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前,我就已经成为健康接力计划宣传员。
今年是很多大事的纪念年,包括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去香港一共只有3期特别节目的指标,我把其中一期偏心地送给了我自己健康宣传员的身份,做了特别节目:香港人为什么长寿?
香港已经连续两三年超过日本和冰岛,成为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城市(地区),香港的案例对我们更具有启示作用。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压力很大的城市,但是却都能够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做到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当然有需要探讨的理由。我觉得是两点,第一个是公共医疗保障,由于受英国的医疗体系影响,香港的医疗保障非常强大,费用也很低。另外,香港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10分钟多一点,这个对于降低死亡率有很大帮助。第二个,不光是人们活得长,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也极低。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香港的精神,香港的精神就是狮子山精神,狮子山精神就是每个人不应该去抱怨,而是每个人该做自己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香港的老人不是路灯下下象棋,只要有事做都在做,这是香港老人的一个极大的特点。
香港给我们的启发,这种不光体现在政府的行动上,还体现在香港的老人永远有事可做。为什么画家、医生、文字创造者大多都长寿?因为他们都不退休。香港给我们的案例太值得内地所有从事健康的人去研究。
回到传统的文化当中,今天有三点粗略地跟大家分析一下。
刚才两位院士都提到《黄帝内经》,这是中国哲学的源头,真正的哲学是老庄,“道”这个字是中国极重要的字,先写一个首字,再写一个走之,中国很多的词,道理,道路,大的词往往跟“道”相连,健康宣传一定要把思考理念和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中国的健康之道。如果只有理念没有行为是没有用的,说更多不能转变大家的生活方式,不能成为这个民族的哲学。光有理念没有行为,中国历史上为了健康做出的荒唐事,每几年就出现几个,比如我舅舅他们, “打鸡血”都经历过,更不要说后来的绿豆。
《道德经》有两段话,第一段话在第50章的时候,“出生入死”这个词是在《道德经》里面出现的,体现了老子对死的透彻理解,“出生入死”是告诉我们,出生即入死,这种生命观豁达敞亮,更重要的是告诉生命的真相。这四个字,后面一句话我翻译成白话文告诉大家,他说人长寿的有三分之一,人短寿的有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呢?剩下三分之一老子说得太好了,剩下三分之一是原本长寿但是为长寿做了太多的事,最后短寿了。我有一个朋友,40多岁,富豪,为了健康,为了保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听说日本、美国有长寿的针,去打了,回来就感染了,差点死了。还有老子的话也包含了另一个意思,为了长寿,胡吃海塞不可取。胡吃海塞所导致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我特别注意刚才陈院士强调的,不是说单纯吃素,他强调的是比例问题,平衡问题,是在人们吃肉太多的情况下,强调人们要扩大吃素比例。老子多年以前就提醒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三分之一,原本长寿却为长寿做了太多的事情反而短寿了,我觉得现在这样的人并不少。
《道德经》第76章的两句话,在文化的层面上值得大家思考。老子谈到了生和死,刚强与柔软。他说你发现没有,人刚一出生,递给你一个小孩,可爱,刚出生,草木最旺盛的时候你经常感觉是柔软的,人一死就硬了,花草一死了,它就枯萎了。人生柔软是生的信息,他这时候强调的是生命态度。
我强调柔软,而不是柔弱,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你能够柔软,而不是逞强,现在流行一句话,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就是官、位、钱,都想往上升,下半场是血压、血脂、血糖都想往下降;上半场,拼命地上升,真的是拼命了,当那三个上去了之后,后三个能不上去吗?下半场后三个却降不下去。现在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当中,只有10%得到了有效控制,90%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重视血压的人多了,但最基础的血脂,中国人重视的不够多。
那么老子的这句话里面过分强硬是死的信息,而柔软才是生的信号。
说完了老子的这些东西以后,大家说了,又无为了,什么都不争了,不争是对的,《道德经》的最后14个字可以当成健康的概念去理解。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误解了老子这么多年是无为的,他是为而不争的,他去做,但是不争。天之道,不对人做有害的事情,也要对自己做有利的事情,要让社会哲学成为民族的哲学,需要漫漫几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人开始接受生命的哲学。
最后结束的时候,拿一段历史典故做结束。扁鹊跟魏文侯的一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你们三兄弟当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说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我大哥是在别人没有得病的时候,就看出他有可能得什么病,就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告诉他。但是平常人不觉得我大哥有什么本事,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我哥厉害。魏文侯问,那你二哥呢?扁鹊回答:我二哥是在别人的病初起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因此给人留下的印象他只会治小病,名气比我大哥大,却不如我。而别人都是病入膏肓或者是有重症的时候来找我,要么动手术,要么开大药方,所以我的名气很大。大家都知道扁鵲能把别人从鬼门关给拽回来,但是从医术上来说,我是最差的。
大医治未病慢慢也就成为生命哲学。
我经常为医患关系说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咬牙切齿地去面对医生?请问,人一辈子不就是生老病死,哪个阶段能躲开医生,如果你能确定一辈子不面对医生,那你继续骂。其实尊重医生是在尊重自己,在人生老病死这些环节谁也离不开医生,医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做保障的人。
西方出了一本书,我觉得对我做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书名叫《生命的关键决定》,他指的是这100年世界发生的事情,患者参与做决定的时候,问题出现得很多,因此怎么样使生命赋权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医患关系太有道理了。过去就是医生做决定,现在大部分是患者做决定,但患者大多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后产生了错位。我觉得中国此时也要考虑生命赋权到底谁来做关键决定,怎么样在双方合作中去做决定。
今年是很多大事的纪念年,包括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去香港一共只有3期特别节目的指标,我把其中一期偏心地送给了我自己健康宣传员的身份,做了特别节目:香港人为什么长寿?
