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蓬细说奥运奖牌设计秘笈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2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500天。这一天,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也掀起了它的红盖头,首次亮相于公众。奖牌正面采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背面则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佩玉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
  
  “金镶玉”的创意,纯正的中西合璧。
  
  伴随着奖牌设计方案的亮相,在赞扬声中,奖牌设计者王沂蓬也从幕后走到台前。奖牌设计方案发布之后的一周时间里,王沂蓬几乎被媒体包围了,虽然他本人并不是个热衷张扬的人,甚至他经常惊讶来访的记者是怎么知道他、怎么找到他的。也许,这恰恰表明公众对奖牌的认可和关注。
  
  “金镶玉”设想,完成中西合璧
  
  不可否认,2008年奥运会奖牌独具匠心。一块奖牌使用两种材料,这在夏季奥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用中国传统工艺“金镶玉”打造而成的金玉配,巧妙地完成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中西合璧。
  2005年11月,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启动。王沂蓬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组成了一个设计小组,王沂蓬是小组的负责人。
  


  “玉璧的创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打磨出来的;不是个人的灵光一闪,而是集思广益的结果,”王沂蓬说,“玉璧在传统文化中有纯洁、高贵的意味,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象征。因此,开始设计者们就希望用玉来表现,但是没有想好具体用什么形式。奖牌大都是圆的,因此大家就先把圆的东西都尝试了一遍。”在王沂蓬的电脑里,保留着从设计之初到成品的所有方案。为了从传统中获得灵感,当初王沂蓬和设计组的老师、同学把图书馆里所有关于中国文化的书都查了一遍,最终,一块佩玉打动了他们。
  国际奥委会对于北京奥运奖牌设计提出了两点最基本要求:一要特别,也就是前所未有;二要有中国特色。玉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的形式,自古就被认为是集天地精华、灵气于一身的神秘宝物。中国历史上,玉石被广为应用。儒家学说更有“以玉比德”的说法。因此,在奥运会这样的盛典上用玉,以彰显中国文化的特质,就不言而喻了。同时,金牌不光是物质的奖励,在精神上也是最高奖赏。在我们国家,玉石是贵重的东西;在外国人眼里,金是很贵重的东西。两者结合之后,外国人也能够理解,又有中国特色。
  设计稿最初有一百多种思路,作为负责人,王沂蓬召集了包括院长在内的很多老师和同学,在学院内部搞了一个初评。“我想在里面找一个概率,大家的意见大部分集中在哪几个方案,这样实际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欣赏水平。奥组委,虽然是另外一个圈的专家,但也是专业的,差别应该不是非常大。”经过层层筛选,中央美术学院将焦点集中到其中的祥云、京剧脸谱和玉璧三个方案上。
  2006年7月,“金镶玉”的设计思路一路过关斩将,顺利中标,提交国际奥组委。
  
  思维差异,奖牌设计受阻国际奥组委
  
  给金牌加上一小块玉石,在普通人看来,除了创意令人折服,实在不是个壮举,但是实际上,后面随之而来的问题之多,王沂蓬和中国奥组委着实难料。
  玉,能够不碎么?这是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能够回答的问题。但是,当玉镶在奖牌上时,国际奥组委的官员们要求:当奖牌在两米高度以内掉在地上时,要保证玉不碎。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对奖牌的理解上有很大不同。中国主要讲求体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点,很少考虑功能的问题。外国专家对文化的因素只作为一部分,更多的是考虑实用的成分,考虑功能和环境的因素、运动员区域差别对奖牌的影响。”王沂蓬说,最初设计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玉石本来就是易碎的东西,因此有人提出怎么在外盒上下功夫,对奖牌加强保护,保证在外盒掉到地上的时候,里面的奖牌肯定不会掉出来,奖牌上的玉不会掉出来,奖牌也不会碎。同时,金属与玉石的结合一定要保证,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玉石不会掉出来。“这些都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没有人提出防止玉石摔碎的问题。”
  王沂蓬明白,中西设计理念的差别很大,中西社会的情况则是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我们对于奖牌的理解也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但是在西方人眼中,文化成分则是很小的方面,相反功能方面必须做得非常到位。运动员拿到奖牌后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比如咬、举起来晃,甚至失手掉到地上等等,都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什么问题都会被列出来,然后逐一实现。就像产品一样,我们好多东西包装很精美,包装比产品还要贵得多,国外的很多东西的包装都做得很简单,只是起到保护和广告效应。
  东西方对产品思维上的差异还有另一个重要体现。王沂蓬他们第一次设计的奖牌金属边比较窄,玉石的面积比较大。这是出于美学考虑,外边太宽显得笨拙。然而审查中有外国专家提出,要加宽边缘,在稍微远距离的地方也能看出来奖牌的质地。同时,奖牌边缘用来刻运动员的名字和项目名称,有功能性在里面。一边文化性为主,一方实用性取胜,导致了奖牌的玉碎问题。
  
