,在今宁强唐渡乡。《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概然感怀》:“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四百余里的骆谷道,在今周至西南至洋县北,是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一。
  汉中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直到晚年诗人还在追忆在汉中的时光。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山阴时写的《书愤》中有:“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在今宝鸡西南。还有晚年的诗作《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无仗可打,壮志难酬。但秦巴之间那贯通东西的大道,那汉水秋风的夜晚,那指点江山,筹谋策划,“宾主相期”的融洽关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或剑阁道,自勉县西南行,经宁强越棋盘关入川境而达剑门关,是古代联系汉中和巴蜀的交通要道。陆游从成都经金牛道至汉中多次,正是因为诗人有强烈的爱国情绪,汉中的锦绣河山激发了诗人许多诗歌的诞生。《长木夜行抵金堆市》:“夜行长木村,重雾杂零雨。……高咏东山诗,怅然怀往古。”长木,村名,今宁强桑树湾,现卧云山庄所在地;金堆市,今金堆铺,在桑树湾附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洲!”身在东南,心系西北。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教学多停留在以升学为目的的轨道上,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多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用。这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改革。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功能,而长期以来,政治课
一本内容精彩的书要有一个精美的封面,一件优质的商品需要精美的包装,同样的道理,一篇优秀的作文也需要有精美的表现形式。近几年来,不管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作文形式可谓是花样百出,品类繁多,这些新的文体形式突破了传统形式的单调,给我们的作文带来了亮色。因此,为我们的作文寻找新颖迷人的外部表现形式,也成了我们作文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纵观那些成功的满分作文,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更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教师如果教育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震撼力,必然会作用于学生的理智、情感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语言美进行审美教育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是无限的,阅读的本质是
[提要]中学生作文需要虚构。根据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素质提高和创作本身的要求,虚构在中学生作文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从中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来看。虚构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虚构必要切实可行      作文要真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作品要真实并不等于作文仅要真人真事,所以,作文并不因此排斥虚构,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虚构往往是创造力的表现,尤其对文艺作品来说。不过,中学生的作文与文艺作品毕竟区别很大,那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三个面向”对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要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即共產主义的理想和道德修养,这是为人师表的先决条件。②要有渊博的学识才能,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这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业务基础。③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本文仅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应
關于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三个概念有些人在使用时很随意,甚至会混淆,只有清楚区分这三个概念的异同,才能恰当使用,体现出哲学中语言要规范的特点。
《上石潭记》全文以“清”字为中心,写景抒情围绕一个“清”字来进行,以诗情画意的笔调,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清冽的潭水,清闲的游鱼和清幽的环境,从而表达出一种愉悦中有宁静,宁静中含凄清,凄清中露峻洁的复杂感情。  对于《小石潭记》中的“清”,已有众多精当的点评。而对于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明灭可见”和“不可知其源”的赏析评论就略少些,现斗胆浅析如下:  第三段原文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人在家中坐,愁从心上来;心有千千结,诗有千千解。“愁”在诗人心中是无意喷涌的一丝浪花,诗在读者心中是有意掀起的层层涟漪。越是忧郁的言语,越容易产生心灵的反应;越是伤情的诗句,越可能形成感情的共鸣。重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笔者沉郁其中,非借助言语而不能平静。    一、余光中的“愁”何以如此之深    凡人之愁语,多片时而生,片刻而止:凡人之感伤,多随人心而来,又随人心而去。诗人余光中却并
2009年6月,学校开展“以教导学”教学模式的大型公开课活动,活动要求各个科组推出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并要求全校教师听课、评课。我们数学组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迅速召开科组会议,经过讨论,会议推荐由我来上八年级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的最后一节课《测量旗杆的高度》。公开课后,听课教师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有特色、有个性、效果好、水平高的公开课。本人从中得到极大鼓舞。    一、公开课的教学
[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一个让学生体会美,欣赏美进而品评美、培养美的一个过程。文章从领略古典诗歌的乐意、体会古典诗歌的情感意蕴、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四个方面分析了在教学中美育教学过程的完成,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字]古典诗歌乐意情感意境语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来看,诗歌的出现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有着重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