香港已经连续两三年超过日本和冰岛,成为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城市(地区),香港的案例对我们更具有启示作用。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压力很大的城市,但是却都能够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做到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当然有需要探讨的理由。我觉得是两点,第一个是公共医疗保障,由于受英国的医疗体系影响,香港的医疗保障非常强大,费用也很低。另外,香港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10分钟多一点,这个对于降低死亡率有很大帮助。第二个,不光是人们活得长,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也极低。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香港的精神,香港的精神就是狮子山精神,狮子山精神就是每个人不应该去抱怨,而是每个人该做自己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香港的老人不是路灯下下象棋,只要有事做都在做,这是香港老人的一个极大的特点。
香港给我们的启发,这种不光体现在政府的行动上,还体现在香港的老人永远有事可做。为什么画家、医生、文字创造者大多都长寿?因为他们都不退休。香港给我们的案例太值得内地所有从事健康的人去研究。
回到传统的文化当中,今天有三点粗略地跟大家分析一下。
刚才两位院士都提到《黄帝内经》,这是中国哲学的源头,真正的哲学是老庄,“道”这个字是中国极重要的字,先写一个首字,再写一个走之,中国很多的词,道理,道路,大的词往往跟“道”相连,健康宣传一定要把思考理念和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中国的健康之道。如果只有理念没有行为是没有用的,说更多不能转变大家的生活方式,不能成为这个民族的哲学。光有理念没有行为,中国历史上为了健康做出的荒唐事,每几年就出现几个,比如我舅舅他们, “打鸡血”都经历过,更不要说后来的绿豆。
《道德经》有两段话,第一段话在第50章的时候,“出生入死”这个词是在《道德经》里面出现的,体现了老子对死的透彻理解,“出生入死”是告诉我们,出生即入死,这种生命观豁达敞亮,更重要的是告诉生命的真相。这四个字,后面一句话我翻译成白话文告诉大家,他说人长寿的有三分之一,人短寿的有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呢?剩下三分之一老子说得太好了,剩下三分之一是原本长寿但是为长寿做了太多的事,最后短寿了。我有一个朋友,40多岁,富豪,为了健康,为了保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听说日本、美国有长寿的针,去打了,回来就感染了,差点死了。还有老子的话也包含了另一个意思,为了长寿,胡吃海塞不可取。胡吃海塞所导致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我特别注意刚才陈院士强调的,不是说单纯吃素,他强调的是比例问题,平衡问题,是在人们吃肉太多的情况下,强调人们要扩大吃素比例。老子多年以前就提醒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三分之一,原本长寿却为长寿做了太多的事情反而短寿了,我觉得现在这样的人并不少。
《道德经》第76章的两句话,在文化的层面上值得大家思考。老子谈到了生和死,刚强与柔软。他说你发现没有,人刚一出生,递给你一个小孩,可爱,刚出生,草木最旺盛的时候你经常感觉是柔软的,人一死就硬了,花草一死了,它就枯萎了。人生柔软是生的信息,他这时候强调的是生命态度。
我强调柔软,而不是柔弱,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你能够柔软,而不是逞强,现在流行一句话,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就是官、位、钱,都想往上升,下半场是血压、血脂、血糖都想往下降;上半场,拼命地上升,真的是拼命了,当那三个上去了之后,后三个能不上去吗?下半场后三个却降不下去。现在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当中,只有10%得到了有效控制,90%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重视血压的人多了,但最基础的血脂,中国人重视的不够多。
那么老子的这句话里面过分强硬是死的信息,而柔软才是生的信号。
说完了老子的这些东西以后,大家说了,又无为了,什么都不争了,不争是对的,《道德经》的最后14个字可以当成健康的概念去理解。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误解了老子这么多年是无为的,他是为而不争的,他去做,但是不争。天之道,不对人做有害的事情,也要对自己做有利的事情,要让社会哲学成为民族的哲学,需要漫漫几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人开始接受生命的哲学。
最后结束的时候,拿一段历史典故做结束。扁鹊跟魏文侯的一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你们三兄弟当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说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我大哥是在别人没有得病的时候,就看出他有可能得什么病,就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告诉他。但是平常人不觉得我大哥有什么本事,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我哥厉害。魏文侯问,那你二哥呢?扁鹊回答:我二哥是在别人的病初起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因此给人留下的印象他只会治小病,名气比我大哥大,却不如我。而别人都是病入膏肓或者是有重症的时候来找我,要么动手术,要么开大药方,所以我的名气很大。大家都知道扁鵲能把别人从鬼门关给拽回来,但是从医术上来说,我是最差的。
大医治未病慢慢也就成为生命哲学。
我经常为医患关系说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咬牙切齿地去面对医生?请问,人一辈子不就是生老病死,哪个阶段能躲开医生,如果你能确定一辈子不面对医生,那你继续骂。其实尊重医生是在尊重自己,在人生老病死这些环节谁也离不开医生,医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做保障的人。
西方出了一本书,我觉得对我做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书名叫《生命的关键决定》,他指的是这100年世界发生的事情,患者参与做决定的时候,问题出现得很多,因此怎么样使生命赋权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医患关系太有道理了。过去就是医生做决定,现在大部分是患者做决定,但患者大多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后产生了错位。我觉得中国此时也要考虑生命赋权到底谁来做关键决定,怎么样在双方合作中去做决定。