  在压力中突破,两毫米成就“金镶玉”
  
  面对质疑,我国奥组委的官员既没法解释,也不敢保证,只能答复国际奥组委回去再想办法解决。第一次递交奖牌设计方案,无功而返。2006年10月31日,当解决玉碎的问题又辗转回到王沂蓬手上时,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将是他二十几年工业设计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探索。
  由于涉及保密问题,进展到这一阶段时,设计组只有王沂蓬和另外一个学生助手解决玉碎的技术问题。而作为教师,几乎方案设计都落到王沂蓬一人身上。当时的压力主要在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方案就不能最终通过;方案不能通过就得重新设计、论证、实施,一年多的工作、设计组老师、同学、领导的辛苦也就都白费了。同时,还面临时间的问题,王沂蓬说,“国际奥委会方面的提交时间已经定死了,后面还必须给厂家留出制作时间,这也是定死了。我就是中间一截,两个月。”
  从10月到11月,王沂蓬前前后后一共找了二三十位专家出谋划策,从玉石加工、力学、金属、材料学,到生产企业等各行业的专家。他们都是单向的专家,但这不是单向的问题,而是组合到一起的。而且这是一个空前的项目。在奥运会的压力面前,没有金刚钻,谁也不敢揽这个“瓷器活”。能找到的地方,能寻到的人,几乎都找遍了,一个月过去,技术方面仍旧毫无进展。
  “国际奥组委的时间表不等人,我就必须把解决方案的数量增加,把各种可能性,能想到的可能性全部试出来,同时我还得想到,如果在我全部试完 还不行的情况下,再弄第二轮方案。”第三次实验之前,王沂蓬一口气就制定了18个方案,在纸上画了很多草图,开始构思、开始记录。比如每个方案主要侧重在哪儿,得有一个重点;这个方案侧重在哪儿,每一个细节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又做了五个备选的方案。如果不行的话,我能在一瞬间马上启动五个备选方案,因为一共只剩下半个月。
  那半个月时间里,王沂蓬没有回家,几乎没有睡觉,实在困极了,就在工作室旁边的休息室里和衣而卧,小憩片刻。梦里,仍是奖牌。他曾经不止一次梦到过自己手里拿着奖牌从高处扔下来做实验,却仍旧是碎,碎。院长回忆那段日子,每次看见王沂蓬都是灰头土脸,而他自己只记得那时每天都觉得口渴,嘴唇总是干的。他也记不得具体日期,只是死死记得每一天距离提交日期的倒计时。
  王沂蓬解释,奖牌的厚度是6毫米,玉石的厚度3毫米,要想把玉石嵌入而不致在摔落时脱落、破碎,就必须在玉石与金属之间找到一个缓冲带。“把玉变薄当然是不可能的了。”王沂蓬说,这样做只会增加玉石摔碎的可能性。因此,只能把奖牌镶嵌玉石的槽加深。然而,这个设想也差点夭折——当时王沂蓬找到了生产厂家协商,把槽的深度加大,然而厂家回复说这样做有可能会把奖牌打透了,工艺上肯定达不到。最后,王沂蓬建议厂家用“车”的工艺把槽加深,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至于把奖牌打透——王沂蓬最后从厂家争取的深度加了2毫米,就是这2毫米,成就了北京奥运会上的“金镶玉”。
  第三次实验前,王沂蓬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把金属和玉之间的结构都改变了,把有些材料综合的性能放在一块,然后再考虑空间和高度掉下来到底是什么情况。”第三次实验进行的时候离最终提交国际奥委会还剩下半个月的时间。虽然较之前两次有了质的改善,但王沂蓬仍然觉得不够保险,于是又开始调整方案,准备做第四次实验。
  最后,王沂蓬选择了阻尼材料,缓冲金属的震荡,使之传送不到玉石上去,保证在万一情况下奖牌掉到地上,玉石不碎。
  “最后一次实验时压力非常大,如果再不成的话,就真的没有时间再做了。”2006年12月2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5层的一间实验室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记录了最后一次实验的画面——镶嵌着玉石的奖牌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摔在大理石地面上一声闷响,镜头定格,玉石完好无损。虽然,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王沂蓬听到声音就知道这一次玉没有碎,但是他仍然不敢弯腰把奖牌捡起来,甚至不敢低头看一看。
  人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产生的能量也是惊人的。从当初连一米高度上掉下来都碎掉的玉,到现在能够承受两三米高度的自由落体,王沂蓬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当他突破了其他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而让现代奥运史上最具特色的奖牌得以载入史册之时,这位沂蒙汉子潸然泪下。
  2007年2月8日,“金镶玉”奖牌设计方案在国际奥组委的赞许声中通过。
  
  中国式诚信+美国式冒险=奥运奖牌
  
  国际奥组委制定的时间底线、中国奥组委的嘱托、单位同事的期待,最后全部落实在一块小小的奖牌上,王沂蓬知道自己必须力能扛鼎。虽然再次接近解决玉碎问题的那一刻,王沂蓬就知道这将是一次冒险之旅,但是他还是上路了。
  “我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朴实得有点腼腆的王沂蓬却对自己如是评价。2004年下半年,他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主讲工业设计。2005年的暑假里,王沂蓬独自开车环游美国。他从密西西比河东岸出发,沿河而下,到达人海口之后,顺美国东海岸游历了美国东部,后回到出发点,穿过密西西比河进入美国西部。在环境恶劣的西部,王沂蓬触摸到了坚韧、冒险的“美国精神”。
  在这样氛围的熏染下,王沂蓬也开始将冒险视为乐趣。挑战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功,挑战本身就是一种突破。王沂蓬清晰地记得,眼看快要到期限的时候,又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和一位分管领导在中央美术学院7号教学楼门口进行了一次长谈。领导告诉王沂蓬,不行的话就考虑补救方案,“等到提交的时候,跟国际奥组委的人说,玉石不能保证不碎,但是我们能够保证,如果玉石坏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换一块新的。这样做很简单。”很明显,这样的承诺就等于又退了一步。王沂蓬知道,如此压力面前,大家都有些信心不足,但他还是觉得这个方案不现实,“如果奖牌坏了,就换一块,这不是就等于玉还是会碎,奖牌还是会坏,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么?”在王沂蓬心里,偌大中国,不应该以这样的承诺示人。
  王沂蓬最终也没有答应这样的一套“补救方案”,还是坚持按照既定方案解决玉碎问题。虽然他也知道奖牌掉到地上的概率很低,而且由于在下落过程中还有绸带的缓冲,掉到地上摔碎的概率也很小,一百块里也不能有一块摔碎,但即便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保证它不碎。王沂蓬也深知一诺千金,他仿佛又找到了当年驾车环游美国的感觉,探索、挑战、征服,不知前方有怎样的风景,但他会准备好欣赏的心情。
  半年的时间里,王沂蓬就这样在压力中前行,虽然艰难,但是坚定。他最希望看到的是500天以后,饱蘸他和设计组成员心血和汗水的奖牌,能够安全地挂在奥运健儿的脖子上,让他们记住,这块奖牌来自中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铅蓄电池厂187名职业铅暴露
近年来,我们推广了大棚浅水藕早熟促成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精整藕池 2月中下旬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砂壤土田块,667平方米施有机
  本文就当前国内钢铁行业职业危害进行了现状分析,结合武钢条材总厂职业健康管理的实践,提出了钢铁行业职业危害防治对策,并紧急呼吁钢铁行业要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做好职业
报告本省钩体病在各地理区划中发病率差别较大,同海拔高度无关,而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每年6─11月为发病高峰;患者多系青壮年,皆因接触疫水而罹患。有哨齿类1科2属9种,黄毛鼠为优质
2010年,安徽电视台以创建一流媒体为目标,以全力打造卫视频道为主攻方向,坚持既定战略,推动深度转型,努力争先进位。在这个战略统领之下,我们逐步完善频道构架、内容构架和内
  武钢是一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从采矿、钢铁冶炼到轧制一整套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辅助系统,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其中以生产性粉尘危害最为严重,同
会议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 (AOS), belonging to the class of functional marine oligosaccharides, are low-molecular polymers linked by β-1,4-mannuronic acid (M) a
西子湖畔一幢花木扶疏、绿树掩映小楼里,慈祥、健康的康静谷老太太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跟我聊起了父母康有为和张光。她那记忆的闸门打开后,历历往事一齐浮上心头…… Xizi
  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是会面临对各种事物存在遗忘的问题。人们一旦对某些事物遗忘,就会对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在工作中,如果人们遗忘安全规章制度和必须遵守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服务认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黄石市30家企业的955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方法调查其对职业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收集资料采用e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